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為什麼要花400億建蘇花高 不一年花個幾億元補助台鐵台北花蓮路段???

PandaTsai wrote:
此外, 規章中還規定 : " 使用前款以外之貨車裝載者,應照使用貨車之標記載重噸數計算", 所以如果台鐵打造出全新, 更合適的車輛載運鐵皮, 載重量為 15 噸的話 (已遠超過 4 輛小汽車的重量), 則運費將可以再大幅降低...

這些還都只是給一般散裝貨運的規定運費, 如果是大量定期的契約貨運, 噸數將可折減...

台鐵現行貴森森的汽運費率, 再配合其規劃繁瑣的程序 (得7-15 天前申請)來看, 表示它是把這項業務視為極稀少而 "貴重" 的作業來看待, 一旦有人申請, 才會專門把 RCK-100 調掛到指定的車次 (作業費, 調車費), 一輛可以搭四輛汽車的 RCK-100 就算只拖運一輛也得開 (一次只有1台拖運的機會很大吧), 而沒人拖運回程的話還要迴送費, 這些通通算下去訂出這樣的費率, 如果以瑞士那樣成熟的汽運制度, 駕駛人魚貫自行開上鐵皮, 到站後再自行開出月台, 貨列鐵皮是半固定性的編組, 並且只在兩個定點間來回, 讓調車, 摘掛, 迴送的作業減到最低, 則運輸成本肯定遠小於台鐵現有的 "久久才拉出來用一次, 用一次就得大費周章" 的汽運作業方式, 成本越低, 願意拖運的人就越多, 拖運的人越多, 成本就越低...(恕刪)

你這段話裡說了幾次如果等不確定性的文字?
你講的好像台鐵只要開辦北迴線的汽車運送業務整個效率就會突飛猛進一樣
你似乎忘了臺灣鐵路管理局是個公家單位
所有的政策都是相當繁瑣的,不是你想要怎樣就能怎樣
更別提打造新的貨車了...
你要不要看看台鐵要引進新車輛平均要花多少時間?
說不定蘇花改都通車了,新車才剛打造好也不為過!

而且自小客哪來的定期契約貨運?

如果台鐵真的效率這麼高,那今天台鐵的名聲就不會這麼臭了啦!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你講了這麼多,你似乎沒提到最重要的班距和車輛上下貨車時間的衝突性問題喔~~
你只想到把貨列拼命塞進時刻表內,你有沒有想貨列的上下車時間遠高於一班客車?
你不用一直講說人家瑞士上下車多快多快
你有興趣去台鐵車站看看那些有加掛行李車的車次上下車時間平均高出一班客車多少時間就好
這種行李車還只是裝卸普通貨物喔!大不了也只有機車托運的業務而已!
你再去想想看你那個10-15分的班距可行性如何!

有空多實際去車站看看啦!
去看看你的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多大的差異性吧!
PandaTsai wrote:
順便提一下補貼, 你以為公路客運就沒有補貼嗎?? 交通部一年補貼偏遠地區客運路線 6 億 5 千萬元, 國道客運過收費站只象徵性收 1 元, 減免牌照稅及燃料費也通通都是補貼, 為何單單就讓花東人有平安回家的路的鐵路汽運方案有補助會讓你如此氣憤??...(恕刪)

公路運輸的政策補貼就是個無底洞,你還如此得意洋洋?
讓花蓮人回家的補貼我不反對
但是你要怎麼認定何謂要回家的花蓮人?
公路運輸補貼起碼還能限定客運業者
你搞這種自小客的補貼我請問你要如何認定補貼資格?
而且這種台鐵搭自小客的運輸方式算大眾運輸還是私人運輸?
FLY224 wrote:
你這段話裡說了幾次如果等不確定性的文字?
你講的好像台鐵只要開辦北迴線的汽車運送業務整個效率就會突飛猛進一樣
你似乎忘了臺灣鐵路管理局是個公家單位
所有的政策都是相當繁瑣的,不是你想要怎樣就能怎樣
更別提打造新的貨車了...
你要不要看看台鐵要引進新車輛平均要花多少時間?
說不定蘇花改都通車了,新車才剛打造好也不為過!
而且自小客哪來的定期契約貨運?
如果台鐵真的效率這麼高,那今天台鐵的名聲就不會這麼臭了啦!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你講了這麼多,你似乎沒提到最重要的班距和車輛上下貨車時間的衝突性問題喔~~
你只想到把貨列拼命塞進時刻表內,你有沒有想貨列的上下車時間遠高於一班客車?
你不用一直講說人家瑞士上下車多快多快
你有興趣去台鐵車站看看那些有加掛行李車的車次上下車時間平均高出一班客車多少時間就好
這種行李車還只是裝卸普通貨物喔!大不了也只有機車托運的業務而已!
你再去想想看你那個10-15分的班距可行性如何!
有空多實際去車站看看啦!
去看看你的理想和現實存在著多大的差異性吧!
你的論點就恰是本篇主題的重點所在啦~~~

"寧可花 400 億(太樂觀的想法)建蘇花高 不一年花個幾億元補助台鐵台北花蓮路段???"

對鐵路改善方案一些些的投資, 改進都吝於支持, 卻只寄望數百億, 上千億, 耗時十數年的蘇花高, 豈不矛盾??
對鐵路的方案永遠只能停留在台鐵目前的最低標準, 台鐵目前怎樣怎樣, 就永遠只能這樣, 怎麼可能做到瑞士那樣, 卻又完全把希望寄托完全沒一撇, 隧道在哪完全還沒概念的蘇花高, 標準會不會有點差太多??

