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記錄一下我和台灣老婆的故事 <轉載>

看完這些文章,我覺得阿東是個人才。
怪的是台灣政府的現狀無法允許這樣的人在台灣以發揮所長的方式工作。
我們一直排外,除了低階的基層工作有外勞之外,頂多在高階的管理層有歐美的人才,技術方面幾乎不見對岸的人才。
有時想想,這樣雖然保住了我們現在的工作,但是我們的產業競爭力與人才技術的提升似乎也停滯了。
可以參考新加坡的方式引進人才,對岸也是有不少專業的人力資源可以提升台灣的產業。
看看HTC再想想中興、華為等廠商的步步進逼,我們既然自認高對岸一等,何不讓他們來看看台灣優越的地方?
美國就是個人才的大熔爐才會有今日的強盛。



想寫寫蘇董,先把前面沒交代完的交代一下.


我們廣州的辦公室收起來以後,訂單全部轉回去SD做,因為本來蘇董的訂單就是在SD做的,但是SD單價太高,也有些產品做不了,所以蘇董才會從外面找,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來挖我的原因.但是因為沒辦法自己處理海關貨櫃的事情,所以蘇董留了一半的訂單在繼續在SD做,又利用跟SD副總的關係,讓我們搭SD的貨櫃回台灣.


然後再來說一下梁老闆跟蘇董的關係,其實梁老闆的工廠就是蘇董的,我之前就覺得奇怪,怎麼可能蘇董隨便派個人過來,梁身為一個老闆,竟然天天像跟班一樣跟著伺候,只是後來蘇董把公司賣給了梁老闆,而且持續做自己的訂單,梁老闆自己也開始在外面接訂單


等等,後來蘇董的訂單轉去越南,梁老闆也已經完全獨立了,只是做生意是這樣的,很多客戶還是會看人,同行很多老闆也認識蘇董,所以梁老闆跟蘇董的關係也一直很好.


再來介紹下蘇董吧,他在台灣有一家化工廠,有一家電子公司,近兩年在越南又有一家化工廠,在台灣還跟朋友一起蓋了座廟,非常大,還跟我說,沒事去他廟裡拜一下.早期我還在幫他做事的時候,他就想去內陸開電子廠,只是後來沒有開成,可能因為忙不過來,所以電子訂單發往大陸的都在SD做,他有兩個兒子,一個留德,一個留美,留德的兒子聽說在外企上班,留美的兒子接管他的生意,有一次他小兒子跟他一起過來大陸,我在梁老闆的工廠裡,跟他見過一面,非常的學生,說話都是"我可以XXX嗎?""我想吃XXX可以嗎?"這種,梁老闆跟他開玩笑說:"不是你想什麼,而是你要什麼"然後,大家哈哈大笑.


蘇董對我很好,我在大陸上班時,他經常過來,但是都是去梁老闆那裡比較多,那邊才是他的重心,有空的時候,會來我這裡跟我聊天,吃飯,有時候我要去廠商那裡,他會叫唐大哥開車載我跟他一起去,然後他不進去,我出來後,他會問我的談話內容,然後大家一起邊吃東西,他邊跟我說一些廠商話裡的玄機,或者我跟他說廠商的內部產線設計,有什麼機台等等,他會分析這些東西給我聽.
尤其有一次,我們跟梁老闆還有我老婆一起吃飯,梁老闆他們起哄要喝酒,我看蘇董這麼大年紀了就想幫他擋幾杯酒,結果被灌的一塌糊塗,但還是盡力保持清醒,蘇董那天也喝的有點醉,他兒子打電話來,他沒接,我就接起來,他小兒子跟我說:"我爸最喜歡唱海波浪,你們在唱歌的話,點給他唱~"他小兒子還不知道他老爸已經被灌醉了,我就盡量保持清醒應付了幾句,我覺得蘇董跟梁老闆他們之間有一種很微妙的關係,梁老闆有時候很敬重蘇董,有時候好像又不太聽他的,不然怎麼會灌蘇董酒呢,他都這麼大年紀了.


