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tolk wrote:
已經一堆人開始在妖魔化這個二年級小孩了, 連死刑犯都抬出來了. 呵....可怕......(恕刪)
+1+1
聽說是跟同學互摸的,那另外一個同學有怎樣嘛??
怎麼沒人提起那個同學,那個是比較乖一點嘛??
2年級的小學生,打打鬧鬧那是一定的,哪個小孩不調皮
在學校一定會打打鬧鬧的,抓一下頭髮 打一下肩膀或是其他鬧玩的遊戲
有需要就認為那個小孩影響到其他同學嘛?
我小學也有欺負人 當然也有被欺負 那叫童年吧
在學校沒跟同學打架過嘛,打完後 還不是去吃冰棒 還是好朋友
現在我哪會有陰影,
我被老師用指甲捏過臉,痛的快哭了,我現在還記得
被打的小孩應該會很慘吧 睡覺還尿床
想想自己的小孩這樣 父母會有多心疼
不知道那些挺老師的家長是不是需要再被教育一下,要挺的話就光明正大的,遮來遮去的 好像也不是那麼裡直氣壯
若是調皮的學生就要轉校,那是不是有1/5的學生都要轉校了
我侄子跟姪女的文具還常被同學偷走,才小學1年級喔
我們也是覺得小孩就是手癢,只是好奇罷了.
陳曉英 wrote:
會有這種狀況表示這個...(恕刪)
把時間挪到十五年後,這位小朋友出社會了,在公司不聽從上級命令,偷看女同事內褲,辦公室內大吵大鬧。
恐怕就不是找議員來開會那麼簡單的了,可是會吃上官司的。
小時候不教,長大再教,來不及摟。
edwardazaz wrote:
不一定小朋友是受排擠的
請問聯屬的是小朋友還是家長?
這個劇情不就跟危險心靈一樣
這個 小孩就是一過動兒很典型案例!
有些人根本不懂為何為這樣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是一種在兒童期很常見的精神失調。在7歲以下,約有3%至5%的兒童會出現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世界通用疾病分類手冊》第十版(ICD-10,WHO,1992)稱此症為「過度活躍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類編號為F90,一般又俗稱為「過動兒」。由於對這種病症的認識增加,最近大家才發現這種病症同樣在成年人身上出現。
現時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證實任何導致這種病症的原因,但過去曾經推測味精可能是一種誘因。但隨著醫學界發現成人亦患有這種病以後,這種說法站不住腳。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防禦中心(CDC)的研究,ADHD其實只是多種精神失調的合稱。因此,要正確診斷這一病症,不能依靠單一測試去確定,而必須同時採用多種測試配合去確認。
對ADHD比較確切的定義,記載於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文本修改版(DSM-IV-TR,APA,2000年)。ADHD的主要病徵是:
注意力散渙(inattentive)或 集中困難(Attention-deficit)
活動量過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自制力弱(impulsive)
而基於以上三種病徵出現的優勢,再把ADHD細分為以下三個分類:
注意力散渙主導型(mainly inattentive)
活動量過多或自制力弱主導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混合型(combination)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介
l 時間超過六個月,七歲前便開始、在兩種以上的場合出現社會、學業、工作適應障礙、排除其他診斷,譬如自閉、精神分裂、焦慮症、情感性精神症、人格疾患者。其中
(1)注意力不足以之症狀包括:
l 粗心大意,常不注意細節,愛出錯。
l 無法持續(sustaining)注意做事。
l 心不在焉,有聽沒到。
l 無法遵照指示,完成指示。
l 無法安排工作或散慢,要人提醒才能完成。
l 逃避、排斥須專心的工作,譬如寫功課。
l 常掉東西。
l 易被外界吸引而分心。
l 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
(2)而過動之症狀:
l 坐不住。
l 要求坐著時會離席。
l 不該坐立不安的場合,會爬上爬下或跑來跑去。
l 無法安靜的玩或參與。
l 馬達小子、動態狀況。
l 話太多。
衝動之症狀:
l 搶答,老師問題還沒問完,先回答之。
l 不能等或輪流。
l 插嘴,打斷別人。
這些孩子通常在不同成長階段之特徵有所不一,在幼兒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特徵,包括:
l 動來動去。
l 打人。
l 睡眠量少。
l 吃得少。
l 氣質特別(Difficult child)。
l 適應度差。
l 注意力分散。
l 反應強度,要什麼非要到不可。
l 愛哭愛鬧。
l 規律性差。
在小學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之特徵,包括:
l 不聽話。
l 說謊。
l 偷竊行為。
l 罵人、頂嘴。
l 打人。
l 功課差。
l 常被打罵。
l 頭痛、肚子痛的身體化症狀開始出現上課不專心。
在國中期與高中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特徵,包括:
l 不考慮前因後果。
l 藥、酒濫用。
l 身體化症狀多。
l 焦慮症。
l 憂鬱症。
l 自殺率高。
-------
基本上有過動兒門診可以去看看吧!
因為這種小孩打了還是沒效
caprossi wrote:
如果是你的女兒被摸下...(恕刪)
那年紀的小孩本來就是這樣...
重點是在當下老師該教導小孩對錯觀念,好奇是可以..但是不能碰觸他人的身體...
所以今天我的女兒碰到,我會去了解情況,了解老師的處理方式....
再告訴我的小孩身體是自己的..要保護..有任何人的碰觸都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是老師讓我們來處理
但絕對不會用暴力.....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小孩,但是小孩的教育就是這樣,一定是需要耐心去教導..
該名老師是成年人,打也要有分寸適當的打可以...但是打成像豬頭??
這樣誰能接受???
另外可愛小熊大大也注意到這個小孩不是普通孩童..我也認為該名小孩是需要轉介治療的...
而不是用打罵來教育
我不知道那個學校有沒有專門的老師來做評估...
去年,我姊姊的小孩剛上幼稚園,沒多久...
老師告知我們小孩疑似過動兒,這是我們想都沒想到的,因為在相處下是很正常的只是覺得稍微活潑精力旺盛了一點...
於是後來學校安排評估老師來做評估,評估之後轉介姪子到早療中心進一步的評估跟治療...
我和姊姊很感謝老師,不是給姪子貼標籤,而是想到有其他的可能性..
經過職能和行為治療以及姪子班導的協助..我的姪子已經可以乖乖的坐著,可以接受指令可以等待..和一般的孩童沒什麼兩樣....
所以是要看老師怎樣處理,還有有沒有警覺心...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