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記錄一下我和台灣老婆的故事 <轉載>

壓抑

不知道為什麼,我跟台灣朋友,同事相處時,有時候我總覺得他們很壓抑自己,除非跟你非常非常熟以後,才會不表現出來,這種感覺我說不上來,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剛來台灣時,騎摩托車時,我想唱歌就會大聲的唱,但是如果我同事在後面,他們就會說:"你瘋了嗎?""別唱啦,好丟臉!"碰到外國人,我都是會說hey,man,welcome to taiwan,老外就會大笑著跟我用台語說:"哩賀哩賀"或者是用國語說:"你好,謝謝"這類的話.可是不管是老婆還是同事都會跟我說:"你別叫啦,好丟臉喔~"我暈,這有什麼好丟臉的阿?

工作上,台灣人在開會時,一般不會輕易表露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或對公司的人事的建議,所以開會一般都是聽主管說比較多.
因為台灣人習性比較溫和,不喜歡爭執,這有好也有不好,好的是這樣比較穩重,畢竟禍從口出,不好的是,有時候討論的結果對自己不好,不利時,自己只能吞下.


在學習時也有這種感覺,我大學時,老師很鼓勵我們挑戰老師,跟老師鬥嘴,老師很喜歡我們這樣,尤其是我說出不一樣的解題或思考模式時,老師會很高興.但大部分台灣人不會挑戰老師,因為覺得老師有一種權威,更多的是,對老師有一種尊重,覺得跟老師爭執是一種不敬.


<這是一位台灣網友寫的,見仁見智>
有個專家說...台灣人其實是有 '壓抑症候群'!從歷史的角度,被荷蘭.日本統治..,白色恐怖,平凡的人..無法對抗!從經濟角度,健保費漲物價漲還有奢侈稅徵收..,人只能不知道怎麼反抗的承受外在的不公不義...不想要的改變,於是平時看起來還好..,但這樣的人格
是易怒的..易操弄的!

之前看過一本書講,台灣人有養女的性格又有冒險的個性,仔細想想其實也對,台灣人對新事物接受度特別的大,也對很多困境 都有逆來順受的心理準備.

舉例來說,李安的許多作品不論飲食男女、喜宴這類,(雖然說電影中的角色是外省移民),他們在生活中對家庭對婚姻都有種壓抑,就連李安本人在拍攝斷背山之前都曾經覺得好萊塢的電影環境對電影創作者的壓抑,令他想放棄不再拍電影,直到後來拍攝斷背山是脫離大片廠制度才沒那麼侷限。

又舉別的例子,法國之前曾經因為政府推動修法將退休年齡從65歲延後至67歲,全國就發生超級嚴重的抗議示威遊行後來衍伸成"暴動",而英國大學生也曾經因為政府決定調漲學費而發生一連串的抗議遊行導致後來成為"暴動",英國警方出動騎警驅離,有的騎警就活生生的被拉下馬,諸如此類歐洲國家都發生這種對於社會或政府政策不滿的示威遊行。

但台灣對於最近油電雙漲似乎都沒有比較激烈的抗議行動,我不是特別針對現在的政府或執政黨,或許有人舉倒扁的例子,但倒扁畢竟是針對少數特定集團的行為,倒扁的作法我反而覺得差不多,而2004年總統大選衝車王邱毅則是有點太過火,對於民主的示威抗議用力用錯地方讓事情走偏了。

而之於戒嚴末期解嚴初期那段的民主運動,畢竟是民主轉型的時期,手段會比較激烈,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我了解不是太多也不是注重在這如果有興趣的板友們可以補充。總結一句,我覺得台灣人還是過於安於現狀,學費台灣也漲過,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也非常的快,現在很多民生必需品也漲了7-11的蜜雪蛋糕從我知道價格的16還18塊漲到現在的25塊,漲幅超過五成,科學麵就不用講了,唯一令人感心的大概只有麥香奶茶吧幹,我想可能大家晚上吃維力炸醬麵加科學麵的時候也滿肚子火,但是既使火在大也忍下來繼續無力的生活,卻很少看到有人真的團結起來進行示威遊行,感覺上溫和的遊行對政府官員也是掏耳癢癢,用選票制裁也要等他媽的四年,等了四年如果換另外一個上台也是沒有什麼功能,可能大家都跟我一樣只能當鍵盤民運人士,嗚嗚。

