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這兩年讓我覺得我們已經快看不到韓國的車尾燈了


gallant224 wrote:
麻煩你先把別人的文...(恕刪)


你有看到我那段話結尾是問號嗎?知道問號代表的意義吧

我都說了不然你舉實際不錯成效的例子來看看,對你應該不是問題吧

贏者全拿?我說過我看的是贏者全拿?我一直說的是投入後成果和風險的評估


gallant224 wrote:
記住
我們所待的是一個小島,本來天然資源就稀缺,如果人口稀少也就算了,但是人口密度又異常之高,如果不比別人冒更大的風險發展,做保險策略誰不會?


我實在是無言
我一直強調的是效益與風險間的評估,結果你只有看到風險
還有你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要知道失敗是會消耗資源、資本、……等等東西的,台灣能大計劃失敗消耗幾次,我實在很不想又拿兩兆傷心、Wimax、……等等這幾個大案子沒成功然後燒掉了一大堆資源當例子,這是大的案子,小的案子消耗不會那樣多沒錯,但失敗了一樣會消耗,太多過於盲目的小投資累積起來也很可觀(要說的是別盲目,要客觀評估,當適當的機會當然也得勇於前進)

我是不知道你怎會覺得台灣人很保守,我的認知是台灣人對於小進、小退的靈活度很強,長遠規劃和執行力相對弱(但以台灣資源,不一定是負面看法),有機會時台灣人決策很快,執行力也不錯,起碼我沒覺得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競爭力很差(大品牌也努力過,我不覺得用批評角度去衡量是適當的)

一般人很喜歡用最後成敗去評斷(都有結果了然後找因素,某種程度上很沒意思),但企業經營本來就充滿了未知的風險,用說的我也覺得我很厲害(學校報告就這樣做,絕對可以寫得很有條理),實際下去經營要負責成敗(尤其花得又自己的錢),不保守一點可能嗎?實際工作吵架時常常那一句,不然你來,真能夠不退的有幾個?

很多企業管理內部決策牽扯的因素很多,不見得是企業不願意冒險,真不是那樣熟也最好說話保守一點,要不就是你也拿得出夠說服力的成績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allant224 wrote:
還記得2008年韓...(恕刪)


我對這個的觀點和你不一樣

錢多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沒錢的人一定要投機

韓國2008年剛好處於上面第三種,如果台灣也是這地步,我也一定建議要拼一把,就如同前幾年安倍推三支箭時我一直以來的觀點,那整體策略風險很大,但基本邏輯OK,雖說要成因為要同時很多條件一起達成,但邏輯上有成功機會的,在還有力量時拼一把的決策我不認為是錯的

而台灣今天還沒到不拼一把一定掛的地步,我認為跟大陸目前類似,需要調整,時間也不算很多,但還沒到非常急迫需要冒這樣大的風險去拼一把,更何況台灣很需要經濟和產業的同時調整結構,我也一直說企業得找生存之道,台灣企業也在轉型,很多現在規模不大的企業也正在努力,也許某些企業會在未來有突出表現,現在沒有被大眾知道不代表沒人正在努力

就算是台灣年輕人也分很多不同層次,不是都草莓的,不建議用太過一致觀點來看年輕人,那不太公平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allant224 wrote:
還記得2008年韓國差點破產嗎?
因為08年以前,無論是韓國的銀行還是韓國家庭都習慣向日本銀行貸款日幣

economic wrote:
我對這個的觀點和你不一樣
錢多的人可以投機、錢少的人不可以投機、沒錢的人一定要投機
韓國2008年剛好處於上面第三種,如果台灣也是這地步,我也一定建議要拼一把

韓國是亞洲金融風暴被IMF接管就開始拼一把了,全力推動產業升級.
台灣的慣老闆們則是在僥幸躲過金融風暴,拒絕產業升級,繼續走老路把路走死,
有時候再想,有些人一定要到死到臨頭才會覺悟,只怕時不我與.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看了整棟樓...所以...臺灣(或是中華民國)要淪陷了嗎?...

