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為什麼要花400億建蘇花高 不一年花個幾億元補助台鐵台北花蓮路段???


moer wrote:
白劍鈴馬、唬爛前,請先把狀況搞清楚.
連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還敢出來得543
蘇花高、蘇花改或蘇花,誰跟你講要建在花東縱谷上?


小弟地理位置不清,
讓您見笑了,
小時候地理沒學好,
長大又不會善用估狗,
真是慚愧呀!
您老請繼續發表高見,
劣者我蹲到一旁劃沙就好~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唉,連地理都搞錯,
沒知識也該看電視
KNOX級今天出海的海象多糟,
還是船上拍的。

還大推海運咧,
船又不是24h購物的,
特別是一年停航大概超過半年
真是傻傻分不清


恩恩,
大推海運也是小弟的謬論啦!
氣象學向來就不是小弟的強項,
講難聽一點,
小弟充其量不過是個在營建工地打滾的工人而已,
說實話身分地位低賤的很,
不入大家的法眼啦!
哈~

您老指教的甚是,
劣者我以後不會提出這樣沒有立論基礎跟見地的看法了說,
接著還是請您繼續發表高明的真知灼見,
小弟到一邊靜靜虛心學習就好~

六年後的新路通車典禮希望在01熱烈討論的大家都要參加或觀禮喔!
為這座島上的東部終於有了一條平安回家的路一起慶祝吧!
天佑台灣!
感恩~
青杉磊落浪天涯,身如流雲氣如霞,醉臥鈴馬躍七海,笑舞白劍掃天下

calvin62 wrote:
1.根據TVBS最新民調,贊成興建「蘇花改」、「蘇花高」或都贊成的民眾,有6成5,只有不到5%的人反對。...(恕刪)


環保團體就是那 5%

2007年11月

挑戰蘇花高 環評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觀察

"反正蘇花高案暫時安全。"

出處
http://www.tepu.org.tw/?p=477




蘇花高的環評其實早在2000年通過,交通部也在2002發出動工許可,不過2003年行政院下令暫緩

洗洗 wrote:
蘇花高的環評其實早在...(恕刪)

別誤導視聽
蘇花高(替,改)至今沒做過地質鑽探
(資料by 2100)
2000年怎麼通過環評
嘴巴喊喊你就信
年底又如何通過環評?
地質鑽探沒一年半載可以完成
這關係政治,01又不能討論政治
倒要看院長年底怎麼做
剩兩個月怎麼動工(要違法還是裝傻)
只能說過去花東人全被騙了
要不是這次事情大條相信只會繼續拖
花東人不只是三等公民

PandaTsai wrote:
我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我贊成蘇花高、可是我反對把蘇花高跟其它方案(如改善鐵路)二分法的方式、好像這些方案會互相排擠一樣、這不就順了某些人根本不願意把資源投在東部交通建設的人的意思嗎?? 提到蘇花高、啥環保人士就跳出來反對、談到其他改善方案(如鐵路)、就又換贊成蘇花高的人出來冷嘲熱諷、以目前政府這種有人大力反對就不敢做的風格來看、再十年過去也是什麼都沒有、過去十年就是如此、不是嗎??

花錢少、變數少、工期短的就先做、做成功一樣、引來更多人、於是需要下一樣的聲音就更大聲了、這對改善東部交通建設才是正面循環不是嗎??...(恕刪)


P大、我瞭解你的想法、支援蘇花高不一定就反對改善鐵路、這兩者是沒有互斥的,再說北迴線是台鐵唯一賺錢路線,台鐵稱之黃金路線. 東部民眾絕對有權力要求台鐵改善。

其實汔車搭火車的想法,我也想過可行性,但問題重重.很多問題要解決.先以小客車舉例,討論用路人改變用路方式之可能性?
由之前台鐵 火車裝汽車由樹林到花蓮的方案得知、
一般型小客車由樹林到花蓮的費用需 2359(汔車運費)+363(人員搭乘*1)= 2722元,此方案已不被民眾接受.
我們再將此方案做修正,以新城-蘇澳新站 規劃、試算其費用
按之前台鐵票價比例得知,需 721(汔車運費)+111(人員搭乘*1)= 832元
2359*111/363=721.347元

832元就算政府補貼一半,民眾也需多付出四佰多元,來回就要八佰多元.
要使用鐵路替代蘇花公路的代價就要八百元.大部份民眾不會為此改變用路方式

目前還只是討論小客車的問題,還不包括其他車輛 和台鐵班距等問題.
不過儘管如此多的問題、P大 ,我還是要感謝你對東部居民的用心 .