蘇董跟人講話時,眼睛總是閉起來,讓我不知道他是隨便說的,還是認真說的,他很喜歡糾正我的壞習慣,比如我有時候在想事情時,會把椅子轉過來,下巴靠在椅背上,蘇董看到,會淡淡的說一句:"這樣不好看~".或者是我吃完飯,把筷子放在碗上面,他也會說:"這樣不好看~",要麼就是我講話時如果站的不直,他就會說:"這樣不好看~",這根他的經歷有關係,他是我認識的年紀比較大的老闆當中,學歷比較高的,大學化工本科畢業,而且還留學去過日本,也在日本學習當時的化工技術,所以他有一定程度的大男人主義,我就從沒看過他跟他老婆同時出現,也從沒看過他打電話給他老婆,我到現在,還沒看過他老婆長什麼樣子,我們見面時,總是在公司,他經常說:"男人要以事業為重,以廠為家"


我剛來台灣時,去過他在台北的公司,一般看來跟普通公司無異,可是仔細看,卻有很多小地方不一樣,比如每個區域,都有他自己親手有毛筆字正楷寫的注意事項,比如廁所裡有他寫的"請各位同仁便後沖水",危險區有他寫的"嚴禁燭火",抽煙區有他寫的"吸煙區"等等,還有很多小工具,也是他親手做的,比如要拿起一個鐵桶,他就自己做了一個可以讓鐵桶靠著順著躺下來的東西,這樣拿起來就很不費力.


蘇董很喜歡泡茶,如果沒事,可以泡上一天的茶,而且有很強的服務欲,當然這樣說不對,應該是說有禮貌,因為不管是什麼人,有事情找他談的時候,他都會幫你泡好茶,幫你倒在杯子裡,然後問你味道怎麼樣,不喜歡再換一種,然後再跟你談正事,他只會說一個大局觀,而且思維跳的非常快,我有時候覺得他當下正在說的事,可能是他剛跟我說話時就想到了的,所以他說沒幾句,又會把話題又跳到他正在想的事情,思想節奏非常快.有點嘴巴跟不上腦子的感覺.


在我決定要來台灣時,蘇董嘆了口氣跟我說:"以後有什麼事可以來台北找我"然後又補了句:"台灣這個社會對大陸人了解的還是很少,就算是我在大陸做了這麼多年生意,了解的也很片面,你要來台灣,要有心理準備",我當時覺得沒什麼,可是後來在台灣經歷的多了,我才知道蘇董說的是什麼,兩岸文化差異很大,分隔而治又麼久了,普通生活就能感受到很多,要花些時間去適應.
初到台灣時,我常打電話給蘇董,有時候也會去他那裡坐,因為在台灣除了我老婆,他是我最熟悉的人了,但是後來因為工作太忙,又加上有了小孩子,而他離我住的地方也遠,就漸漸疏遠了許多,但是逢年過節,也是會打電話跟他問好,拜年這類的,他會問我工作做的怎麼樣,如果說到不適應的,還有一些怪現象,蘇董也只是呵呵的笑,說:"當作一種經歷,你的經歷比一般大陸人跟台灣人都不一樣",我換日商公司時,他打電話來責備我,問我要不要去他那裡上班,可是我那時候有小孩子,不可能舉家搬去台北,而且我老婆剛當媽媽,需要岳母幫忙照顧小孩子,所以我沒去.


再後來到這份工作時,我有時候不知道在公司該相信誰,經理說的話到底可靠不可靠,要如何跟客戶溝通等等,蘇董都會耐心跟我解釋,有時候他會讚許的跟我說:"這樣處理就很好",可是畢竟他是老闆,他沒辦法像我一樣親身經歷產線基層這樣的內鬥和內心想法,所以有時候他教我的都是以一個老闆這樣的心態去做事,但是這樣的人,在公司是會被排擠的,就像我現在這樣.


至於我提出這樣的疑問,蘇董倒不以為然,他說:"排擠你是因為你做的好,你不要認為這是你的錯"又說:"你現在不是在產線了,你不要再像以前產線那樣拼命,要去做人,而不是做事,再大的功,再重要的事,都嘗試著讓別人去做,不要害怕"我都聽在心裡,於是我那段時間,公司最動亂的時候,我在facebook打了一段話"不管這世界如何傾斜,我們都要將自己擺正"


我的經理在我今年大陸休假回來時,曾跟我說要派我去南京,我也在前面有提過,這位經理進行了非常大規模的改革,如果他成功,我就跟著吃香喝辣,如果他失敗,我就跟著完了,我相信他.可他給我留了一步,就是要排我去南京,我們公司在南京的第二個工廠今年已經建好,需要人過去支援,我也清楚的知道,這家公司以後的重心一定是在南京,所以我很強烈的希望過去,我覺得公司再發展下去,一定只剩下外勞跟主管,其它都在南京,但是回到家,老婆沒有答應,工資是5萬台幣一個月,而其它外派過去的是6萬多,因為我的身份比較特殊吧,我也沒說什麼.老婆不答應是因為如果我要過去就一定是全家過去,現在小孩子還太小,不行.