<我個人認為世界上最壓抑的國家就是日本,這也多少對台灣有一些影響>
媒體現象

首先夸獎一下台灣媒體的自由度

以下引用一篇新聞
美國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今天公布2012年全球新聞自由年度報告,台灣被列為亞太地區媒體環境最自由的國家之一,在東亞僅次於日本,全球排名47,比去年進步一名。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自由之家年度新聞自由報告,肯定台灣媒體自由度在全亞洲名列前茅,新聞媒體活躍多元,積極報導政府的政策和官員的不當行為。
報告也說,2011年,媒體監督機構對於1名記者和部落客被控誹謗以及可能不利媒體多元性的併購計畫表達關切。
報告說,1項正面的發展是立法院通過修正案,限制政府在媒體的置入性行銷,但還是有中國大陸國營媒體的新聞內容在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出現在台灣報紙上的實例。
台灣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中,新聞自由度與波蘭、斯洛維尼亞(Slovenia)、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Trinidad and Tobago)並列第47位,在亞太國家中排名第7,僅次於帛琉、馬紹爾群島、紐西蘭、澳洲、麥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和日本。南韓在亞太排名第16。
自由之家特別比較兩岸三地的新聞自由度,中國大陸被評為缺乏新聞自由的國家,全球排名187,在亞太地區與緬甸並列第38,只勝過北韓。
報告批評大陸官方封鎖「阿拉伯之春」相關報導,管制境外媒體和社交網站,在政權轉移之際,嚴格限制調查性報導和娛樂節目內容。
在亞太排名第17的香港被指為具有部分新聞自由的地區,法律雖然保障言論自由,但政府和政經壓力無所不在,限制言論自由的空間。

在台灣,我深刻感受到媒體對政府,對社會的監督性,尤其是後者,哪怕是隔壁店不讓你停摩托車,但你停這是合法的,你都可以去蘋果日報上面的"我很不爽"專欄抗議,罵人,這是生活上面的,而在政黨上,媒體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媒體不能監督政黨,就不能算一個媒體,這也是我對大陸媒體深惡痛絕的原因,但現在有網絡,好了一些,不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官方不會全面封鎖.就算封鎖了,大陸網友的翻牆技術,可是已經爐火純青!

只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台灣媒體的一大缺點就是派系分的太清楚,我看一個新聞,在三立看跟在中視,TVBS看,報導說法相差很大,但台灣人因為從小接觸,他們有些人會自己客觀的分析,而不是選擇相信媒體.這點非常好!
關於媒體太過自由造成的亂象,我想台灣人比我更清楚,所以我推薦大家看兩部短片「腳尾米」與「有怪獸」
這兩部短片的介紹
<備注一下,這是三位華僑做的影片,所以見仁見智,歡迎反駁>
這兩年,在公民課堂上播放「腳尾米」與「有怪獸」兩部紀錄、評論台灣媒體亂象的影片,深受大學生歡迎,獲得廣大迴響。

「腳尾米」一片發源自轟動一時的「腳尾飯事件」台北市議員王育誠在錄影帶裡使用「模擬畫面」,來反映一個未經查證、道聽塗說的事件。這種模擬畫面,成為造假事件的象徵。(吳翠珍,媒體素養概論)

而在「腳尾米」一片中,三名僑生虛構兩個假新聞事件,拍成紀錄片,通過實驗手法,虛構「狗回魂」、「網拍運氣」兩個事件,測試「新聞缺乏質疑及查證能力」的假設。

導演的話:這是一部有關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內容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假新聞事件然後誘發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成果方面讓我們非常震撼,因為總共有4家電視台分別採訪了我們的假事件,而且在製作過程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電視台的弊端,希望各位能做最有力的見證者!

有同學發問媒體對於這部假新聞紀錄片有何反應,這裡也一併放上三立新聞的反擊報導,報導中不斷指出「刻意隱瞞事實在先,還對媒體採訪不滿,媒體新聞專業被他們玩弄得蕩然無存」,並且揚言「電視台名譽受損,可依毀謗罪,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系列反擊報導,是否反而坐實了批判目的?

