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

世界上有那幾個國家,最有可能成為超強

BSA wrote:
由於美國不再是民生物資最大出口國, 美元喪失其國際交易霸主地位這種事遲早會發生.


我完全不認為~~
世界上民生物資最大出口國會等於= 國際交易霸主地位


複習一下日本80年代歷史
70年代的10年裡,日本汽車對美出口增加了6倍,對歐洲出口,汽車增長54倍、彩電增長10倍、鋼鐵5倍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占美國當年汽車上市量的21%
1985年,日本製造的半導體在美國市場上佔14%
1977年起,日美貿易入超比率在30%左右徘徊,1984年達44%,1986年達52%(即出口是進口的1.5倍)
從1979年開始,日本的貿易順差從一個月1萬億日元(按1979年匯率約50億美元,相當於100億的2009年美元)到1985年時已經超過了月9萬億日元(約360億美元,相當於720億的2009年美元)

日本80年代在日本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再加上日本低廉的生產成本,日本的鋼鐵、汽車、石化、半導體等產業在開放經濟中迅速崛起,國際競爭力無人可比。 1969年美國進口的鋼鐵有42%來自日本;進口的彩色電視機是90%是日本製造。 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以省油和低價著稱的日本汽車熱銷美國,日本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大國。日本在許多製造業領域大有取代美國、淩駕世界之勢。
   1985年,美日英德法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規定美元實現貶值。拉開日元升值序幕。此後的3年內,日元升值50%以上,國際資本大舉投資日本股市和房市。近5年時間裡,日本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上漲,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
 
 當時美國的基本思路,是藉日元升值,遏制日本產品的全球擴張,遏制日元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然而,美、日決策者可能沒有想到:日元升值和繼續大幅度升值的預期,對日本經濟的最大危害不是削弱日本產品全球出擊,而是徹底改變了日本國民和企業的投資預期和投資方向,很快誘發日本房地產、金融、股市的巨大泡沫,短期瘋狂之後,是資產泡沫(房地產、股市)的徹底崩潰,日本銀行壞帳堆積如山,企業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急劇惡化,日經指數從最高接近4萬點玨跌到接近1萬點……
  自1990年起,日本經濟就一蹶不振,從此陷入長達20多年的衰退泥潭。而與此同時,美國經濟憑借放鬆管制、削減稅收,一路高歌猛進,將日本經濟遠遠甩在了後面。
BSA wrote:
[亞洲國家持有的美元要如何流回美國] 其實等同於 [美國能提供亞洲國家哪些服務] ?


以日本當時買下10%美國資產為例
即使像洛克菲勒中心這樣具有像徵意義的建築也能順利買賣,說明美國制度中對於私人產權的尊重,而這也是美國在這次商業戰爭中最終勝出的原因之一

日元升值帶來的財富膨脹讓日本人頭腦發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經濟規律的製約。日本人往往是出於非經濟的目的而購買那些資產的,所以他們才特別熱衷於那些在美國有巨大影響的資產,比如洛克菲勒中心、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這樣的資產,至於這些資產能不能在日後帶來足夠的收益,他們並沒有進行足夠認真的考慮。而以後的局勢發展也讓他們為自己忽視經濟規律的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美國的成功,實際上來自於制度的優勢。通過出口工業品掙到了大筆美元的日本,當他們想要購買外國資產時,為什麼大多選擇美國呢?正是因為美國有可靠的產權保護,有優良的經營環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因為有這些制度優勢,於是,美國人為購買日本貨而支付的美元,通過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又回到了美國人手中。
m169898 wrote:

美國簡直就是一個流氓國家...(恕刪)

其實把美國想像成銀行就對了
只是這家銀行現在在掏空全世界...