參考來源
火車裝汽車到花蓮 台鐵9.1起推出
希望時間可以停留
moer wrote:
P大、我瞭解你的想法、支援蘇花高不一定就反對改善鐵路、這兩者是沒有互斥的,再說北迴線是台鐵唯一賺錢路線,台鐵稱之黃金路線. 東部民眾絕對有權力要求台鐵改善。
其實汔車搭火車的想法,我也想過可行性,但問題重重.很多問題要解決.先以小客車舉例,討論用路人改變用路方式之可能性?
由之前台鐵 火車裝汽車由樹林到花蓮的方案得知、
一般型小客車由樹林到花蓮的費用需 2359(汔車運費)+363(人員搭乘*1)= 2722元,此方案已不被民眾接受.
我們再將此方案做修正,以新城-蘇澳新站 規劃、試算其費用
按之前台鐵票價比例得知,需 721(汔車運費)+111(人員搭乘*1)= 832元
2359*111/363=721.347元
832元就算政府補貼一半,民眾也需多付出四佰多元,來回就要八佰多元.
要使用鐵路替代蘇花公路的代價就要八百元.大部份民眾不會為此改變用路方式
目前還只是討論小客車的問題,還不包括其他車輛 和台鐵班距等問題.
不過儘管如此多的問題、P大 ,我還是要感謝你對東部居民的用心 .

moer 大, 回顧一下, 我在這棟樓的發文竟有 16 篇之多, 分別為 125,131,145,171,176,178,189,192,197, 202,203,220,223,224,225,227...

最終的目的, 就是希望看到實際有效的蘇花改善方案能儘快的實行, 並且成真, 那才真的是符合所謂的 "人道精神", 否則許多的能量都浪費在空談及互相攻詰上 (而且是贊成改善東部交通的人互相內耗, 因為彼此都對對方的方案看不順眼), 到最後, 什麼也沒有...

東部地區終究需要一條國道, 國道終究需要環島路網, 這是我的信念, 只不過一來東部人少, 聲音不夠大, 不同主張又彼此內耗, 中央主政者為選票考量, 要將上千億經費意挹注到如此人口稀少的地區, 勢必排擠到人口眾多的西部, 在選票與人口數成正比的前提下, 決策者對此總是口惠而實不至, 隨便找到一個理由就拖著不做, 這是人為的不確定因素 (事實上, 過去就因此拖了 10 年), 二來台灣過去對於長大隧道的施工, 向來很少順利如期完成的, 破碎地形, 湧水... 等等的問題一旦發生, 短則一兩年, 多達五六年不等的延宕是很常見的, 這是天然的不確定因素, 所以在此人為及天然不確定因素紛呈的狀況下, 十年內要有一條 "安全的蘇花路" 恐非易事...

相較之下, 鐵路運汽車的方案就減省得多, 隧道早已挖好, 等於天然的困難以然全無, 人為的部份, 國外早已有非常成熟的制度可供仿效, 除了我在 125 及 140 樓所述之外, 於此再提供一影片檔
瑞士的火車汽運介紹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 如此的運輸方式在很早以前就由比現在簡陋得多的設備完成了(黑白影片), 根本不是什麼高技術門檻的東西, 如果真能以影片中的簡單鐵皮達到大量運載的目的, 我相信費率成本一定比台鐵目前的 RCK-100 要便宜得多, 這一點, 我在 220 樓也有詳細的說明...
至於蘇花間鐵路容量的問題, 我在 225 樓也做過詳細的分析, 在此就不再贅言...

