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人,看到樓上有朋友提到 國語=北京話 北京話=普通話 的概念有點迷糊。我也聽過台灣講的國語,跟北京話和普通話是不一樣的。吐字發聲語調等差別很大,有些字的發音差別也是有的。 普通話跟北京話也不是一樣的。若一定說中國那個地方的語言與普通話最爲接近,那應該是黑龍江省大城市地區。
北京話兒化音很多,再加上說話時吞音滑音省音,和普通話差別很大。
其實各地方言反而保留了古漢語音,這就是爲何一些詩詞用方言朗讀更有韻味。不好意思,原來我也覺得一些與普通話差別很大的方言不上大雅之堂,都是怪怪的很難聽懂的語言。可是後來的兩件事改變了我的成見。
一 我們宿舍6人 只有一個從浙江海邊小市來的南方人。她說話並不是吳侬軟語那樣柔和。我們開學之初討論過她那的方言,經常學她說話,開玩笑什麽的。她奶奶不識字,只會說家鄉話,甚至不能理解北京來的人爲何要說電視上那種話。後來我們問她“你奶奶怎麽稱呼你爺爺?”她說“老滾恩”(就是這個音)。我們笑著問是什麽意思,她說是“老官人”。當時我們就震住了,覺得是很古老很浪漫的稱呼,可能從宋朝就沿襲下來了。
另外是陝西方言。原來我覺得陝西話很難聽,也很難聽懂。不過後來知道陝西話雖不好聽,但寫出來用字都是很古雅的。比如“抱”孩子爲“攜”,說人撒謊說“玄謊”,說人不好爲“狎”,罵人爲“讦人”等等等等。
從此以後我對方言一直是尊敬的態度。
一砂窥尘世,一瓣证瑶台
只手持无量,刹那悟如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