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tis_l wrote:
原來如此,感謝解說,...(恕刪)
我也是看在他有心學,所以才回答。但也是為了他好,以他問的問題,我認為他基礎能力是有了,所以希望他進入下個學習階段,就是要嘗試自行找解答並求證。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問的問題也能夠提升到比較進階的階段,不至於在簡單句子的翻譯問題上打轉。
其實算起來我也才在全英環境待過僅僅三年而已,我英文還是不怎好,平常學術討論是沒什麼問題,但說話的流暢度與字詞運用還是遠不如英語母語者,更遑論讀文獻的速度了。
我還記得國中時,我英語是全班倒數,高中聯考還不到繳卡資格(不過後來就都是國立了
)。一路上英文跌跌撞撞,走了許多彎曲的道路,所以回首過去,現在更明白學英文的正確途徑為何。簡單來說,「英文」是一個語言,是用來溝通,只要單字正確、文法OK、敢開口這三個條件都有,其實就算句子中有微小錯誤(例如:時態),外國人也都聽得懂看得懂。至於口語與書面(學術)英文,其實差異真的不大。口語只不過是多用「have/has」、「get」、「go」、「take」等等簡單的單字而已。而書面或學術來說,只不過是把這些字詞用得更加精確,例如:「how to get rid of mildew inside my shoes.」變成「how to remove mildew from my shoes. 」。就拿中文來說,口語點會說「今晚好安靜」,稍為文學點可以說「今晚十分靜謐」,實則這兩句對我們來說,都聽得懂,也都是描述同一個東西,所以其實不用太在意句子是否「口語」,應在意句子是否「字詞和文法正確」。
若可以進入自行搜尋答案的階段,我認為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描述方式,這對英語學習者幫助很大,因為常常講不出口不是因為不敢講,而是不知道某個特殊單字。就如同先前我舉例的獨佔廠商,實則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去描述「獨佔」這個字眼,不需要一定得知道「monopolise」這個字。
頭像只是因為我覺得很好看而已==“,現階段已經是博士班學生,跟這間學校無緣了,但的確也是管理學院就是了(也是好學校),呵。不過也期許至少自己的能力不會輸給他們

題外話:想當初我剛到國外進入兩個月的碩士前學術英語課程,我發現那兩個月我學得比過去N年的英文知識還多。這裡的老師也是鼓勵學生自己找答案,老師只是當作指引者,我覺得或許台灣的英語教學稍微有點死板。若要我推薦台灣的英文課程,我覺得跟國外教學體制比較像是英國文化協會的課程,或許是因為這是英國駐台的官方機構的原因,所以屬於較正統的英國教學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