「有怪獸」號稱是第一部由「媒體」來批判「媒體」的紀錄片。

該片清楚地點出了商業媒體常遭詬病的「置入性行銷」、「選舉灌票」、「侵犯人權」的問題,同時也探究了媒體亂相的病因,並且深刻的描繪出媒體工作者的處境與掙扎。

「有怪獸」雖然表明公共媒體作為媒體改革的重要性,不過,作者卻未一廂情願地認為公廣集團是解決媒體問題的萬靈丹,或者將公共電視作為救世主般的崇拜與自我標榜,反而藉由去年喧騰一時的「UBU硬地音樂節」事件,對公視的獨立性、公共性與勇氣提出批判。

可惜的是,「有怪獸」的批判只是點到為止,不僅未能更深刻地對公視內在的結構性問題提出針砭,甚至連也沒有對公視新聞長期以來的表現,以及最近因整併而面臨的置入性行銷爭議進行批判。(有怪獸,還不夠!/管中祥)

http://danapai.pixnet.net/blog/post/26283347-%E5%8F%B0%E7%81%A3%E5%AA%92%E9%AB%94%E4%BA%82%E8%B1%A1%E7%B4%80%E9%8C%84%E7%89%87%E5%85%A9%E5%89%87
名嘴和各種電視節目

名嘴我就不多說了,以前我很喜歡看,看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就不看了,我現在只對政論節目說一句話:"大話新聞是個不錯的節目,因為我經常看,但都是在我睡不著的時候,如果我看了大話新聞還是睡不著,那麼還有關鍵時刻,全民開講等等"

台灣的電視節目

台灣我最喜歡看的是綜藝節目,真的太多了,以前有個綜藝節目叫做<歡喜玉玲瓏>,我有空就看,看著就傻笑,我老婆都罵我是白痴,但是我覺得真的很好看阿,哈哈,後來看了一段<全民最大黨>,這個節目貌似在大陸看不到,我實在配服台灣的這些綜藝明星,非常的

有創造力,模枋更是微妙微肖,說話的語氣,神態,都很到味,也很喜歡調侃政治人物,非常的有意思,不過台灣人就是這麼可愛,就算被模仿,被惡搞,很多政治人物也不會生氣,生氣的竟然是模仿的不像,哈哈,實在太可愛了!

不過我老婆她們則是對台灣的一些電視節目意見很大,說太多綜藝節目實在是太無聊了,什麼婚變,家庭瑣事都拿出來講,有點太過了,不過總結一句話"一切為了收視率"!

其實我現在最喜歡看的是Discovery~呵呵~

台語


老婆的家庭幾乎是說台語,雖然國語在中部也聽的懂,可以通,但只是在外面逛街,開店,等,如果真回到家,還是說台語的多.
我一開始很喜歡講台語,雖然老是被別人說
"阿東,你還是說國語吧!"
"你西勒共啥小啦!"
"拜託!麥割共台語阿!"
哈哈,但是正因為這種不會說,偏愛說的個性,也讓我台語進步不少.
因為我覺得學習語言,不開口說是一定學不會的,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說錯了就錯了,呵呵.
直到現在,雖然我台語有一點基礎了,基本對話都可以,但卻不經常說了,為什麼呢?
因為我發現,會說我台語好的,一般都是台語不好的.
而像JY,阿達,這些人,就算我跟他說台語,他們還是跟我說國語,因為他們說
"你的台語有一個腔調,雖然聽的懂,可是聽起來怪怪的,不過比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說的好多了!"


剛到台灣時,岳父母雖然跟我說國語,可是他們還是會不自覺的說起台語來,而且台灣的長輩們經常說到一個詞,然後就說
"這個我不知道用國語怎麼講?"
很多台語,用國語翻譯,就少了那種非常貼切的感覺,就像我們永洲話也一樣.


正因為在這樣的台語家庭,所以也鬧過不少笑話.
有一次,我回家,岳父看我滿頭大汗就說:
"你先去洗澡吧!"
岳母就說:
"狼都登來,你哪A就叫狼去色心哭?"
岳父就回應岳母說:
"色色A卡快活阿~"
我反正是沒聽懂,不過我就記得最後一句
"色色卡快活!"
洗完以後,看到老婆,於是就跟她問:
"你洗澡了嗎?"
老婆說:
"沒有阿~"
"趕快去洗啦!"
"幹嘛~"
"洗洗卡快活!"
老婆很驚訝的看著我說:
"你說什麼???"
"洗-洗-卡-快-活!"
老婆狂笑不止,於是跑出去跟岳父母問是誰教我這樣講的.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發音不準,念成:
"系系卡快活!"
哈哈哈~~
還有一次,我跟岳父不知道在聊什麼,岳父突然冒出一句:
"那是黃蛋的!"
我心想:黃蛋是什麼來的?雞蛋嗎?好像跟我們現在聊的話題沒什麼關係阿!
於是我不作聲,繼續聽他說,聽到"黃蛋玻璃"四個字的時候,我才終於明白.
原來岳父說的是"防彈玻璃"!
哈哈~




岳父喝了幾杯以後,就會慢慢的跟我的對話開始從國語變成台語,然後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要不要提示他.
有時候,老婆聽到,會說:"爸,你講台語他聽不懂啦!"
"我講的是國語阿~"
岳父,你講的真的不是國語阿!


