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洗 wrote:
華德福是民間私人建立的教育方式,與國家教育體制不同;如要私人興學,為何不能自籌建校?
縣府強以國家公有的學校「引入」、「推銷」私人教育方式,並不恰當
華德福要「進駐」古坑國中,卻靠縣府支撐,等於硬要「借殼上市」,學校教職員與學區家長、學生卻必須埋單。
您搞錯了
華德福教育方式 很多老師在讀師範或是教育大學時,學校教科書上就有初步的介紹.
因為他只是眾多教育方式其中的一種而已
我們要爭取的不是什麼讓國家額外負擔的教育模式
我們爭取的是(教育選擇權)
例如政府每一年給學生的教育預算 全國每一個人都相同
國小學生一年9萬多元
國中學生一年10萬多元
高中學生一年12萬多元
那麼家長跟小朋友有權力這筆預算應該用在自己選擇喜歡的學校
所以政府可以把這筆教育預算轉換成(教育卷)
由家長跟小朋友選擇喜歡的學校後,把(教育卷)交給學校,學校可拿(教育卷)跟政府申請預算
這樣做的好處是
1.多元教育的理念真正在教育現場被實踐,家長跟小朋友可以選擇與自己辦學理念相符合的學校就讀.
例如小朋友才能專長是在藝術,那麼家長可以選擇藝術學校,小朋友可以盡情發揮專長,也不會因為就讀升學型學校而導致被打壓其藝術天份而喪失自信心.
2.自然淘汰辦學績效差的公立學校.
政府將(教育選擇權)還給家長跟小朋友後,自然產生市場淘汰機制,辦學績效差的公立學校是因為家長社會不認同而自然淘汰,政府也無需再負擔不適任教職員的薪水,可大幅減少社會成本.
若辦學績效差的公立學校的教職員想保住飯碗,那麼就得費盡心思提出吸引家長跟小朋友的辦學理念,讓自然產生的市場淘汰機制來刺激公立學校的教職員,教學品質自然會大幅度提升.
3.政府不需要增加任何教育預算
由於政府每一年給學生的教育預算 全國每一個人都相同 非常公平,所以政府無需增加任何教育預算.
swiftboy wrote:
才短短一年而已
古坑國中招生人數越來越少
今年聽說已經有4個教師超額(代表學校今年少了1~200個學生)
相反的
當初緊急接下承辦華德福實驗教育的雲林縣其他學校
在本學期結束前幾個月時 就已經招生學生超額(嚴重超額 需抽籤入學)
最後誰謀殺了古坑國中 時間可以證明 網路上永遠存在的新聞畫面可以證明...(恕刪)
真的! 才短短一年,樓主的觀念也只進步少少,
不錯的華德福卻讓跳不出舊思維的樓主來"宣揚"...
那也沒關係,反正無壓力學習,樓主繼續學習!
您求好心切的精神我還是要說:好棒!
倒是用這樣的觀念和口氣在推華德福,
不免落入"舉著紅旗反紅旗",
終將創造出另一類"明星學校"的蛋塔場面,要注意嘿!
去年一句"慢學",多少驚懼的家長誤會了華德福?
今年除了"教育選擇權"的宣揚外,
還附帶了"誰謀殺了古坑國中"的觀念.
...還真令人哭笑不得...
古坑國中在您眼中不也是另類"放牛班"?
古坑國中目前是存續的,
但您現在就認為:古坑國中"最後要被謀殺了"?.
網路上存在的文字是"忠實"記錄下一切...對吧?
油桐花看不看得出"硬頸精神",我不知道,
但華德福的精髓在"硬頸的古坑國中"~我瞄到了!
1.多元教育的理念真正在教育現場被實踐?
既然是多元,請放下強烈排他的觀念,尊重別人的選擇.
您連網路上都做不到,還想實踐什麼?
2.自然淘汰辦學績效差的公立學校?
甚麼叫差?放牛班的學生該不該"自然淘汰"?
華德福的"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觀念只限在"華德福校區"?