我因為這件事很沮喪,蘇董也不想跟我多說,他只說這是一個機會,因為我為這家公司付出很多,可是阿達跟我說了一段話,讓我想開了,他說:"阿東,你要知道,小孩子真正當你小孩子的時間,只有10年左右,10年以後,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朋友,就不會粘你了,所以你現在一定要多陪小孩子,以後你想陪他們,他們都不願意跟你說話了",事實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經理留的這一手準備,我丟失了,可是我萬萬沒想到,我回來以後,因為外勞要進來的關係,廠裡員工全力反彈,資深員工走到只剩下兩個,產線亂成一團,雖然經理一直說這是過渡時期,可是還是被有心人士挑拔,於是經理選擇了離職,這下好了,我的老大跑了,新的經理是一個韓國人,唉,雖然在公司有一定的地位,但別人看我時,現在總多了一些意味,是一種好像我的靠山,老大走了的意味,其它以前訓練出來的子弟兵,有些甚至跑去別的陣營,悲催阿~~~


雖然還是繼續做我該做的事,但總多了一種落寞,於是我又打電話給蘇董,蘇董哈哈大笑,然後又跟我提了一件事情.
台灣人的幾個特點

至於禮貌,節儉,反應快看阿達還有我岳父岳母跟我相處就知道了,所以就不多說了.
說一些在職場上面的感受吧!


高EQ和職業道德
儘管我的那些研磨同事們,他們如此遊戲人間的態度,可是他們娛樂完,到公司工作,還是非常認真,這點讓我有些意外.
我剛出社會時總以為,生活上如果品性不好的人,工作上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當然我沒有說他們在公司做的非常好,只是很認真的工作,工作跟平常生活,是兩回事.


另外就是,即使一間公司主管跟下級發脾氣,為難下級的時候,我從沒有看過下級直接跟上級對罵的情形.
都是忍下來,其它同事會拍拍他跟他說:"別介意,最近老闆壓力大"
這是職場上高EQ的表現.
即使有時候,吵到要離職,可是還是沒有說走就走,該交接給下一位的會交接清楚,該辦的手續會辦好.
從來沒有看過說要走,第二天就消失的情況,台灣人的職業道德是我最欣賞和值得大家學習的!
<大家別鑽牛角尖哈>


樂觀 感恩
台灣這個社會,除了有年紀稍大的一些有成就的人,我遇過的普通人,幾乎都有負債,不管是卡債,車貸,房貸等等.
有時候,同事跟我說:"你結婚又養一個小孩子,竟然沒有負債,怎麼可能?"
我說:"可能是因為我還沒有買房子的關係吧"
有些同事剛出社會,可能就要背著學貸找工作,但是他們從來不會因為這樣而消極.
反而是更認真努力的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例如先無論什麼工作都先做著,花一段時間還學貸.
學貸還完後,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再來每個月存多少錢,年輕的情侶們,他們都是這樣互相存錢.


在台灣,影響我的個性最多的,大概就是樂觀.
倒不是說我本來的個性不樂觀,而是我本來的樂觀,夾雜著一些緊張,就是我知道事情會變好,可在還沒變好之前,我沒辦法放鬆自己.
但是台灣人不一樣,要加班趕貨時,大家也是會互相找話聊,讓氣氛不要太嚴肅.
就算身上背著負債,也會笑著跟別人說:"幹嘛愁眉苦臉的?"
再麻煩的事,也會靜下心來慢慢做,大家邊聊天邊做,工作上很少情緒化.


