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關於高雄捷運的感想



閃邊閃邊,讓專業的來

道地高雄人來為大家解說


高雄在這10年真的變化很多,觀光景點也變得很棒,這真的不得不承認


從中山路說起,有人說現在變得很醜,我不承認,也不否認,中山路跟以前比馬路是縮小很多(以前乾哪機場跑道勒),但是人行道卻拓寬非常多,而且在路燈方面和依些公共藝術也變多了,唯一我覺得比較差的是路樹,路樹變得很小棵,沒有樹蔭,高雄的太陽最需要的就是樹蔭


愛河畔也改很多,想當年愛河畔給我的印象就是,用短石柱牽上粗鐵鍊圍著的臭水溝,但是現在真的改變了很多,它不但變乾淨變美,更成為高雄的主要地標景點


旗津,以前只知道那裏可以玩水,玩完以後只能到旁邊的露天淋浴水龍頭洗腳,或者破爛的公共淋浴間,但是現在完全變了!很多公共設施都蓋得很棒


海洋之星,那邊也蓋了親水公園,也成為很多攝影愛好者拍照的地方,傍晚更可以看到很多拉不拉多之類的大狗在那邊跑,是個很棒的港口公園,小弟家的老頭也都在那邊飛飛機




捷運到底要不要蓋?我覺得還是要蓋,捷運並不是為了那些只是來高雄觀光的中北部人而蓋,有多少學生靠捷運上放學?有多少學生省了很多時間?有多少市民因此更容易到市區?北部人認為公車很優閒,是高雄需要的,但是讓我告訴你們北部人吧!早上7點的公車,差點擠下門口,下午5點的公車,客滿,請等下一班,另外在高雄搭公車練就的好功夫就是,到台北搭公車時完全不用拉扶手,因為已經練了一腳穩如泰山的腳步,還有高雄人對等公車時如何打發時間很有研究,完全不用像北部人一直伸長脖子等待,在高雄等公車,看見伸長脖子一直看的一定不是高雄人,因為高雄人都知道,沒有30分鐘車子是不會來的


所以請不要把高雄當成台北的附屬後花園,高雄人並非次等公民,也有對現代化交通工具要求的權力。



以上,謝謝。
chiang:香腸說不定我比你還多

奶茶一杯不要33杜西 wrote:
但是讓我告訴你們北部人吧!早上7點的公車,差點擠下門口,下午5點的公車,客滿,請等下一班,另外在高雄搭公車練就的好功夫就是,到台北搭公車時完全不用拉扶手,因為已經練了一腳穩如泰山的腳步


你也不要用高雄的眼光看台北, 在台北35歲以上的人全部都有擠公車的經驗, 什麼請等下一班 ???? 我當學生都等過3班公車才上車的, 在台北捷運之前很多淡水人是搭北淡線再搭2班不同公車上班上學的, 後來為了蓋捷運淡水線拆掉北淡線, 這些淡水人都倒大霉, 準備搭3班不同公車超過 2 hours 單次通勤時間, 我在台北捷運通車之前, 很少在公車有遇到空位的, 早就練就不用拉扶手就能睡覺的地步, 因為其他乘客會幫我塞的好好, 扶手不用拉啦.......

高雄要不要蓋捷運由高雄人自己作決定, 但是不要跟台北人說擠公車的經驗.
我是台北人

8月初去高雄玩了一趟

也搭乘了高雄捷運,我覺得很棒

可以體會出他們是真的用心在建設城市

希望沒去過的人可以親自去走一趟

用心感受高雄的熱情、悠閒

高雄~~讚啦

B.B.club wrote:
你也不要用高雄的眼光看台北, 在台北35歲以上的人全部都有擠公車的經驗, 什麼請等下一班 ???? 我當學生都等過3班公車才上車的,...(恕刪)


35歲上下的很多台北人都擠過公車+1
當兵前都住台北,也剛好碰到木柵線、板南線興建時的「交通黑暗期」
退伍後搬回基隆,也領教了兩地通勤的痛苦

基隆北海岸也算是「台北國」的鄉下地方,交通條件也不怎麼樣…至今沒有捷運的影子
(台北捷運東延基隆,基隆輕軌都是只在紙上談兵)

咱「大台北的鄉下人」真要抱怨交通、資源問題的話,也總有得說的
整個北海岸有三座核電場(核一核二+核四興建中)
基隆這邊有兩座火力發電廠…就別提了



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有一定的侷限,網路上討論交流…每個人知道的、經歷的都不儘相同
儘量不要總是拿個人的經歷和主觀看法去想像自己沒經歷過的、不了解的事物

