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中國古代不重視工業和科技的原因在哪?

sp0609 wrote:
談李約瑟顯然離題太遠了,不過你想聊聊的話我們稍微談談也無傷大雅,李約瑟此人如同達文西一般屬於多才多藝型,比較重要的經歷是在劍橋大學研究化學胚胎學,而後對中國產生興趣開始研究中國以往的技術史,也因此獲得皇家協會的會員資格,人生最高峰大概是提出那個鬼扯的"李約瑟難題",而後1987年劍橋為他成立了"李約瑟研究所",猜猜看是研究什麼?答案是研究"中國科技史".

能在劍橋有一席之地應該不是誰都辦得到的,我不敢講這是主流,但是顯然也不是旁門左道,至於能擁有自己研究所的李約瑟的論述份量夠不夠?為了避免鬼打牆,那就你自己決定吧!


李約瑟名氣大,和中共關係好,成立研究所來研究”中國科技史”用他名字是可以想像的,可是,真正知道內情者,不會認為這是劍橋替他的學術能力背書啦

下頭是李約瑟在中國科學與文明的妙文:



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 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現代航空之父喬治•克萊爵士在1809年研究了中國直升機旋翼,制做出中國式 “竹片蜻蜓”能飛上空中7米至8.33米之高。他又做了一個改進的旋翼,可以飛上天空30米高。在1400年以後,中國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 旋槳,對西方的影響,成了航空學和載人飛機誕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現代航空之父喬治•克萊於1853年畫出了他做的直升飛機旋翼,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于晋朝(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它利用"環劍"驅動螺旋桨軸, 從而通過旋翼的空气动力实现垂直升空,演示了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


結果一找抱扑子原文:


凡乘蹻道有三法 : 一曰龍蹻 , 二曰虎蹻,三曰鹿盧蹻。 或服符精思 , 若欲行千里 , 則以一時思 之 。 若晝夜十二時思之 , 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 , 亦不能過此 ,過此當更思之 , 如前法 。 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 , 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罡而乘之 , 上昇四十里 , 名為 太清


原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葛洪畫唬爛講白日飛昇,在李約瑟怎麼變成直昇機基本工作原理???



...你說你對這樣天馬行空的中國科技研究專家講的話還會有信心麼?


挑這樣的例子講,有點像某些正牌學者嘲笑柏楊搞的白話版資治通鑑一樣,學養不足難免會鬧專業笑話,可是你說柏楊程度再怎麼差,總還是比我們一般人好,讓名家大作普及化,總也是一片好意,李氏所為庶幾近之


再譬如說像金庸吧,他掛幾個教授頭銜?還有在學院開課咧,除了我們熟知的偉大小說家身份,他更以歷史研究者自命,可是前幾年不是出了個搞笑新聞?真正選修他歷史課的研究生只得一枚....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khn wrote:
中國就算沒有宋代以後...(恕刪)


這個講法也是和講都是科舉因素一樣
太過偏頗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國家地理或探索頻道
洋人真的是喜歡搞些有的沒的的玩具
舉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實驗過
如果是在東方社會,這些舉動大概會被當成腦筋有問題
但是這些小小不起眼的東西,往往就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為了要去實驗或探索某個東西,自然就會利用到數學和物理
而促進科學和文明的發展

以比方來講,這種發明類似現代小學國中都有的科展,但是洋人
是真正會去努力研究,而且不計代價時間,東方人只是做做樣子
應付上頭的交代,真正重要的還是升學考間好學校比較重要
只能說這個所謂的"探索心和玩心"真的事很重要,而這些也是
他們文化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依照自己的性向發展,不會有非得一定要讀名校不可
就像蘋果的ipod,iphone一樣,本來就是蘋果的一個發想,因為有創意而實現
反觀接受東方文化的小孩,都是以實用和功利主義導向,只會要求每個人要讀名校
卻沒有依照每個人性向發展,然後讀完書出社會就是要賺大錢,這樣貧乏的文化
當然是永遠只能追著別人屁股跑

一些人罵清代中國不長進,但是在現在台灣和古人比起來也高明不到哪
還是落在堅持要讀名校和聯考的窠臼,和古代科舉要考八股文的僵化沒兩樣
科舉本是好的制度,錯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個觀念,把技術類的和做工的
及發明研究貶的一文不值
加藤老鵰 wrote:
網路抓的,好像是補習...(恕刪)


我此處之轉折連接詞,意為「轉變語氣之用的轉折連接詞」。

所以這位網友有看到「表繼續」三個大字嗎?

還有,都自稱是「參考參考」了,這位網友覺得他隨便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會比朗文辭典更有說服力?

