單鈉麩胺酸也是神經傳導物質 (neuron transmitter) 之一,
http://en.wikipedia.org/wiki/Neurotransmitter
Amino acids (胺基酸類的神經傳導物質)
Aspartate (天門冬胺酸) Asp
N-Acetylaspartylglutamate (N-乙醯天門冬醯麩胺酸) NAAG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selective agonist of mGluR3 -
Glutamate (麩胺酸, NMDA) Glu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NMDA receptor, Kainate receptor, AMPA receptor
P.S. ketamine (氯胺酮, K他命, K仔), phencyclidine (PCP)
Gamma-aminobutyric acid (γ-胺基丁酸) GABA GABAB receptor GABAA, GABAC
P.S. PEA,(2-Phenylethylamine, 2-苯乙胺)
Glycine (甘胺酸) Gly - Glycine receptor
P.S. strychnine (番木鱉鹼/馬錢子鹼)
教育訓練重於一切
現在味精早就不是你所謂「非常天然的東西」.. 如果您有機會去看過那幾家公司的工廠,你完全無法把「天然」這兩個字跟味精連在一起
現在的味精都是以澱粉作物為主要原料,在中國北方以玉米為主,東南亞以樹薯為主。
中國就東北、華北是玉米大糧倉(特別是吉林、哈爾濱),所以世界第二大的蓮花味精就設在華北、河南(河南不太產玉米,但是蓮花公司是河南公司,味精的附加價值又高,所以會把玉米從東北、華北運到河南去生產味精),同樣以澱粉為主要原料的賴胺酸,世界最大製造基地在吉林-中國糧食集團
樹薯 亞洲主要產地在泰國、越南、中國南方、馬來西亞、印尼等等,柬埔寨的樹薯這幾年來也越種越多。這些國家大多出口到中國、韓國、台灣等製成味精或供其他澱粉工業使用。
樹薯在台灣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看過,他外觀有點像是番薯,但是瘦一點、長一點,外皮顏色和番薯相近,去皮以後裡面是的白色到淡黃色。在一些窮困國家,例如非洲(特別是西非)、東南亞國家會直接食用去皮後的樹薯當主食,比較有錢的歐洲國家就從泰國等地進口一堆樹薯來代替玉米餵諸(相對比玉米便宜)。這也是為何台灣VD、日本AJNMD、韓國CJ等公司會跑到東南亞、非洲設味精廠的原因,因為接近於原料產地,製成的味精附加價值高,可以賣到全世界。
把這些玉米、樹薯類的澱粉作物經由化學過程洗出原料中的澱粉、經過發酵過程、加鈉製造出麩胺酸鈉,再經過脫水乾燥等等過程,就成了你現在吃到的味精,詳細過程有興趣的請見google. 細節我已經還給老師了
因為生產過程是採用濕式發酵,會產生大量的廢水,所以導致中國、越南等地近年來吵翻天、被罰翻天的廢水污染問題...
其實吃一些味精也沒關係啦,麩胺酸雖然不是人體必須胺基酸(簡單的說就是你正常狀況之下不會缺乏這東西),但是吃一點對沒有麩胺酸 過敏 的人來說也沒關係(請注意,不是所有過敏體質都不能吃,我說的是 對麩胺酸有不良反應的人 別吃)。所以不用過於恐懼.. 不必把味精妖魔化。
前面仁兄提到的MSG是神經傳導物質之一,這是事實,麩胺酸會參與體內諸多的生化反應,但是因為一般吃到的食物中通常已經含有足夠的麩胺酸,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所以也不用認為味精是多好的東西,吃多了反而會引起神經傳導過度緊張。凡事適量就好..
至於烹大師.. 因為我之前都不在國內,沒上台灣超市買東西,沒看過烹大師的成分,不好亂說。但是我猜測他應該是很多東西的調合品。如果他成分中有寫到麩胺酸鈉(MSG),就表示他有添加味精.. 您自己看看標籤嘍...
但是我猜烹大師應該是用較高級的核甘酸(鮮度比味精高上許多,但是價格貴)及相關胺基酸製成,基本上核甘酸在正常人體內都可以正常代謝,不會引起任何危害。這些核甘酸代謝後會產生尿酸經由尿液排泄出體外,非常安全。除非是原本就有尿酸過高、尿酸代謝困難(例如痛風患者),不然吃吧,沒事。但是也不要沒是吃一堆,畢竟代謝過程還是會引起一些身體的負擔..
所以,如果家裡老爸有痛風,乖乖吃一般味精就好,不用太高級、太有錢的去吃核甘酸類調味品(我想烹大師應該是這種啦),不然可是會加重病情。
凡事只要適量,都沒事啦~這些食品風味添加劑類都經過謹慎、嚴格的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許可,基本上不會造成人體危害
還有問題嗎?
資料來源.. 我好像是學這個的。

夜深人靜,剛寫完幾段其他產業的評估報告,不知道上面有沒有掰錯..
糟糕,我認真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