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A wrote:
由於美國不再是民生物資最大出口國, 美元喪失其國際交易霸主地位這種事遲早會發生.
我完全不認為~~
世界上民生物資最大出口國會等於= 國際交易霸主地位
複習一下日本80年代歷史
70年代的10年裡,日本汽車對美出口增加了6倍,對歐洲出口,汽車增長54倍、彩電增長10倍、鋼鐵5倍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占美國當年汽車上市量的21%
1985年,日本製造的半導體在美國市場上佔14%
1977年起,日美貿易入超比率在30%左右徘徊,1984年達44%,1986年達52%(即出口是進口的1.5倍)
從1979年開始,日本的貿易順差從一個月1萬億日元(按1979年匯率約50億美元,相當於100億的2009年美元)到1985年時已經超過了月9萬億日元(約360億美元,相當於720億的2009年美元)
日本80年代在日本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再加上日本低廉的生產成本,日本的鋼鐵、汽車、石化、半導體等產業在開放經濟中迅速崛起,國際競爭力無人可比。 1969年美國進口的鋼鐵有42%來自日本;進口的彩色電視機是90%是日本製造。 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以省油和低價著稱的日本汽車熱銷美國,日本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日本在許多製造業領域大有取代美國、淩駕世界之勢。
1985年,美日英德法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美元實現貶值。拉開日元升值序幕。此後的3年內,日元升值50%以上,國際資本大舉投資日本股市和房市。近5年時間裡,日本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上漲,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
當時美國的基本思路,是藉日元升值,遏制日本產品的全球擴張,遏制日元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然而,美、日決策者可能沒有想到:日元升值和繼續大幅度升值的預期,對日本經濟的最大危害不是削弱日本產品全球出擊,而是徹底改變了日本國民和企業的投資預期和投資方向,很快誘發日本房地產、金融、股市的巨大泡沫,短期瘋狂之後,是資產泡沫(房地產、股市)的徹底崩潰,日本銀行壞帳堆積如山,企業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急劇惡化,日經指數從最高接近4萬點玨跌到接近1萬點……
自1990年起,日本經濟就一蹶不振,從此陷入長達20多年的衰退泥潭。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憑借放鬆管制、削減稅收,一路高歌猛進,將日本經濟遠遠甩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