佩服佩服



此外,當然是必須要華麗的無視我上上篇回應的弟二個問題囉,我知道

jaywang4 wrote:
因為四大發明其實有很...(恕刪)


還是有真正了解的人嘛

說得沒錯啊
四大發明是拜託一個英國佬掰出來的東西
李約瑟也只是拿人錢財嘛

加藤老鵰 wrote:
李約瑟名氣大,和中共...(恕刪)


李約瑟對老共友好是不假,他的一部分理論我也覺得是鬼扯,但是能這樣就可以名氣大嗎?80年代之前老共的影響力比現在差的多,很難想像一流名校的劍橋大學會只因為老共的關係為李約瑟背書.

李約瑟此人研究能力確實不差,早在40年代就創建了劍橋大學科學史系的前身"現代科學史講座",後來也擔任過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的院長,以學術地位而言看起來也是夠資格的,你說的"內情"我確實不知,方便的話請提供給我參考,先多謝了.

至於金庸,坦白說他如果在台灣開課的話我會想修他的學分,我認為他拿幾個榮譽教授都是實至名歸,順道一提,李約瑟是貨真價實的教授,沒有"榮譽"兩個字.

一起一起 wrote:
这4000年的历史,高潮期大约3000年,低潮期不足100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什么波斯,罗马,古印度,埃及,巴比伦等早就灭了,有的人都死光了,文化都失传了,全球只有中国一个薪火相传的,几千年如一日的国家,这是唯一的奇迹,人还是汉人为主,文化还是汉字,导师还是孔子,民间还是宗族,宗教还是道教,很多家族的族谱都还在,从1000年2000年前记录着家族的后代一直到今天...(恕刪)


又來一個別人都失傳了
只有我們留下來了

波斯羅馬古印度 天啊還說埃及滅了?

天朝之人不願正視歷史與現實
真的好強烈啊!!!

人還是漢人??? 真的嗎? 你要不要再思考一下
現在的華人圈 有多少是真正意義上的漢人血統

這樣說好了

除了嘴裡說著女真人傳下來的漢語
你有什麼東西與漢有關?

傳統的漢服呢? 有嗎? 在哪裡?

尊孔孟就是漢?
還是道教??? 直接將佛道不分的文化給無視啦?


我的天啊!!!醬缸教育的力量太強啦!!!

sp0609 wrote:
加藤老鵰大如果連盧梭伏爾泰都質疑的話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Leibniz在遺作"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裡,努力的在中國"皇天"及天主教的"上帝"之間取得平衡,這種言論如果是在黑暗時代出現,Leibniz八成會變串燒,不過加藤老鵰大大概也會是覺得這是借題發揮不值得一提.

想當然耳,這些當時的名家們不會想到後世把這個年代叫做啟蒙運動,不過在教會的無上權威之下膽敢"借題發揮",這份勇氣讓人欽佩,眾人創新的思維也必然是受到某種啟發,至於是哪來的啟發?我想當時"借題發揮"的名人們用什麼當作"好題目"該能看出一二來


我想你沒看懂我的意思,所以才會生出”連盧梭伏爾泰都質疑的話”這樣神來一筆的論述.

假如你是說盧梭伏爾泰對啟蒙運動作了以上陳述(因為發現中國沒有上帝依然強大云云),我反而不會有疑問,非常合理,伏爾泰就是這調調,我說他愛借題發揮,並不意味貶低他這麼做的動機喔.

主要的疑問在於,如果萊布尼茲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搞啟蒙運動,他那段話是由誰來解讀為啟蒙運動發軔的原因?

”努力的在中國"皇天"及天主教的"上帝"之間取得平衡的言論”確實很大膽,可是,我們要如何把這樣的講法轉換成萊布尼茲認為”啟蒙運動也是大量接受中國哲學及文化之後的結果”?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加藤老鵰 wrote:
下頭是李約瑟在中國科學與文明的妙文:



”元4世紀中國人葛洪已談到關於直升飛機旋翼。那時中國有一種兒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飛機的旋翼。它有一根軸,上面繞著一條線,軸上裝著幾個葉片,定好 角度,一拉線,旋翼就向空中飛升上去。這種玩具對歐洲航空先驅者影響甚大。現代航空之父喬治•克萊爵士在1809年研究了中國直升機旋翼,制做出中國式 “竹片蜻蜓”能飛上空中7米至8.33米之高。他又做了一個改進的旋翼,可以飛上天空30米高。在1400年以後,中國直升飛機水平旋翼和螺 旋槳,對西方的影響,成了航空學和載人飛機誕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現代航空之父喬治•克萊於1853年畫出了他做的直升飛機旋翼,比中國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于晋朝(265年—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中。它利用"環劍"驅動螺旋桨軸, 從而通過旋翼的空气动力实现垂直升空,演示了现代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

結果一找抱扑子原文:


凡乘蹻道有三法 : 一曰龍蹻 , 二曰虎蹻,三曰鹿盧蹻。 或服符精思 , 若欲行千里 , 則以一時思 之 。 若晝夜十二時思之 , 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 , 亦不能過此 ,過此當更思之 , 如前法 。 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 , 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罡而乘之 , 上昇四十里 , 名為 太清

(恕刪)


先補一下上篇,李約瑟鬼扯的該是"飛車"篇,而不是你引述的"乘蹻"篇.

