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ant224 wrote:
麻煩你先把別人的文...(恕刪)
你有看到我那段話結尾是問號嗎?知道問號代表的意義吧
我都說了不然你舉實際不錯成效的例子來看看,對你應該不是問題吧
贏者全拿?我說過我看的是贏者全拿?我一直說的是投入後成果和風險的評估
gallant224 wrote:
記住
我們所待的是一個小島,本來天然資源就稀缺,如果人口稀少也就算了,但是人口密度又異常之高,如果不比別人冒更大的風險發展,做保險策略誰不會?
我實在是無言
我一直強調的是效益與風險間的評估,結果你只有看到風險
還有你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要知道失敗是會消耗資源、資本、……等等東西的,台灣能大計劃失敗消耗幾次,我實在很不想又拿兩兆傷心、Wimax、……等等這幾個大案子沒成功然後燒掉了一大堆資源當例子,這是大的案子,小的案子消耗不會那樣多沒錯,但失敗了一樣會消耗,太多過於盲目的小投資累積起來也很可觀(要說的是別盲目,要客觀評估,當適當的機會當然也得勇於前進)
我是不知道你怎會覺得台灣人很保守,我的認知是台灣人對於小進、小退的靈活度很強,長遠規劃和執行力相對弱(但以台灣資源,不一定是負面看法),有機會時台灣人決策很快,執行力也不錯,起碼我沒覺得台灣企業在國際上競爭力很差(大品牌也努力過,我不覺得用批評角度去衡量是適當的)
一般人很喜歡用最後成敗去評斷(都有結果了然後找因素,某種程度上很沒意思),但企業經營本來就充滿了未知的風險,用說的我也覺得我很厲害(學校報告就這樣做,絕對可以寫得很有條理),實際下去經營要負責成敗(尤其花得又自己的錢),不保守一點可能嗎?實際工作吵架時常常那一句,不然你來,真能夠不退的有幾個?
很多企業管理內部決策牽扯的因素很多,不見得是企業不願意冒險,真不是那樣熟也最好說話保守一點,要不就是你也拿得出夠說服力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