岳母更有趣,有時候跟我說話,說到一半,人就不見了,我以為發生什麼事情.
原來她只是去叫岳父來,因為岳母的國語比較差,不知道要怎麼跟我講.
記得有一次,我問岳母:"芋頭跟蛤蜊的台語是不是一樣阿?"
岳母說:"不一樣啦~一個是俄阿~,一個是俄阿"
我:"...聽起來是一樣的阿~"
岳母又急了,就說:"不一樣,不一樣,你說蛤蜊人家就聽得懂了啦"
我心想:哈哈,跟一個剛接觸台語的人解釋這個應該是說不清楚~






後來我到了日商公司的時候,剛跟同事打交道的時候,大家比較熟以後,就互相開玩笑.
有一次,他們在聊天,講台語,其中有一個看到我就說:"你想不想學台語?"
"好阿,呵呵"
結果他就拿了一張紙,在上面寫了
"你A卡稱就挖都雞勒"
然後說:"你念一次看看"
我就念了一次,然後他奸笑著說:
"你等下去跟XXX說這句話,你明天的工作我全部幫你做,要不要阿?"
<XXX就是那個每個禮拜一會來收資料的MM,就是阿達說,讓我親一下就給你的那個MM>
我心想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不過因為大家很熟,我也知道他很愛開玩笑,於是我就說:
"好!"
可是我馬上跑去跟阿達說:
"阿達!你A卡稱就挖都雞勒!"
阿達看著我,表情很複雜,然後他看到在一旁笑的倒下去的那位同事,馬上大聲的罵說:
"幹!北七喔你!你麥黑白達人嘎這屋A謀A!"
我也大笑,因為我知道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才找阿達,因為阿達不會生氣.
但是我後來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後,我卻笑不出來了!
阿達!你千萬不要誤會阿!我喜歡的是女人,是女人!!!

cookie1225 wrote:
記得有一次,我問岳母:"芋頭跟蛤蜊的台語是不是一樣阿?"
岳母說:"不一樣啦~一個是俄阿~,一個是俄阿"...(恕刪)


芋頭不是叫作歐啊嗎,另外蛤蜊應該是含嗎,你說的俄阿因該是牡蠣
很難得看到關於對岸人民生活的文章出現在閒聊,
裡頭有許多饒富趣味的詞與句子;滿子.JB還有士.


敘述很流暢,文中不乏趣味的情節,又不失作者想表達的事物
好像在體驗他的過程似的.值得讓人深入閱讀.
基於在大陸時就聽過的一些閩南語歌曲,所以我有一次在聽到"酒矸倘賣嘸"時,想問一下到底是什麼意思.
阿達跟我說,這就是"有沒有空酒瓶可以賣"的意思.
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歌曲,阿達就跟我說:"那你去把這部電影看一下,叫<搭錯車>,比現在的電影好看多了!"
看完時,感動的一塌糊涂,這麼好看的電影以前竟然沒看過!
早期的台灣電影真的好看的太多了,尤其是這種催淚的!


當然,免不了的是台語歌曲,我個人最喜歡的幾首,<人生的歌><阿嬤的話><無字的情批>,尤其是<阿嬤的話>,聽了差點哭出來.
<阿嬤的話>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yNjE4NTY=.html
後來認識了阿達,JY,ZL,XS這些人,他們給我介紹了很多台語歌曲.
伍佰<心愛的再會啦>
<愛情限時批>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3MzkwMjYw.html 我覺得萬芳好有女人味,年輕時跟現在都是.
羅大佑<火車>,任賢齊<再出發>
<火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4MTc1MTY0.html
但是JY的口味比較特別,他推薦給我的,都是一些比較年輕的台語歌曲,味道跟上面的都不太一樣.
比如,董事長樂團的<愛我你會死>,<檳榔西施>,<袂見笑>
<愛我你會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1MTIxMDMy.html
還有一首比較冷門的:
小安<憂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3MjIyODgw.html
JY推薦的最特別的一首,就是這首大支的<兄弟>,大支比較受人爭議的一個人,不過我聽這首歌,倒是勸人不要誤入歧途的.
<兄弟>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2ODY5NTYw.html 雖然片頭不是什麼好事,不過說台灣人娘的可以看看,呵呵~
另外還有一首叫<愛你娘>,說的是年輕男女之間相處的事.
<愛你娘>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2NDY1OTMy.html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