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
但美國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
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價的
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制的印刷美鈔
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
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
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所以許多國家都想在美投資
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又轉回來投資美國
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

結論是萬惡的美帝...怎麼算都他在賺~
m169898 wrote:
美國簡直就是一個流氓國家,難怪擁有經濟+軍事的絕大優勢,依然在聯合國得不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同(1/3)
沒有老共的支持(2/3),想要制裁北韓或伊朗幾乎比登天還難。

閣下所說的問題已經給scottchen&BSA兩位經濟財政專家,解釋的很清楚,謝謝你們,要是早認識你們,我就不會被美地銀行的連動債倒錢,+++++各加五分鼓勵一下。

所以超強的美帝是以後是沒有文化遺產的,那將是人類的負債,不仁不義,沒有天朝的風範,也沒有正義之師,只敢欺負弱小的國家,碰上北韓,就怕了軟了腳.......(恕刪)

謝謝您的誇獎, 只是敝人並非 [經濟財政] 專業出身, 專家之名自不敢當. 老祖宗有句話挺有意思的 : [天道酬勤], 這話後面的涵義就值得深思. 金錢遊戲只是虛幻的紙上富貴, 面對虛幻當然應該真實以對. 泡沫怕熱針, 謊言怕實話. 人不貪心贏一半, 只要不妄求不勞而獲的好事, 最後的輸贏勝敗其實和龜兔賽跑一樣, 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清末 GDP 世界第一卻被列強武力剝削, 將我國財富以不平等條約的方式 [合法] 洗劫一空. 這事說明了: [一流的企業制定遊戲規則, 一流的國家制定不平等條約.]

e.g. 台灣 LCD 廠商被控反頃銷案 (便宜LCD怎麼不賣給台灣自己人? 敝人保證不告提供佛心價的廠商!)
1. $600 Million LCD Antitrust Settlement Should Benefit End Users )
2. TAIWAN LCD PRODUCER AGREES TO PLEAD GUILTY AND PAY $220 MILLION FINE FOR PARTICIPATING IN LCD PRICE-FIXING CONSPIRACY
(P.S. 引用美國司法部公告之文件並無著作權侵權之虞, 請勿神經過敏)

正義站在取得立法訂約權力的一方; 而武力就是取得立法訂約權力的捷徑. 不打沒有利益的戰爭 -- 以戰立法 (不平等條約) 才是合法劫掠之道 . 韋小寶之言 : [戰爭不過就是搶錢, 搶糧, 搶娘們.] 一點都沒錯, 只是我們更該學學英國偽君子的做法 : [老子到你地盤上販毒搶錢, 搶糧, 搶娘們都是合法的!]
scottchen23 wrote:
以日本當時買下10%美國資產為例: 即使像洛克菲勒中心這樣具有像徵意義的建築也能順利買賣,說明美國制度中對於私人產權的尊重,而這也是美國在這次商業戰爭中最終勝出的原因之一

日元升值帶來的財富膨脹讓日本人頭腦發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可以不受經濟規律的製約。日本人往往是出於非經濟的目的而購買那些資產的,所以他們才特別熱衷於那些在美國有巨大影響的資產,比如洛克菲勒中心。至於這些資產能不能在日後帶來足夠的收益,他們並沒有進行足夠認真的考慮。而以後的局勢發展也讓他們為自己忽視經濟規律的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也許有人會感慨,不管怎樣,總是美國人勝出。老牌資本主義,果然厲害。還有人因此深信存在某種陰謀。美國人設計了圈套,並成功地誘使日本人上當。這些看法都不得要領。美國的成功,實際上來自於制度的優勢。通過出口工業品掙到了大筆美元的日本,當他們想要購買外國資產時,為什麼大多選擇美國呢?正是因為美國有可靠的產權保護,有優良的經營環境,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因為有這些制度優勢,於是,美國人為購買日本貨而支付的美元,通過日本人購買美國資產又回到了美國人手中。

日本啊 !? 這個國家沒什麼眼光, 只能搞出一些戰術成功/戰略失敗讓人恨得牙癢癢的玩意. (e.g. 偷襲珍珠港, 買下洛克菲勒中心), 被美國老大抓來痛毆本來就是應該的.

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是殺更多的人/惹更多的麻煩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 乾脆孫子兵法拿去燒一燒, 改讀流氓兵法就好了! 賺錢的目的又是什麼? 是羞辱激怒債務人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 乾脆經濟學拿去燒一燒, 改讀流氓經濟學就好了!
m169898 wrote:
大陸人如果各各都像先生這樣謙虛,
又知道自己的弱點在哪裡...
那麼未來的中國一定強...
+++++5分鼓勵一下。...(恕刪)

+1
很少遇到謙虛的大陸人
非常值得鼓勵
BSA wrote:
清末 GDP 世界第一卻被列強武力剝削, 將我國財富以不平等條約的方式 [合法] 洗劫一空. 這事說明了: [一流的企業制定遊戲規則, 一流的國家制定不平等條約.]