k2 wrote:
韓國是亞洲金融風暴...(恕刪)


這的確是個發生的現象,一般來說台灣應該早在15年前就得開始經濟和產業的結構轉型,但中國大陸的因素讓我們的企業得以用舊方式延長了生命週期(國際企業管理中對於國際化的因素之一)
私人覺得DRAM那個雖說我當時也覺得不合併一定慘,但也不能推估說合併了之後就一定能成,從現在看那是已經知道結果後才找可能的因素,這樣其實不太好,要知道每個企業當下做決策時一定有其他考量(雖然也包含了自私的因素)
台灣經濟走到今天還是得面對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在這邊最需要做的是適當的放鬆法令、多花時間和民眾溝通台灣必須面對經濟和產業轉型的實際狀態(這點大陸做得比台灣好多了,人家政策上宣導的方向上很明確的,且不斷的一直對外宣導)、調整資源的分配、……等等
製造和出口佔據整體經濟的比重幾乎難以避免受到主、客觀因素的調整,我自己是用可以增加國內就業機會當政策出發點(台灣太多外銷企業雖說營收高,營利也還不錯,但是對國內就業的幫助太少了,政策資源太過往這邊放不是太有真正該有的經濟效益)

破釜沈舟或轉個方向發展都是選擇之一,知道結果才回來批判我個人覺得不是具備太大意義,都已經發生了,多想想怎樣往前走比較有實質幫助
什麼什麼口味 wrote:
看了整棟樓...所以...臺灣(或是中華民國)要淪陷了嗎?...


應該不用那樣悲觀,企業想生存自然會找出路,只有極少數的企業能夠長期擁有那樣強大的競爭力(可以參考一下上個世紀美國的百大企業,現在還存活幾個,每一個在當時強盛的時候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結果剩下到現在的沒幾個,還存活的也不一定還如同當時那樣強),還是會有新的企業崛起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什麼什麼口味 wrote:
看了整棟樓...所以...臺灣(或是中華民國)要淪陷了嗎?...

雖不想承認,但,正視歷史,是第一要務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反正那幾年打了一架,然後,中華民國 打輸 了

可以說 南京 的 那一個 中華民國,確實淪陷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沒做功課!

韓國瀕臨破產那年好久了
Google一下吧
SGR 0418 wrote:
沒做功課!

韓國瀕臨破產那年好久了
Google一下吧

啊就 1997 閏八月啊

當時

只被 環境 嚇到,希望戰爭不要 再 發生

沒想到,經濟 ( 國力 ) 上的戰爭早發生

15 年後,天天哭 說 我們 被 別人 追過去

確實應該哭,哭我們自己 1997 閏八月,沒智慧、被人家嚇破膽

PS︰

我知道 書 是 1995 閏八月

1997 我們 眼睛盯著香港,沒看到韓國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economic wrote:
私人覺得DRAM那個雖說我當時也覺得不合併一定慘,但也不能推估說合併了之後就一定能成,從現在看那是已經知道結果後才找可能的因素,這樣其實不太好,要知道每個企業當下做決策時一定有其他考量(雖然也包含了自私的因素)
台灣經濟走到今天還是得面對經濟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在這邊最需要做的是適當的放鬆法令、多花時間和民眾溝通台灣必須面對經濟和產業轉型的實際狀態(這點大陸做得比台灣好多了,人家政策上宣導的方向上很明確的,且不斷的一直對外宣導)、調整資源的分配、……等等

早在其他的討論裡跟你說過的,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的是檸檬社會主義(Lemon socialism).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k2 wrote:
早在其他的討論裡跟你說過的,中華民國政府實施的是檸檬社會主義(Lemon socialism).

查了一下 Lemon socialism ... 冰島 ?

太讚

我們走 冰島 的路,確定齁

確定就 100% 學起來

冰島 紀念罐 賣 火山灰

臺灣 紀念罐 賣 PM 2.5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