【豆瓣】http://www.douban.com/
高雄地廣人又不多,
要建設比較方便也便宜,
台北...連塊空地都快找不到了,
還能搞啥建設,
該遷都到高雄了...
捷運該不該蓋,這個沒人說的準;
現在覺得沒效益,搞不好十年後會變成「還好當初有蓋」

台灣的發展史裡,高雄一直都是個悶著頭苦幹的都市
在工業及製造業上兢兢業業的發展,
雖然貴為直轄市,但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重視過,
長期的重北輕南,導致了南北發展愈差愈大的局面。
隨著北都愈來愈進步,
高雄在全球經濟結構變遷的同時,慢慢的有了停滯甚至是衰退的現象發生

為了生存,高雄的都市結構必須因應時代去做調整
捷運的興建對於都市的轉型絕對是有正面的幫助

雖然現今高雄人的習性並無法促成捷運的正面發展,
甚至連部分的高雄人都懷疑其興建的必要性.....
但對於都市的計畫來說,
其所看的是應該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發展
個人認為,在這個時間點興建,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時機~

剛剛搭北捷轉高鐵然後接高捷回到家

八點多還在台北晶華酒店吃飯
現在十一點多已經洗完澡在高雄的家上01

有方便的交通建設(北捷,高鐵,高捷)
我覺得都不錯!
田哥 wrote:
每個人的「親身經歷」都有一定的侷限,網路上討論交流…每個人知道的、經歷的都不儘相同
儘量不要總是拿個人的經歷和主觀看法去想像自己沒經歷過的、不了解的事物(恕刪)


  是啊... 希望部分台北人不要到了高雄,看到捷運人比較少,回來就在網路上說高雄不需要捷運...

  高雄是絕對需要捷運的,而且路網還太少,以至於還無法達到台北那般的便捷度,高雄更需要的,是投入更多資源,去將運量開發出來,而不是同屬台灣人的落井下石。

  唉... 看來選舉快到了,台灣又要亂了...
我想問題的重點不是台北人跟高雄人要吵架吧
我們都生長在這片土地,仇視是政治家的事情
板主只是想讓我們討論高捷的問題啦

捷運是當然要蓋,進步的東西本來就是要蓋
只是高雄人習慣機車,機車真的超便利又便宜

所以囉~高捷的價格本來就該跟台北一樣甚至更低!!

價高本來就會沒人搭乘,政府跟捷運公司說法是為了成本
可是太貴了沒人搭乘,空著不是更慘嗎?

假如一個車廂可搭 100 人
平均收費 20 塊
平均一天一車廂有 50 人
是 1000 元


平均收費 15 塊
平均一天一車廂有 80 ~90 人
是 1200 ~1350元 之間

這種方式不是比較好嗎?

現在高捷起跳 20 但是公里數增加票價還是比台北貴(原訂25就已經嚇到人一次)
臺北車站坐到東區 是20 塊(但是悠遊卡 12 塊而已)
悠遊卡在更短程的距離可以做到6折,目標就是吸引更多人願意在短程內多搭乘

我是道地的高雄人,捷運開辦我就買一卡通相挺
但那時我就覺得票價降搞下去必死無疑
我覺得票價應該是比公車貴一些就好

一樣的工作我們月收入比台北平均少5000 左右
吃喝的消費也低很多
台北中高收入的人口本來就比我們多
他們覺得出門花個 60~100 塊車錢還ok
但我們會覺得貴
100 塊 騎機車就可以騎很多天,不是嗎?



北捷票價由「票價審議委員會」審定,5公里以內20元,以上每3公里加5元,最高票價以65元為限
我們高雄卻是每2公里加5元 ..
之前 3公里內是 25,後來才改20,再後來才改 5公里內 20
如果剛開始就跟台北一樣(現在還是比台北貴),也不會嚇跑一些人

如果你們有搭過橘線,就知道有多慘了
非上下班時段...真涼...(雖然鳳山到西子灣也才 30塊 )
高捷票價參考
我也覺得高捷票價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身邊很多朋友真的是因為票價太高而不想搭捷運
對他們來說
騎機車便宜很多也便利很多
雖然機車相對危險性比捷運高
但一般人是不會想到這些的

但高捷還是慢慢有改變捷運沿線的居民的習慣
這幾天六點多有事搭捷運去中央公園站
回程大概都9點~10點這段時間
實際狀況是車廂內並不像大家講的那樣空空盪盪
反而是顯得有些擁擠
從中央公園站上車都沒有座位了
其中上班族應該站了一半以上
另外就是補習的學生要準備回家了
獅甲站到左營高鐵站應該是捷運的精華段
再往南或往北人就顯的稀疏很多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