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

文字閒聊樓

20202020
20202020
20202020
嘻嘻嘻... ...
“聲韻”這回事,麻煩的就是,往往不是一個字的聲音演化,而是一群字集體的演化。樓主從“雨”聯想到“予”也可以唸作/ho/,真的是太強大了。不過,我等畢竟不是專家。必須證明“予”所屬的這群字,曾經有過這種唸法。這就是上古/中古聲韻學研究的課題了。
漢典裡,關於“予”的中古發音:
而/jo/和/ho/相差僅一步之遙。相信“台灣閩南語常用辭典”也是有作過考證的工夫。
嘻嘻嘻... ...
稟樓主:您瞧,韻書《廣韻》將“予”歸入“魚”韻,可是,這個“魚”該怎麼唸?像國語?像閩南語?呵呵呵...
另外,“打”炮是客家話--客家鄉親別生氣--“放鞭炮”劣者小時候就是說“打紙炮”,簡化成“打炮”。好啦,不能用“打”炮,就“打手槍”吧。這可是道道地地的閩南語了吧!
20202020
20202020
Devin1927 wrote:
所以漢典的「迫pai」有寫有「迫擊砲」的意思,我猜遠古時,會不會是「手擲石頭」或者是「投石機」

迫擊炮是近代武器,
手擲石頭,會是「手」部,
如「投」字.

由拍、迫、怕……等等,迫也許是遠古的一種「武器」

這是形聲字,
用手能拍,心裏會怕,走路才能迫近,
哪邊和武器有關???
Devin1927 wrote:
拍迫pai(國語,打壞、破壞某種物品或關係)

為什麼一定要拉住「迫」字不放?
沒其它字了嗎???

cckm wrote:
為什麼一定要拉住「...(恕刪)

嘻嘻嘻... ...
十分敬佩樓主專注的精神。古代有“一字師”。我等平凡人窮一生之力能掌握一個字恐怕都沒有辦法哪。
“迫”擊炮,先說它的由來。它的前身歷史悠久,13世紀即已可見--因其形名為「臼炮」:

「迫擊炮」一詞正式出現,是20世紀初的事。“迫”非指“強制”,而是“近接”之義:
至於其唸法,劣者一直都很懷疑--因為劣者出身外省老兵之家,手足中亦有從軍者。從不曾聽過漢典的唸法。
轉念一想:兩岸之間,經常出現同字異音的情況,例如:“樂色/拉機”、“瓜牛/窩牛”。一查《教育部國語小字典》,豁然開朗:
“迫”僅有一種唸法,而且,請注意看,台灣的國語當中,完全沒有這樣子(派--3聲)的唸法:
  • 8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