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84vu wrote:真要找到圓弧的路線應...(恕刪) 那個左營站的位置大約是月台的位置,從月台轉銳角?沒火車辦得到吧?月台繼續南下後再大轉彎往東,你看一下高鐵站南端東側的建物,大概要直接廢掉一條大馬路改走高鐵。
高雄人要怪就去怪這兩個人吧交通部官員表示,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於98年動工,動工前對是否一併推動高鐵隧道興建,曾有考慮,但在當時的交通部長毛治國、次長葉匡時,決定高鐵不進入高雄火車站,僅辦理台鐵部分,確定高鐵僅到左營,當時未預留高鐵空間,現要進入變成二次施工,用地非常困難取得。來源
Stallings wrote:高雄人要怪就去怪這兩...(恕刪) 選前就大撒幣的詐騙集團問題比較大近來交通部舉行高鐵南延可行性審查會,在外界毫不意外的情況下,沒有懸念地選擇了不進高雄市區的左營案,沒想到,不只高雄市府不滿,連屏東民眾也不埋單,認為從六塊厝到屏東車站的延伸線只滿足了屏北需求,對大屏東的發展根本毫無效應可言,反而支持經小港到潮州案。沒想到,原本「路線之爭」竟演變成「公文之亂」。可能是在各方壓力下,交通部官員日前透露,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在2009年6月動工,動工前有針對是不是預留高鐵隧道,在毛治國及葉匡時擔任交通部部次長時就否決了高鐵進入高雄車站案。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也隨即在臉書發文反駁,當時根本沒有高鐵延伸屏東案,如何稱是他跟毛否決了此案?質疑是為了政治鬥爭。沒想到,有媒體隨即拿到2010年10月葉匡時與毛治國簽署的公文,白紙黑字否決了高鐵延伸屏東及與台鐵共軌可行性案,指「打臉」葉匡時。公文是真的,不過,故事卻是漏了前半段。時間回到2007年9月,扁政府執政後期,距離大選剩不到一年(跟現在的情景很像),交通部正進行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以及屏東到潮州高架計畫,已通過行政院審核。高鐵在同年一月通車,當時交通部力推高鐵南延到屏東潮州,在上述計畫定案後,交通部突然邀公共工程委員會、經建會等召開跨部會會議,決議建議行政院局部變更設計,在台鐵原有的軌道上鋪設第三軌道,讓高鐵從左營以南與台鐵在高高屏共軌。當時主導此案的交通部次長何煖軒做出政策宣示後,鐵工局也火速完成變更計畫書送進交通部(是否似曾相識?),好報請行政院核定。不過,當時這個案子引發喧然大波,鐵道專家群起砲轟,都認為既不可行效益又低,根本只是為選舉考量。但何煖軒認為類似的作法在日本德國都有先例,可以用最少的成本讓高鐵開到屏東。但沒多久,政黨就輪替了。馬政府上台後,針對當時這個扁政府時期的規畫案,交通部考量共軌牽涉太多技術問題,且如此一來高雄鐵路地下化方案得重新規畫,也會讓時程落後,且以當時高鐵公司的營運跟財務狀況而言,現階段就將路線南延至高雄火車站、甚至屏東是不具可行性;再來如果是用共軌的方式延伸到屏東,涉及營運整合跟效益,能夠發揮的效果有限,決定不採行,最後根本沒有成案,也才有這紙公文。簡單地說,基於財務跟效益的考量,馬政府時期認為當時的高鐵根本不該南延,既然前提不存在,就沒有否決哪一條「路線」的問題。在馬政府執政時期,也未主動針對高鐵延伸案進行規畫。但有沒有這紙公文也不是重點,責任政治,誰當家誰負責,就算馬政府真的決定或否決了高鐵南延線,後朝推翻前朝的例子比比皆是,蘇內閣既然決定了高鐵南延,且選擇不進高雄市區的路線,就好好為政策辯護。否則也難免會被外界質疑,國民黨都下台三年了,還拿前朝當擋箭牌,說得過去嗎?
colinucc wrote:選前就大撒幣...(恕刪) 我也覺得其實屏東真的不需要高鐵又沒幾個人而且台鐵西部幹線都已經伸到潮州了潮州 - 枋寮也在進行電氣化 (可惜不是雙軌)至於高雄我是覺得市中心和小港沒設站真的可惜尤其小港還有國際機場呢不過現在有捷運紅線,也算是一種補救了
我覺得人不需要用網路也能活!我覺得車站也能住也能睡!我覺得機車(汽車)停紅線被開罰單也不會馬上破產!我覺得北市 一坪200萬太便宜應該5000萬一坪才對!我覺得房貸貸款應該可以貸款分500年前100年還利息我覺得台灣的金融槓桿應該搞得比香港還多倍台灣都市人口密度太高足夠的交通建設才有辦法疏導部分人口屏東的土地資源 農漁牧對 ,台灣產業是一大助力縮小城鄉差距 就是夠便宜的交通費用我甚至同意環島 ,前提是足夠的環評一昧的集中 北部 光是房價就足以致命!人口負成長已成事實!已成不可逆得事實要逆轉恐怕還要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