合理的懷疑和投訴
台灣人的懷疑態度是很常見的,對候選人的懷疑,對店家商品的懷疑,對廣告的懷疑,對政府承諾的懷疑等等.
最讓人敏感的是,對大陸的懷疑,所以有時候我自認為說出一件很平常的事,同事們還是會懷疑,看來了解不夠,當然有些也是值得懷疑的.
大陸太大了,像我們老家高二你就可以拿到高中畢業證了,在別的省份就不行.所以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適不適用於整個大陸.
阿東如果為了拿身分證而去當兵,
不知這樣的衝擊會引發怎麼的故事...
趁上夜班有空看了看,寫的真好,很勵志,忽然覺得自己好幸福呀!!!
台灣社會的一些現象

壓力
有一份報告指出,台灣人的壓力是全球第二大<第一名是印度>,以下是報導全文內容:

錢不夠用、睡眠不足,讓多數台灣人自覺很不幸福!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台灣人生活壓力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印度。超過五成民眾自認每天沒睡飽,只有廿四%自覺健康和幸福,不過比起青壯年苦哈哈,台灣銀髮族卻相對樂活,希望能活到超過八十歲!

 飛利浦公司公布一項與全球廿三國同步的「二○一○民眾健康與幸福」調查,針對台灣北中南三大都會區,進行工作、身體健康及幸福評估發現,台灣人生活壓力大,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度,細究原因與「金錢」息息相關,沒足夠的錢保障未來生活、工作及支付各種費用、工作狀況等,是民眾感到壓力與緊張的主因。

 此外,高達五成民眾自認睡眠不足,尤以卅到卅九歲的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民眾比例最高,達到六十二%,晚睡早起影響健康和工作表現,還有六成自認運動不足。而調查更發現,民眾雖然普遍渴望高薪、身體健康、有足夠的抗壓性與壓力共處,但實際情形卻事與願違!

 針對這項調查,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生理、心理與社會無病無傷害視為健康幸福指標,民眾身心機能好,對健康、家庭、生活都有助益,工作愉快也能對生活更有安全感。

工資的問題其實有些年紀的台灣人都知道,台灣已經好久好久大概10年以上平均薪水沒有漲過了,我岳父甚至跟我說,他年輕時就領的跟我現在一樣了,可是到現在看到我還是這樣,他很感慨.
可是物價卻一直漲.比如我剛來台灣時,一塊雞排是30塊台幣,現在要35-40,水費電費也漲,而且漲了就不會再降了,很煩吶~

我再就我的周圍生活舉一些比較現實的例子吧,我的好朋友JY,目前在台積電上班,他女朋友也在台積電上班,盡管如此,他們都不願意結婚,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收入養不活家庭,更養不活小孩子.
也許有人會問:台灣的人均工資還算可以,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願意結婚呢?其實是因為消費普遍也高,每個人出去一定要開車,騎機車,油錢,一日三餐在外面吃,用餐錢,台灣人又喜歡吃零食,飲料錢加上點心錢,以我同事ZL為例.
他的早餐一份鮪魚蛋餅+紅茶=45元 然後買杯飲料25元和一包煙80元,到了公司休息時又投一杯飲料10元,中午吃飯公司出,但是吃完飯,一定又投一杯飲料10元,晚飯在外面吃80元,然後又喝一杯飲料20元.
45+25+80+10+10+60+20=250 其它費用先不說,光是這樣就花掉了他一天工資的1/4.

壓力還體現在工作上,台灣有種制度叫做責任制,就是加班沒有加班費,事情做完才能下班,所以經常"爆肝",而且怕沒做好有問題,所以身體上心理上都有壓力.
分享一位媽媽寫的關於責任制的文章

最近美國的總統候選人,Ron Paul 在自己的競選廣告中,說出了很多人早已知道的事實。比方說,美國出兵伊拉克,講了一堆官冕堂皇的理由,其實只是為了取得油田的控制權;美國在全世界各地不斷挑起戰事,傷害的人不計其數,所以現在必須活在怖攻擊的威脅中。據說Ron Paul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測美國會發生金融海嘯。

我不是美國人也無投票權,我只是路過網路看到他的廣告。我發現台灣也有一些事情,是整個社會早就知道的,但是永遠不會有任何政客、候選人說出口。候選人們,也許是不清楚社會現況,或是他們覺得無所謂,也可能是他們不敢碰這話題。