鐵運方案如能成功 (我的預測, 每小時最多也只有 200-250 台小汽車, 運量遠小於蘇花高的 1800 台/小時), 但絕對足夠平時提供給花蓮人平安回家的路, 最重要的, 將引來更多的觀光客或居民回鄉, 如此, 建蘇花高的聲音不是會更大嗎??

PandaTsai wrote:
國外早已有非常成熟的制度可供仿效...(恕刪)


歐洲是有固定車次橫跨多國的列車

台灣西部公路網每個縣市至少都有2個以上交流道 與 兩條高速公路穿越

同樣 窄軌列車的島國 "日本"都沒有這樣的鐵路輸送班次了 更何況是小小的台灣

北迴與蘇花段 要這樣搞 台鐵被你拖下水 真是有夠無辜的啦
不了解鐵路運行規則的人才會認為鐵路可以取代公路進行人員及物料運輸,列車也不是只有高速直達列車需求而已,還有一般區間列車、貨運列車等等,安排行車全間距來說頂多一個小時能夠發出幾班車,列車越多誤點機率越大;另外還有時間限制,半夜行車擾亂鐵道附近居民。
PandaTsai wrote:
相較之下, 鐵路運汽車的方案就減省得多, 隧道早已挖好, 等於天然的困難以然全無, 人為的部份, 國外早已有非常成熟的制度可供仿效, 除了我在 125 及 140 樓所述之外, 於此再提供一影片檔

瑞士的火車汽運介紹






我查一下該網站

3.5噸位以下小客車 14公里要 25.00瑞士法郎幣 換成台幣要778元
36人座巴士 14公里要 170.00瑞士法郎幣 換成台幣要5294元

轉換台灣人看得懂的數據
台灣來說,3.5噸位以下小客車,蘇澳新站→新城(62.9公里),一共要3495元(平均一位乘客須負擔690元)
台灣來說,36人座巴士,蘇澳新站→新城(62.9公里),一共要23785元(平均一位乘客須負擔660元)


一樣台鐵如果不能保證持續8小時南北端共發32班基本班次以上,且還不能保證20年內不能停駛

那不如好好的開一條路比較實際



火車運輸這個偉大環保夢想最大敗筆是,忘記考路鐵路運輸經營者的營運成本
一節車廂原本可以可以載40名乘客,結果剩下只能載3台車?當然這3台車車主就必須付出40人車票的代價
閻魔あい wrote:
火車運輸這個偉大環保夢想最大敗筆是,忘記考路鐵路運輸經營者的營運成本


環保團體最常用的就是丟出一堆明知不可行方案
或是選擇性的資訊來虎弄大家。

前幾天的2100,所謂的藍色高鐵,
那位環保人士竟然沒坐過,本身還是社工系畢業,
搖身一變變成專家,對環保、工程,運輸經營了然於胸
不過當場被觀光協會的劉瑞琪破梗,
有沒有搭過日本那條船:沒有,才讓人好笑。

問他們要什麼,他的回答更令人噴飯,
才能達到「他們」要的深度旅遊的理念..........

每個上電視的都是微笑著說不反對,
支持花蓮人有條回家的路
但架拐子、出怪招,打橫炮、使邪力就會有他們的聲音,

PandaTasi大大的構想其實也很好,
只是欠缺考慮台鐵的配合度與成本,
消費者都希望最便宜的票價,最短的距離,
但現實上也要考慮人家的車站設備,班車調度與長期營運。
永樂到崇德是很理想,
人家願不願意先把這兩站大興土木一下,
再壓縮自已的利益,而達到乘客最滿意的距離與價錢
但一定解決不了重車或貨運卡車的大量運輸問題。

永樂這個小車站只有兩個月台,
勢必要再多二個月台去候車與上下車。
大量的車台與車頭停放,
選定的都是調車場或一等車站才會考慮
就算由蘇澳到花蓮
增加的費用就會讓精打細算的車主考慮很久。
至於正常密集班次,始終也是最難解的技術問題。

不過最近又聽到新名詞,叫「備援」?!
連主力都擋在外面,還提什麼鐵路和海運備援。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