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花博到底幫台北市賺了多少錢?


lcn3338 wrote:
台南高雄這十年來的慘況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恕刪)

我仔細看了台南89到99十年資料
發現97年是十年最高峰
說十年慘況是言過其實了
不可否認大台中表現是不錯
但不知為何台中縣市比例那麼懸殊
最好情況約市縣2:1
最差約6:1
不像台南縣市幾乎都1:1
難怪胡志強差點在台中縣被翻盤

吳宗仁 wrote:
我仔細看了台南89到...(恕刪)


大哥爭下去也沒有用,
反正有顏色盲目地挺,
那些資料就自由心證了,
對於這些咖的回文,
除非換顏色才會滿意,
不然有事沒事找縫鑽,
就當看政論談話節目。
吳宗仁 wrote:
我仔細看了台南89到99十年資料
發現97年是十年最高峰
...(恕刪)


這是當然的囉 ! 由於台灣是以出口導向, 以台灣主要出口對象之一的美國來說,
2010年的進口總額也不過恢復到1.91兆美金, 還不到07年的水準, 更與08年的
記錄差一大截呢 !!

而台灣10年經濟雖然表現不錯, 去年出口總額2,746億美金較過去最佳成績成長
8%左右, 不過要真正反映在稅收上也是要等今年財政部的公佈了.

吳宗仁 wrote:
不可否認大台中表現是不錯
但不知為何台中縣市比例那麼懸殊
最好情況約市縣2:1
最差約6:1
不像台南縣市幾乎都1:1
難怪胡志強差點在台中縣被翻盤
...(恕刪)


沒錯呀 ! 藍綠支持者素質差異本就很大, 對地方父母官的要求水準當然差很多囉 !
如果大台中這十年來經濟表現像台南高雄這麼慘的話, 胡志強這次早就大敗囉 !!
聊回台灣蘭展吧
相信中部以北的朋友大多沒來看過台灣蘭展
台灣蘭展的展館實際上並不大
總樓板面積感覺上頂多跟台北世貿一館差不多
所以想以台北花博模式推展有其困難度
必須要增建不少建築物
假設要改成以門票收入為主要來源
增建了三棟建築物卻只使用兩週
那麼以門票收入恐怕無法負荷新建設
若拉長展期到以月來算
一來蘭花保活維持成本很高
二來不導入蘭花以外的東西恐怕無法維持參觀熱度
例如花博夢想館之類的
如此又偏離蘭展主題
由專業展覽變成大拜拜式遊樂園
或許反而會失去最初的世貿式專業客群
基本上南部人口不密集且交通不便
能將台灣蘭展辦到有台北世貿展的感覺已經實屬不易
我個人認為我們台南人能引以為傲的台灣蘭展比較好的路就是往專業展覽發展
應該盡量減少拿香跟拜
而去走了不適合自己的路
這問題會被這樣熱烈的討論
主要源自於某家特別會賺錢電視台的窮追猛打

這家媒體很好玩
當初人家質疑為什麼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來幫忙監督政府
他以~本媒體就是站在絕大多數人民的立場~
替絕大多數的人民服務....
來回應!!!(顧名思義....也就是替當時的執政黨服務..因為執政的就是多數)

所以..當某年大選結速後
這家媒體是第一個跳出來恭賀新當選人的媒體
整個媒體的調性也真的大幅度轉彎的倒向新執政黨
只是搞了沒幾天後
新執政黨的民眾本來就不愛看該媒體自然不會轉去看該台
落選那方的民眾更是看不下去
腳聲四起
導致收視率跌到所有同類型的最後(原本一直是第一名的)
馬上
調性再度調整回其原本的方向
真不愧是一直賺錢第一名的媒體!!!!


會扯到這媒體
也只是感嘆
如果台北市的首長是他們支持的政黨
台北花博的定位肯定又是不同的局面阿!!

