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這兩年讓我覺得我們已經快看不到韓國的車尾燈了


spencerk wrote:
其實 這是老生常...(恕刪)


其實 這是老生常談....

當我們挑汽車, 捨納智捷買現代
當我們選手機, 捨HTC買三星
當我們買家電, 捨大同買LG時
就已經決定了這樣的結果

~~~~~~~~~~~~~~~~~~~~~~~~

不是不挺國貨

差不多的價錢

設計'外觀'質感 真的有差


gallant224 wrote:
漢鼎亞太董事長徐大...(恕刪)


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我說的是風險要合理的評估,那和喜愛或規避風險是兩回事
我非常不喜歡媒體採用一些標題式來論述,而沒有適當合理的觀察
台灣人喜歡OEM、ODM是可以當台灣人特色,但不代表相關的風險就不該合理的評估
連做得很好的投資報告書都不一定會在真正實施時得到好的結果,大金額的投資本來就更該小心

還有你說的那種東西屬於創新經濟的範圍,台灣有那個適合的相關條件?乾脆問你知道要發展創新經濟要具備哪些條件好了

我對我不是有一定瞭解的東西我會儘量用保守說法,在實務中,投資失敗的案例遠大於成功的案例,而一般人只看到成功的案例就當成很簡單,但實務上不是這樣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cyber1119 wrote:
其實 這是老生常談...(恕刪)


這個比較是產業角度
經濟角度常不是這樣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水云 wrote:
疑? 有網兄講了 ...(恕刪)


這個我沒太多研究,隨便抓幾個數字看一看當參考就好

2014年全年到訪的觀光客約340萬人(人口205萬),觀光客投宿過夜數約960萬(應該指路過在這過夜,但不是停留在此地觀光)
然後看了一下來這邊的觀光客主要來源國,義大利、奧地利、……,幾乎以歐洲觀光客為主,可以大概評估一下歐洲旅遊消費的貢獻

台灣如果一年有3500萬歐洲觀光人口,我覺得台灣人均GDP也不會太差的(當然也可能我的看法是錯誤的)

再次強調我對這國家非常不熟,我提供的資訊可能是錯的,也許這國家很某些很強技術造就人均GDP高之類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所以你根本不知道我...(恕刪)



我前面已經講過,進入一個行業確實是需要合理評估

但是台灣人的性格相對周邊其他國家是更加保守

理論上他們所願意承擔的風險就相對較低

你一直硬要說別人不懂評估的重要性我也沒辦法

你不僅聽不懂別人說什麼,你也根本不願意聽別人在講什麼


就像前面講了主流市場產品跟利基產品是可以雙軌並行一起做的東西

一討論主流你就在那裡講利基,被你講的似乎只能走利基一樣

還在那分析打不過最強就不要進去的神邏輯

水云 wrote:
炸雞排 三個字 誰...(恕刪)


雖然台灣也會做黑心食品

但是台灣在食品業及餐飲業算是做的不錯了

在餐飲,台灣在對岸幾乎在麵包房市場與咖啡館市場佔據半壁江山(雖然有衰弱的跡象)

論中國市場的食品四巨頭台灣就佔了3家 旺旺、康師傅、統一

我之前查過的統一的營收規模在2000億台幣左右(那已經是幾年前的數據了)

距離雀巢這種公司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他們開始走進東南亞與中東是一件好事

持續在亞洲深耕茁壯並與市場一起成長是很好的策略



未來亞洲的中產階級人數將會遠遠超越歐美,這也正是台灣需要把握的契機
gallant224 wrote:
雖然台灣也會做黑心食品

但是台灣在食品業及餐飲業算是做的不錯了

在餐飲,台灣在對岸近乎在麵包房市場與咖啡館市場佔據半壁江山(雖然有衰弱的跡象)

論中國市場的食品四巨頭台灣就佔了3家 旺旺、康師傅、統一

我之前查過的統一的營收規模在2000億台幣左右(那已經是幾年前的數據了)

距離雀巢這種公司還有一段距離

但是他們開始走進東南亞與中東是一件好事

持續在亞洲深耕茁壯並與市場一起成長是很好的策略
...(恕刪)

食接下來就是衣了

我是不穿 石油 做的 塑料衣服啦

哪天 衣 這件事,跟 農業技術、自然農法 結合在一起

我覺得那又是臺灣能站好的一個利基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食接下來就是衣了 ...(恕刪)


不,我覺得在食方面可以深耕挖掘的是菜系的融合

相對於傳統八大菜系來說,台灣菜顯得很年輕,又因為人員組成的多元,導致雖然很好吃

但整個菜系不是那麼系統,呈現比較破碎的狀態

從現階段來看,傳統台灣菜館與粵菜、川菜比起來並沒有凸顯出自身的特色(夜市倒是很有特色)

台灣菜系基本上分成 客家菜 福建本省 外省菜 眷村菜 以及原住民特色 跟 新移民的菜系

其中又以 熱炒、夜市、辦桌 為三大主要呈現方式--->如何融合三者成為較系統的菜系

雖然部分已經有所融合,但大體上 各菜系還是相對獨立

要端出與川粵日韓泰馬印等亞洲菜系分庭抗禮的菜,我覺得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多做努力

泰國以前一直是基礎農業物資的出口國(如泰國香米),然而強悍的旅遊業與國家有計劃地推廣慢慢提昇了泰國菜的知名度,其農業出口也開始有了顯著的改變,即附加價值高的本土特色農產品出口量增加。

當然,台灣飲食的推廣需仰賴行銷、旅遊業、影視戲劇等行業的配合

總的來說,整合菜系 有助於旅遊業的發展,對農業出口來說也有一定的幫助

衣服的話,台灣的興采科技SINGTEX倒是有用泡咖啡剩下的咖啡渣做成衣服

這算是農業相關了吧XD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幾乎沒有在國際上發揚光大的品牌

不是崇洋

是台灣做不出來
台灣人最愛講"態度"
但台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態度"

每次有人檢討反省,
就有那種大台灣沙文主義的人叫他們去跳太平洋

台灣人不是比南韓人笨
甚至比他們聰明, 真要比奸, 台灣認第二沒人有資格認第一

台灣人就是那種自認聰明的學生, 卻不用功
當然比不上用功的學生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