飛車原文: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罡,能勝人也.


乘蹻原文:凡乘趼道有三法:一日龍蹻,二曰虎西蹻,三日鹿盧蹻.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則以一時思之.若晝夜十二時思之,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亦不能過此,過此當更思之,如前法.又乘蹻須長齋,絕葷菜,斷血食,一年之後,乃可乘此三蹻耳,雖複服符,思五龍蹻行最遠,其餘者不過千里也.其高下去留,皆自有法,勿得任意耳.

加藤老鵰 wrote:
我想你沒看懂我的意思...(恕刪)


我想你也沒看懂我的意思,我並沒有說:萊布尼茲認為"啟蒙運動".....請回頭看186樓.

至於188樓則是隨意找一個啟蒙運動中的代表性人物,我如果用盧梭做例子也不表示我是指:盧梭認為"啟蒙運動".....,而是表示以該對象當時對中國哲學或其他的狂熱,啟發的新思維與他們用來作為證明的證據來說,中國當時的成就確實產生了重要影響.

不過看來是我表達能力有待加強,很抱歉讓你會錯意.



人類古文明至今還存在的很少
中國(華)文化是少數還在地球上的
兩河早就消失不用講了
尼羅河恆河文明也都斷鏈了
我覺得也不是不重視工業科技
歐洲15世紀以前還比中國封閉保守
明朝鄭和船隊如果航行到大西洋的歐洲國家
西方人看到可能下巴都會掉到地上
可惜西方啟蒙之後
中國開始搞自閉
很多地方變成西方的殖民地
像非洲印度東南亞
中國幸好老本夠粗
打仗輸了還有錢賠
頂多割一些小島出去
沒有亡國
現在好不容易又站起來
好像又開始自大
所以自大的心態很要不得
古人有句話
滿招損謙受益
留傳這麼久
果真有道理在
nimsbnims wrote:
我此處之轉折連接詞,意為「轉變語氣之用的轉折連接詞」。


?啊??可是我好像在上一篇沒看到這個補註耶,你說的是and不能作為轉折連接詞,是不是這樣啊?

你從一開始就說and不能作轉折用,”原文用的是「and」,沒有轉折的概念”,而且還問若有轉折為何不用but,我是原文照引,沒錯吧?

所以我就隨便抓一個and當轉折詞的例子給你啊,而且很多喔,這裡還有


”轉折語依照其邏輯功能上的分類可分為:平行、對立、比較、因果、條件、讓步、通用 ( 連接詞 as)等七種,平行、對立跟比較三種連接詞,我們統稱對等連接詞,因果、條件、讓步所使用的連接詞一般統稱為從屬連接詞,以下就這七種的連接詞分別舉例。
平行連接詞,中文翻譯為:也、和、如同
and

and就是可作為轉折連接詞,是你自己沒弄清楚範圍,一廂情願把轉折連接詞當成必然是轉變語氣之用.


然後發現有語病,這才匆匆忙忙說我此處的xx其實就是yy,自動限縮範圍

不必急著強調朗文的權威性啦,自己口徑先對好再說.

nimsbnims wrote:
此外,當然是必須要華麗的無視我上上篇回應的弟二個問題囉,我知道。


我本來是有寫啦,不過覺得不是很有說服力,你這麼有興趣我就簡單講,比對一下英文版的四大發明與中文版中關於培根對火藥羅盤印刷術的推崇描述,中文版在同樣一段話裡多塞個尾巴:

”我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發明是來自中國的”,注意,它是括引在培根的那段話裡喔,意思就是說這是培根講的原文,或者說,這條目的作者希望我們認為培根有這麼講

可是呢,根據江曉原(他是支持中國四大發明這概念的喔)的說法,培根和馬克思壓根從沒認為這是中國東西(在註釋裡甚至清楚寫了Although he was unaware of their origins),這句話”我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發明是來自中國的”究竟怎麼來的?喔,原來出自”韓琦著 《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 135頁”,果然,中國製造

基於中國人遇上此類話題常有愛夾帶,往別人嘴裡塞話的累累前科,我合理懷疑,這種四大發明的概念,除了十九世紀那些對東方異國風情充滿浪漫熱情的傳教士們,到了今天是不是只有中國人才這麼公認啊?

中國人講的一定錯?西方學者講的一定對?未必啦,至少紙這個發明我就覺得當之無愧,不過我們從這種中英對照發現的細節可以看出,在這話題上,中國人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這頂桂冠,被譏為只有中國這麼採信,也在情理之中.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