比方說,影響台灣社會甚鉅的「具有台灣特色的責任制」(註:這個名詞是我從這裡看到的),就是個例子。

負責任是個好的價值觀,台灣社會上有真的「責任制」,公司沒有打卡機,考評工作表現時,是以你的工作質量來衡量,而非以你的下班時間來考評你的表現。但我們台灣的政府很奇怪,讓企業亂用責任制。其實80%的上班族都知道,「具有台灣特色的責任制」,是在說「無限責任制」。這指的是上班遲到,按分鐘扣你薪水,甚至罰錢。但下班時間一到,事情告一段落,準時離開辦公室,主管就拿考績或獎金修理你。同事也跟著敵視你,繼續把更多的工作推到你身上。

我是個無業的家庭主婦,在這裡寫這東西,不是為了要幹譙我以前的老闆,單純是把個人觀察到的現象,作一假設預言。Ron Paul 預言美國金融海嘯,林老師預言世界末日,那「三分鐘熱度」也來預言:
「責任制在不久的將來,大約五十年後,將會摧毀台灣的社會結構,讓台灣社會走向末日」

為什麼呢?

第一:責任制讓勞工無法休息、無法運動、生活品質差,身體不健康。
現在的台灣「責任制」,已經不是偶而有事大家才要加一下班,而是演化成「每天加班」,反正不管你有事沒事,就是不讓你準時下班。雖然明定六點下班,但是多半下班的時候都是七~八點,公司也不會提供晚餐。你先誤餐,再坐捷運回家,至少九點。這時候你已經精疲力盡,除了隨便吃點東西,洗澡、用殘餘的最後一點精力上上網之外,你還能幹嘛?你無法休閒、不斷累積壓力,無法吃一頓像樣的晚餐,無法規律運動。

長期下來,有可能十年之後,你的身體會生病,那個時候,你覺得這個使你一直為它加班的公司,會照顧你,賠償你的身心損失嗎?不可能,公司只會叫你滾。

勞工在一個國家佔最多數,是一個國家的主要生產力來源,如果廣大的勞工身體不健康,那國家怎麼會有活力和生產力呢?

第二,責任制讓企業主只會想到增加員工的工時,永遠不會改善管理,公司的作業無法系統化,無系統化就無法成長,沒有競爭力,遲早倒閉。

既然員工的上班時間可無限延長,老闆最容易想到增加業績、降低成本的辦法,就是提高工時。員工的「效率」和「表現」對老闆都不重要,公司的作業流程需不需要改進,他也沒興趣。因為「改進作業流程、強化管理」可能要動腦筋研究、找顧問諮詢,還要買新設備,這些都要花錢耶!反過來說,叫員工作更晚,把事情處理好,他又不用付加班費,免錢。

企管上有句名言:「人,是最不可靠的,任何工作若是靠「人工作業」,而非靠「系統化的作業」,對公司都不會有好結果」。
你看你家巷口那家「美X美漢堡店」,還有麥當勞的差別就知道。麥當勞用時薪九十元的人力,開一間餐廳,同時讓幾百個人馬上拿到餐點。這是因為麥當勞後面的那個廚房,就是高度系統化的生產線。所以,他可以請幾個時薪九十元的工讀生,沒有任何經驗,也能操作漢堡薯條的生產系統,快速生產出品質永遠一致的漢堡,所以麥當勞的規模,可以在全世界無限擴張。

相反地,你有看過任何台式的漢堡店,裡面有一百張椅子,可以同時服務一百個客人嗎?沒有。因為早餐店的漢堡生產線,靠的是幾個人,在一個吧檯後面點餐、煎蛋、烤麵包和收錢。今天吧檯後的其中哪一個人不爽,或是沒睡好,你可能就會吃到一個沒煎熟的漢堡。當十個人同時進來買早餐時,他們可能就會送錯餐點。

用人力生產的台式漢堡店,已經在台灣作了十幾年,它再作幾十年,規模也就是如此,品質就是如此,不會改進成長。因為全球競爭,別人會成長改進,所以大環境永遠只會更嚴苛,如果公司不會成長,最後也就只有倒閉一途。

改善公司「作業流程」、「管理系統」正是老闆的工作。現在台灣的中小企業,因為勞工永遠免費加班,提供企業廉價的人力,所以老闆就不會想到要改進管理系統,或是思考作業流程是否需要改善。反正有問題,就叫員工加班作到完,對老闆最便宜省事。資深企管人簡永光先生就曾說過:台灣的中小企業,普遍有的是一流的技術,二流的行銷,三流的管理,四流的財務和不入流的企劃(出處:逆風達陣)

