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chih0121 wrote:tony大,您本身是...(恕刪) 呵呵,過獎了,我本人是從事化學相關專業的,因為個人對核工程有點興趣,平時會學習一下,而且有很好的朋友在大陸核電部門從事相關工作,平時時常討教偷學一點,我也是門外漢啦。
flymen wrote:呵呵,這讓我想大陸當...(恕刪) dubitanshi wrote:50個人搬一台鋼琴不...(恕刪) 您提起大陸當年的土法煉鋼大潮讓我這個大陸人慚愧不已啊,呵呵。就事論事,就現在這個事件,如果真的開始封堆,確實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原因如下:一。在大量輻射的環境下,電子系統會頻繁的出問題直至不能正常使用,蘇聯在車諾比事件中也投入了遙控工程機器人來工作,但一段時間之後全部報廢,無法使用,只能改為人力工作,這個可以在各個車諾比救災紀錄片中看到。二。人暴露在大量輻射環境中,能工作的時間極短,需要大量人員輪班工作,蘇聯在車諾比事件中,清理反應堆附近的輻射殘骸時,每班軍人只能工作2分鐘,要做到工作連續進行,就必須大量人員替換。三。封堆需要大量的工程人員,蘇聯車諾比事件就動用了幾百架直升機,這才是一個反應堆的事故,日本這次4個堆出事,工作量更大,沒有大量人員和設備是無法完成的。總之,這不是普通事件,就像前面朋友說的,50個人搬鋼琴可能沒有比5個人搬鋼琴快,但這樣的事件是搬鋼琴跑5公里山路,您覺得需不需要50個人呢?
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篇http://mitnse.com/2011/03/13/why-i-am-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reactors/中文翻譯(轉自T客邦)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5168-why-am-i-not-worried-about-japans-nuclear-power-plants
afu76519 wrote:您說的很簡單但是請問...(恕刪) 我看nhk他們是說.........引海水硼酸去冷卻反應蘆阿~~還說不太夠找韓國多弄點硼........台灣好像也不少怎麼沒跟我們台電要搞不好還免費送會要弄"澎大海"就是準備說我不要這電廠的毀廬最後手段....弄完這個電廠也不能在用了滿廬的~多到爆的"硼大海"
agnostic9 wrote: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篇 很好的一篇文章,對了解核電廠運作有很大幫助.只是有些地方似乎避重就輕,比如外洩蒸汽的輻射量事實上並非不會造成公眾危害,這從核電廠人員都曾被迫暫時撤退可以看出.而且文章並未說明這餘熱會持續多長的時間,多久之後餘熱累積才不會造成燃料棒融毀?冷卻系統的修復看來不是那麼容易,是否可能有其他設備受損造成修復困難?如果如此海水降溫必須維持多長時間不能中斷? 而且文章發表在3月12日,目前狀況有些不同了.燃料棒護套應該已經確定有破損,燃料棒是否已經有部分融毀,也不能斷定.更令人擔心的是之前幾次氫氣爆炸與火災是否有造成壓力爐與圍阻體部分損壞.我可能是過慮,但以東電此次的表現及隱瞞事實的狀況,也很難不憂慮.
tony1018 wrote:您提起大陸當年的土法...總之,這不是普通事件,就像前面朋友說的,50個人搬鋼琴可能沒有比5個人搬鋼琴快,但這樣的事件是搬鋼琴跑5公里山路,您覺得需不需要50個人呢?(恕刪)先生,我回的那帖他的人力可不是要封堆,他是要人人運水去核電廠幫忙降溫,這豈會是有效率的做法?
dubitanshi wrote:先生,我回的那帖他的人力可不是要封堆,他是要人人運水去核電廠幫忙降溫,這豈會是有效率的做法?...(恕刪) 不好意思,爬文不仔細,有所誤解。不過就算是運水降溫,人多點還是有好處的,可以讓排班更密集,減少每個人在輻射里暴露的時間,從而減少每個人吸收的輻射量,這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身體是有好處的,就是分攤傷害的意思。
agnostic9 wrote: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恕刪) 好文。不過,綜合我這幾天看到的訊息,作者可能忽略了其中一個很關鍵的部分,就是乏燃料,臺灣是譯作廢燃料?4號機組反應盧里沒有核燃料,可為什么也會起火并散發核輻射?可能是4號機組里的乏燃料池水位下降,乏燃料發熱燒熔,如果這700多根燃料棒全部溶解,雖然不會像切爾諾貝利那樣把核污染拋到天空中,但也會產生對環境的嚴重污染,這也許才是目前最危險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