華德福這樣"細膩的教育事業"
又豈是樓主這樣守舊的思維所能闡述?
~"愛之適足以害之"~ 不可不慎哩!
不媚英國 wrote:
真的! 才短短一年,...(恕刪)
先不論教育理念
古坑國中事件的確是有心人刻意發黑函操作
這是事實
今年古坑國中教師一定超額
這也是事實
原來另一所臨時接辦華德福教育的公立學校 他原來學生人數是遠比古坑國中少的
自從改為華德福教育後 申請入學的學生大排長龍 增加一倍以上 這也是事實
時間回到一年前 如果當初古坑國中接受華德福教育~那麼今天就不會有教師超額~而是申請入學的學生大排長龍 ~這也是事實
以上那麼多的事實大家要怎麼去解讀~大家心理有一把尺~就心照不宣了~
原文出處
防堵學生外流 國中上演搶人大戰
2012-06-29 01:45 中國時報 【許素惠/雲林報導】
原來在暑假才開始的新生搶人大戰提前開打,許多學校唯恐減班,造成教師超額,緊迫盯人地由老師逐一家訪,積極防堵學區學生外流。在一片搶人激戰中,卻有學校一枝獨秀。麥寮中學華德福班不但滿額,還有一堆人搶進,校方很苦惱,也羨煞其他學校。
國中基測上周才放榜,許多學校片刻不得歇,馬上啟動招生機制,基測成績成了最棒的招生廣告,土庫、馬光、虎尾崇德、東仁等基測表現優的學校,非但沒減班還增班。土庫國中新學期一口氣增加兩班,而以美術及英語教學為特色的東仁,也是家長和學生嚮往的目標,請託代表、議員關說,為避免困擾及公平起見,校方只得以抽籤,以及互較戶籍短長解套。有如放榜,招生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去年強烈排拒增設華德福班的古坑國中,新學期確定超額兩位教師,校方新學期招生目標維持四班加一班資源班。但麥寮中學華德福班來勢洶洶,招生說明會大爆滿,不少就是古中學區學生。
為防堵學生外流,古中全校老師緊繃神經,聽聞華德福國中擠爆得抽籤,投石問路想探聽學生名冊,期逐一家訪動之以情,留住學生。甚至希望麥中把部分華德福班學生學籍分享該校,避免教師再超額。
華德福教育的精神,其實是看孩子的生命需要什麼,就給他什麼;而不是看社會需要什麼,而給他什麼;當孩子的生命發展得到其生命所需後,不是回來適應社會,而是來改變社會。
現在體制內教育,多是考試領導教學,而孩子為了考試而"學習"(我不以為是真正的學習啦),學著如何考得比別人好,把別人打敗...那體制內教育把孩子當成什麼?
考好試,就有好學校;有好學校,就有好工作;有好工作,就有...人生是這樣的嗎?或人生就只是要這樣?這樣心底就真能滿足、快樂,不枉來這一遭?
人生的意義在哪兒?這雖是大哉問,卻也影響著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方向及方式。
我並不否認在體制內仍存在有教育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別被淹没...;也不否認在體制內也有各方面發展平衡的孩子,這孩子的家庭教育功能必是發揮得不錯。
至於華德福教育,給了一群相信教育不該只有現今這樣的另一項選擇,目前在全球已是發展最快速的教育體系,必是有其原因;而在台灣也遍地開花了,我們期待看到不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未來!
再者,不管選擇哪種體制外的教育體系,都不應該只是不認同體制內因考試而產生的種種弊端。
還要去明暸該體制外教育的實質內涵,以華德福教育來說,您認同"視孩子生命的需要,給其需要,而不是符應社會的要求"嗎?您可以接受,在華德福教育下,您的孩子可能比較不會考試,致將來的大專院校不是社會所認為的好學校嗎?您可以面對,在華德福教育下,您的孩子與體制內同年齡的孩子,學習內容的不同所起的比較心嗎...諸如此類的。
惟有明暸清楚,才不會三心兩意,苦了孩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