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an wrote:大大請教一下從字形結構來看似乎是楷書>行書->草書比較符合字體的演進...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於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獨立,接近於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後來楷書出現,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行書相傳是在後漢末年所創。古人對行書的來源有如此看法:「行書即正書(楷書)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書斷》,唐張懷瓘)從晉以來,多數書法家都兼工行書,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蘭亭序》。SO~乖!記得要多讀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