附加一點: 台鐵是公家單位沒效率, 難道交通部跟行政院就是民營企業了?? 2000 年就已通過環評的蘇花高, 2010 年了仍在反反覆覆無法定案, 效率可有比台鐵高到哪去??

還有, 對於計畫中的事用 "如果" 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難到現在用十幾年後才有可能完工的蘇花高就能夠用 "一定" 嗎??
FLY224 wrote:
公路運輸的政策補貼就是個無底洞,你還如此得意洋洋?
讓花蓮人回家的補貼我不反對
但是你要怎麼認定何謂要回家的花蓮人?
公路運輸補貼起碼還能限定客運業者
你搞這種自小客的補貼我請問你要如何認定補貼資格?
而且這種台鐵搭自小客的運輸方式算大眾運輸還是私人運輸?

照你的觀點那花上千億蓋蘇花高豈不是更不應該??
花的錢更多, 用的難道不是全國人民的納稅錢?? 長大隧道的挖掘不確定性更高, 雪隧多花了多少時間, 多花了多少錢?? 是不是更像無底洞?? 我們又有可能限制跑在蘇花高上的一定是花蓮人嗎?? 那又為何要限制鐵路運汽車一定要花蓮人呢??
有人一直提到班次班距的問題, 在我說明了同為雙軌電化的樹林七堵段的流量(東西幹線的所有長途客運列車, 北台灣的巨量通勤電車, 還有零星的貨列)與蘇花段的流量(只有東幹線的一部份, 與北迴線的貨列, 以水泥為大宗), 還是有人覺得班次班距是大問題, 那就來仔細看吧...

台北站時刻表

花蓮站時刻表

由台北開往板橋方向尖峰時期每小時約 7-11 班, 而花蓮開往宜蘭方向尖峰時期約 2-4 班, 一樣雙軌電化區間的蘇花鐵路到底有多清閒, 還有多少能量, 應該不難看得出來...

而汽運上下月台時間的問題更是不難解決, 看是要多點上鐵皮或是乾脆多建 1-2 個汽車月台即可解決...
真會講沒一個資料是有數據的...

光以基隆來說人口跟花蓮差不多.火車運量完全不足每天中山高二高一堆車(你到試算算看要加多少班次多少車廂運多少人跟貨物 還有一般汽車)

以年初三來說整個西部的國道乘載800萬人以上 火車東西加起來55萬
要怎取代??

另外如果是國道規格的話收費是有機會回收的,中山高就是最好例子已經完全回收目前的盈餘支付三號五號部分費用,
calvin62 wrote:
真會講沒一個資料是有數據的...
光以基隆來說人口跟花蓮差不多.火車運量完全不足每天中山高二高一堆車(你到試算算看要加多少班次多少車廂運多少人跟貨物 還有一般汽車)
以年初三來說整個西部的國道乘載800萬人以上 火車東西加起來55萬
要怎取代??
另外如果是國道規格的話收費是有機會回收的,中山高就是最好例子已經完全回收目前的盈餘支付三號五號部分費用,
您不只會講也會算, 可算出了 10 年前就通過環評的蘇花高現在在哪兒嗎??

我不厭其煩的再說一次, 我贊成蘇花高, 可是我反對把蘇花高跟其它方案(如改善鐵路)二分法的方式, 好像這些方案會互相排擠一樣, 這不就順了某些人根本不願意把資源投在東部交通建設的人的意思嗎?? 提到蘇花高, 啥環保人士就跳出來反對, 談到其他改善方案(如鐵路), 就又換贊成蘇花高的人出來冷嘲熱諷, 以目前政府這種有人大力反對就不敢做的風格來看, 再十年過去也是什麼都沒有, 過去十年就是如此, 不是嗎??

花錢少, 變數少, 工期短的就先做, 做成功一樣, 引來更多人, 於是需要下一樣的聲音就更大聲了, 這對改善東部交通建設才是正面循環不是嗎??
10 年前就通過環評的蘇花高現在在哪兒嗎?? 被政治人物給搞掉了

我也在說一次我主要的觀點是鐵路不可能取代公路,如果2個一起升級我想對花蓮台東絕對是正面的
而非部份的環保人士想以鐵路.海運來取代公路...

根據電視上的民調贊成改建的有6成五 反對的不到1成 沒意見的3成.希望這次能成功了
也希望公路建設的同時政府能提升鐵路的運量

1.根據TVBS最新民調,贊成興建「蘇花改」、「蘇花高」或都贊成的民眾,有6成5,只有不到5%的人反對。

2.根據花蓮縣政府昨天公布的最新民調,無論全台或花蓮在地民眾都壓倒性力挺政府立即興建蘇花改,甚至蘇花 高。縣長傅◆萁強調,不只花蓮人需要一條蘇花安全道路,全國七成以上民眾也都支持

PandaTsai wrote:
您不只會講也會算, ...(恕刪)

公路可以開車為何要開去搭火車
好天氣開車上船走海線或許還比較有誘因
暈船的除外
你一直強調開闢第二路線汽車搭火車
光這欄回應你的沒一個認同
說實際的就是免費
要我開汽車搭火車我也要考慮
可能第一趟好奇會搭
之後不可能

calvin62 wrote:
真會講沒一個資料是有..

以年初三來說整個西部的國道乘載800萬人以上 火車東西加起來55萬
要怎取代??

.(恕刪)
看你PO的數字就頭暈
趕緊把蘇花高速公路蓋好
過年趕一半人去花東塞車
這樣西部高速公路也順暢些

要不帶老婆回娘家
車開老半天 塞死人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