這個世界有個原理,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惡有惡報。老闆今天A到了你的加班費,凹到你免費為他加班,傷害你的身心健康,奪去你陪家人的時間,讓你的孩子無法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老闆樂陶陶之餘,他也會付出代價,他會因此永遠無法改進公司的體質,他的公司無法成長,競爭之下可能會倒閉(惡有惡報)。所以,我們放任企業繼續濫用責任制,只會讓更多公司變更爛,經濟也不會好。

第三:責任制讓勞工無法回家陪小孩,無法親自教育小孩,關心小孩,甚至不敢生小孩。

有勇氣生小孩,但忙碌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關心或是教育小孩。所以家長把所有責任推給學校老師,認為老師也是責任制,舉凡學生校內拿美工刀割到手、談戀愛、拉肚子、被霸凌或霸凌別人,只要家長想的出來的都可以要求老師負責。

接著下了課,小孩就只能上才藝班、補習班,繼續請才藝班跟補習班的導師負責。小孩從補習班下課了,再請保母去帶幾個小時,請保母負責。保母下班後,再請你的爸媽去保母家接小孩,換你爸媽負責...。家長辛苦賺來的錢,都花在「教育外包」上,惡性循環,永無止境。但是,不管你花再多錢,小孩都得不到你的陪伴。

父母回到家也已經累成狗一樣,無力關心小孩,無法參與小孩的成長過程,更不可能了解孩子。小孩長大之後,和父母的感情自然會疏離,接著可能不願回饋,或是照顧年老的父母。家人間無感情相繫,家庭就是個情感的空殼。家庭是社會的根本,人無法在家庭中學習愛與關懷,那社會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所以,「具有台灣特色的責任制」,會讓國民身體不健康、會讓台灣的經濟變差、還會讓台灣的家庭瓦解。當沒有健康、沒有經濟、沒有人文情感的時候,那一個社會還剩下什麼?

選舉已過,我好奇為何從來沒有一個候選人,會提出「改善責任制」的政見?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勞工朋友們能獨力克服的,而且責任制對社會國家,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假如有一位候選人,敢對全國人面前說出,「台灣的責任制」正在毒害社會,必須改變,那我好奇他究竟會不會輕鬆當選?
單親家庭

根據內政部民國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顯示,15歲以上常住人口計1,916萬2千人,而已離婚或分居人口佔105萬4千人。10年間已離婚或分居人口增加54萬9千人,增幅為1.1倍,占5.5%。
單親家庭數也有大增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台閩地區普通住戶數共計741萬4千戶,其中,單親家庭計56萬2,306戶,從民國89至民國99年10年間,單親家庭家戶增加50.2%,單親家庭增加18萬8千戶,單親女性家長增幅57.3%。

台閩地區單親女性家長處境更是艱困,根據內政部統計,單親婦女占總單親家庭74%;並以45至64歲女性居多,占總單親家庭的55%。而有未滿18歲子女女性單親,計21萬6千戶,占總單親總戶數的38.5%。而低收入戶中女性戶長占總單親家庭41.56%。

盧詠麗指出,根據勵馨服務經驗,許多單親女性戶長薪資在每月1.5萬至2.5萬,以服務業居多,有時單親婦女需兼兩份工作。由於收入低,許多單親婦女甚至要減少自己的飲食支出。盧詠麗指出,單親女性家庭往往是造成女性貧窮化的主要原因,政府需

重視女性單親家長的處境,以避免單親女性及其子女落入貧窮循環。
<引用>

為什麼會提到這個是因為我接觸到的台灣同事,朋友,真的很多單親家庭,而且幾乎是跟著媽媽的居多,我女兒的班上,30個人,就有 7個單親家庭的小孩子.
美國,日本單親家庭也很多,大陸也是越來越多,有人說這是女權意識抬頭的原因,也有人說是現代人的感情觀變淡,但是我認識的單親家庭的同事,朋友們,他/她們都很堅強和努力,也很樂觀.

台灣社會也有很多單親家庭服務中心,幫助這些單親家庭找工作,克服生活困難等等.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