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lee1203 wrote:
最好的辦法還是充實自己, 想辦法力爭上游不要在當這種底層作業員被公司壓榨
這是什麼解決之道?@@
這世界上總會有人得要擔任作業員呀,作業員就活該被壓榨?
這是什麼道理?不是應該要爭取OP也不會被壓榨的勞動環境嗎?
後面也有人說是公司賺錢OP分不到好處在不爽,
就算是又怎麼樣呢?OP對公司沒貢獻?為什麼分不到好處不能不爽?
這種想法講白了就是「別人怎麼樣我不管,不要是我被壓榨就好」
如果每個人都抱持著這種想法,資方當然可以理所當然地壓榨操作員
賺不夠了就壓榨業務、然後在壓榨研發,大家也沒什麼好怨的,
反正別人被壓榨的時候自己也只是站在旁邊看而已。
唉,穿上白襯衫買台新車就以為自己不是勞工了。多可悲。
奧米斯丁 wrote:
不過,若牽扯到HTC,
他倒了對台灣有甚麼好處?
沒有人希望HTC倒呀,相反地,我個人是希望HTC能夠走出臺灣變成國際一線品牌。
可是從洋華工會的事件爆發之後,HTC一概相應不理的處理方式,看起來真的很遜。
放著洋華在報紙上買廣告歌功頌德,屁都不放一個
哪有國際一線品牌是這樣處理生產線上的勞資關係的?
我們想像一下,如果HTC在事發之後是馬上發出聲明要進一步調查。
然後尋求第三方公正機構協助,作出洋華甚至其他下游廠商的勞動環境報告書,
那我們就不但不會看到一大堆抵制貼紙滿天飛,還流傳到國外去,
搞不好歐美消費者反而對HTC刮目相看,串連相挺HTC改善生產線上勞動環境的決心
那不是挺不錯的嗎?為什麼HTC執意要裝龜孫子呢?
講的再有道理都抵不過人性
你想想馬克斯主義會何會失敗就知道了
唯一的方式就是廢除投資獎勵條例
讓那些可以不用繳稅的公司繳稅
並且改變稅收制度
政府的稅收用來改善社會福利制度
讓勞工有更多的福利措施
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要靠老版改變資源如何分配
很難
這世界就是這樣
老美就會比較好嗎?
他們在美國大量消費爽歪歪
錢不夠用先借再說
怕什麼
難道會破產嗎
各國央行有多少美元
東西誰做的
不就是我們這些辛苦的勞工嗎
爽到這些美國人
我們這邊勞工苦哈哈
這邊的代工老版講白點就是老外的走狗
自己有賺飽就好
靠以前台灣低廉的工資賺飽了
老美一句話要降低成本
前進大陸
等那天大陸工資開始漲了
前進月球
我個人是悲觀了點
真抱歉
勞工永遠是吃虧的
勞委會主委上次居然說的出口勞方跟資方不是對立是合作把餅做大
餅做大勞工能分多少
還不是老板分
要靠人性分那就每個勞工自求多福
不改稅收與社會福利制度永遠無解的
這是政府的責任
我們馬總統應該要多想想
果然這幾天新聞慢慢就又放出消息來說政府預算編不出來的話。
如果企業減稅,真的能夠留住企業,多創造就業機會,或者提高勞工所得,
這樣子靠所得稅就可以彌補企業獎勵減少的稅收,
可是事實不是這樣的。
因為企業主會在台灣雇用少少的員工,把工廠外移,
一面不用繳稅(不知設廠的地點對企業的稅收是否真的就比台灣少),
一面又到處去找代價低的勞工。
結果連要收掉台灣的廠,勞資糾紛都不處理好。
最後,工作機會也沒有增加,個人所得稅稅基也沒有增加,
只有企業的繳稅那一塊,富人那一塊一直少,拿去炒樓投機,M型化更嚴重。
國家的稅收永遠補不回來,沒有稅收就沒有公共工程建設投資,
沒有公共工程投資,就沒有環境讓廠商回來,
回來的廠商也沒有規範環保標準,與社會責任等事宜。
美國可以靠印美鈔來讓民眾過爽爽,台灣有這個環境嗎,連市場都這麼小塊,
一直保護企業主,只是讓產業不能升級,要走的企業還是整條產線走掉,
產線走掉,台灣人只好都去大陸當外勞,稅收繳給大陸去。
做事情根本沒有配套措施,沒有長遠規劃,永遠只有目前的數字。
扯太遠了,只是類似洋華這種案例,還會一直發生。
回來的又是貪小便宜格局不夠的廠商,一直施壓立委要讓本勞薪資與外勞薪資脫鉤,
好讓他們一面佔整體納稅人的便宜,一面薪資脫鉤請外勞,
其實這些企業根本不該被規劃入稅收補助的範圍內(沒有研發技術),
因為他們都是一群只會賺廉價勞力的工廠,哪邊有縫那邊鑽,
不可能因為政府降稅就真的回來打拼生根。
也有許多中小企業主說自己生存下去也很難,
這個大家也知道,但是生活在世,誰沒有艱難?不做長遠研發創意的投資,怎樣努力壓榨勞力都沒用。
就等看看哪天又有消息放出來,除了稅收短少外,
政策實施後,有多少企業回來,要看回來的雇用人數這種實體數字,
到時看媒體有沒有在說謊。
低價勞工有什麼競爭力,他們自己心中也知道工作容易被取代掉,本身對企業主就沒有忠誠度,
難怪做出來的東西品質永遠是廉價品。
而且,我覺得OP才是將來勞動力市場的王道,
最好是讓OP擁有多職能,但是不強調高工時取勝,
整體企業大家都輪流工作當OP, 管理, 製程, 銷售, 客服,
一個OP有能力做所有的企業日常工作,然後一個人給高一點的薪水,
因為生產線的問題,永遠只有OP知道。
我不是在說神話,是因為從前工作的關係,接觸過許多日商,
他們真的是工程師一起跟現場做事,一面研發,一面面對客戶,
可是人家賺的是小型工廠卻是高價精密儀器的錢,不是台灣這種大量製造卻賺不到什麼毛利的方式。
很多工程師,都已經是白髮蒼蒼,還是忠心的替雇主主動解決問題,
現場人手不夠,他們自己也可以代替OP下去做。
大陸與東南亞的勞力不是說不好,只是心態上,他們就是認定台商是外資,沒有政府當靠山,
也認定台商設廠也做不久,都是能走就走,當然表面上他們不會講的,
沒有忠誠度,要怎樣把人力的勞力與聰明才智全部壓榨出來呢,就靠工時還是體力嗎?
kateshy wrote:
整體企業大家都輪流工作當OP, 管理, 製程, 銷售, 客服...(恕刪)
那我們做研發的怎辦
你叫人來輪我們的研發職...
那可以想像..
能研發出什麼東西.............

有些公司基本的know How就要算年的來學了
更別說要他們寫軟體,韌體,設計電路板....

工程師有分很多種呦
如果人數約在3千人的大型上市企業
有分
現場工程師
研發工程師
不同的~~~~
現場工程師屬於去客戶那邊建構的專業技術人員
研發工程師還是窩在公司研發產品的工程師(除了大案子或是大bug要研究才會跑出去)
總之
每個人學有專精...
管理有管理的人材
技術有技術的人材
業務也有業務的人材
只要專業領域夠深的話...這些都是很難替代的..不是隨便愛輪就輪
人放錯地方用,就事倍功半拉...
把技術丟去做業務..業務丟去做技術
等等技術沒搞好,業績也沒搞好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