別被媒體誘導
不分黨派 多多支持國人舉辦的活動吧!!!
蘭展是商展 展覽前期只給國外廠商參覽

而且平常你想進去 也不開放的 只有展期 才有機會一覽園區的形貌

175公頃的園區目前己經蓋到四期了 使用率之高 若沒有商機

裡面的廠商可不是笨蛋

這個園區是真正台灣低污染高價值的產業



花不是擺在那邊用說的就叫成功

若有為台灣帶來什麼

那也許還可以稱做有助益

但 花博有嗎?




showermin wrote:
花不是擺在那邊用說的就叫成功
若有為台灣帶來什麼那也許還可以稱做有助益
但 花博有嗎?...(恕刪)


月主要客源市場人次及成長率分別為:日本9萬9,529人次(34.70%)、港澳6萬5,581人次(4.05%)、韓國2萬1,776人次(20.56%)、中國大陸11萬5,845人次(7.63%)、美國2萬5,044人次(-11.22%)、新加坡1萬4,219人次(22.72%)、馬來西亞1萬9,798人次(-1.87%)、歐洲1萬4,923人次(8.72%)、紐澳4,974人次(-0.46%)。
就目的別而言,100年2月份各主要客源市場,「觀光」目的除港澳與美國市場呈負成長外,各市場皆為正成長,以日本成長60.18%最高;「業務」目的則以中國大陸成長69.19%最高。

100年1-2月來臺旅客累計85萬4,085人次,與去(99)年同期相較成長16.50%。主要客源市場人次及與去(99)年同期比較之成長率分別為:日本19萬5,226人次(21.94%)、港澳10萬8,506人次(8.06%)、韓國4萬5,419人次(25.67%)、中國大陸21萬7,199人次(11.66%)、美國5萬4,075人次(-4.82%)、新加坡2萬8,078人次(17.55%)、馬來西亞3萬5,022人次(8.20%)、歐洲2萬9,120人次(5.58%)、紐澳1萬1,626人次(-1.67%)。100年1-2月各主要客源市場,「觀光」目的旅客為47萬6,723人次,成長19.96%,「業務」目的旅客為14萬7,029人次,成長12.41%。

=========================================================================

依07年觀光局所做的估算, 每增加一名觀光客可增加一千五百美元左右的觀光收入.
也就是每一百萬觀光客可創造477億觀光收入(當時匯率與現在不同) !!
而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間, 來台觀光客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0萬左右.. 到四月底可
望再增加十幾萬..

看來花博的經濟效益真是超乎想像 !!

相較於世運(98年7月)期間的悲慘景況.. 兩者對比起來真是諷刺呀 !!
所以, 您是想要表達什麼嗎 ??


showermin wrote:
蘭展是商展 展覽前...(恕刪)



都已經提到蘭展是商展,跟花博根本就是不同性質的事情。

用這樣來比較產業的幫助,這真的很難放到相同的基準上。

這好像問世博台灣館和Computex Taipei對科技產業的幫助?

然後質疑世博台灣館只將台灣的科技應用在上面,沒有廠商採購,所以沒有產業效益。

台灣就這麼小,南北比來比去,又有什麼意義。

比贏了又如何?只不過變成政客的政績罷了!台灣還是輸給國外呀!

任何國際展覽,只要能增加台灣國際視野都要鼓勵。
(不過前執政黨真的會因為縣市長顏色,有差別待遇。)

如果要比,是不是要和高耗能的Computex Taipei對台灣的幫助?

花卉的節能綠色產業,對比高科技的耗能產業,產值如何?

台灣能不能把所有科學園區關閉,只靠花卉和農業,養活全國的人?

台灣是不是只能發展高科技或農業?台灣之光是不是只有宏達電?

更進一步要問的是,蘭展的效益能不能讓台灣打敗荷蘭?
(不懂問題嗎?去看看商周吧!別只把眼光放在國內,台灣的敵人也不是只有對岸。)

如果有機會,去看看台北紡織展和機械展吧!不是只有蘭展才是對台灣展業有幫助。

就會知道,被社會鄙視的台灣傳產有多強悍,國外大品牌商有多愛台灣廠商。



showermin wrote:
蘭展是商展 展覽前...(恕刪)


175甲 產值一年50億不到...低污染是對的..高價值..只是和農產品比吧..
這樣的模式..台灣養500萬人可能都有問題...

石化業..污染高..但產業鏈很長..一元的投資..可有50元以上的效益...這才叫高價值


台灣沒資源 人又多(相對韓國和日本)...環保和經濟發展無法兼顧..註定衝突...

這是台灣的宿命 呵呵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