關鍵在GDP的質而非量

清末時GDP世界第一
但要看當時清朝的GDP是由什麼組成的
清朝的GDP是出口蠶絲,瓷器,鹽,米,茶葉,等一些民生用品

那時英國的GDP就在大量生產槍,彈藥,火砲了

現在的美國GDP是什麼組成的?
太空產業,航空產業,航空母艦自製,民航自製,戰機自製,電腦產業,生物科技
就是這些東西在支撐美軍強大的軍事力量
今天我們用的很多東西
實際上都是美國的軍工產品
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
像二戰中發明的電腦~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
像手機的原型就是美國戰場上用的通信設備
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更是網路技術是先驅
和包括太空探險,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雷射武器
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緊密連結,促成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民間經濟往往也因此受益
神殿御守 wrote:
+1很少遇到謙虛的大...(恕刪)

就是因為謙虛的大陸人少, 憤青多
我才會幫他們感到憂心
毛毛的....上了一堆的大陸論壇人留.
m169898 wrote:
18世紀是西班牙的世...(恕刪)


仍然是美國

未來10年必定發生糧食危機. 人口多的國家都不可能成為世界超強.
scottchen23 wrote:
關鍵在GDP的質而非量

清末時GDP世界第一, 但要看當時清朝的GDP是由什麼構成的. 清朝的GDP是出口蠶絲,瓷器,鹽,米,茶葉,等一些民生用品, 那時英國的GDP就在大量生產槍,彈藥,火砲了.

現在的美國GDP是什麼構成的? 太空產業,航空產業,航空母艦自製,民航自製,戰機自製,電腦產業,生物科技
就是這些東西在支撐美軍強大的軍事力量. 今天我們用的很多東西, 實際上都是美國的軍工產品, 國防相關的研究促成了許多技術突破, 像二戰中發明的電腦~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

像手機的原型就是美國戰場上用的通信設備. 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更是網路技術是先驅, 和包括太空探險,核能源,全球定位系統,低可偵測性,防彈背心,甚至是微波爐,以及近來致力開發的雷射武器, 軍事技術與民間經濟保持緊密連結,促成美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經由技術轉移,民間經濟往往也因此受益

好, 既然閣下不諱疾忌醫, 敝人也來共襄盛舉.

由秦朝禁止民間私藏鐵器兵器, 一直到清朝/近代/現代中國 ... 通訊管制自是不在話下, 私人研發軍火一向被視為大逆謀反的重罪, 遑論出售槍砲械彈賺錢. 這才是導致我國 GDP 結構 [劍走偏鋒] 的主因. 不是國人不知應該研發軍火械彈, 而是主政者 [寧予外人不予家奴] 的執法心態. 所以歸根究底, 清朝積弱不振的原因並非清人慵懶愚蠢不知研發軍武火炮, 而是清廷寧可灑下大把銀子購買洋槍洋炮, 也要嚴禁漢人自行研製槍砲. 當然更不可能允許如同波音, 麥道, 諾貝爾, 波佛斯 ....這些以出售軍武維生的公司出現.

看看要死不活的漢翔就知道, 問題還是出在政府自己什麼都要管, 卻什麼都做不好的問題上. 軍火飛機船艦, 實際上都是發財賺錢的產業, 為何我國政府要大力援助 [外國軍火廠商] 發財賺錢呢????
scottchen&BSA 兩位高手過招,令小弟茅塞頓開,雖然大學我是主修企業管理,
由於都沒有從事商業方面的工作,早都已經忘記了。

今日在看兩位發言,非常有內涵,我先在旁邊觀摩學習一下,
兩位盡量將所知的言無不盡,盡無不談,非常過癮,好像我又回到學校上課一樣。

因為我今日比較忙,沒有時間仔細體會兩位的寶貴意見內涵,等晚上比較有時間,再來好好研究一番....
先給兩位各加+++++5分

  • 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