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院長與學者反 國光石化 怎不開放 六輕 竹科 中科 南科 全面登陸

HKC4225 wrote:
臺灣又不缺電,蓋什麼...(恕刪)

不要笑死我最高LAB是可以到25%光子轉換率,還在15%?笑死我嗎?我3年前看的PAPER就可以到25%還在15%?問題根本不是這問題。25%全台灣都覆蓋都還不夠用,更不要說陰天颱風天還有夜間。還有15%的商品化後你買得起?也比較環保?去好好想想製程這樣有比較好?還有15%你去換算成一天產電量一棟樓前覆蓋也不夠你一棟樓工作時間8小時的日光燈跟其他小電器,更不要說吃大電的冷氣。太陽能沒你想得這麼美好。
gamedbs wrote:
此言差矣~如果你非農...(恕刪)


很抱歉我家是種菜的
菜,水果有等級之分
盤商在產地買公斤,賣到消費者手上台斤公克,一來一往差至少40%
當然做盤商也有風險,相同時間採收的水果蔬菜
有些能冰久一點,有些可以卻不可以



這2張圖是2星期前的,到台北拍賣,一公斤4~7塊
天氣好產量多,市場需求低,就算你去求盤商她也不願買
市場機制並非只有盤商單方面的問題,需求方也佔重要因素
農產品產銷問題,政府只會做表面

gamedbs wrote:
農家子弟為何不會富有?

將種子、肥料、農藥、環境因素,工錢..等等
都算下去,農家子弟不會富有是正常的

這些你都有去了解過嗎? 城市小孩
力不到,不為財
gamedbs wrote:
此言差矣~如果你非農...(恕刪)

我就是農家的。農家能富有?你下來種看看。我讓你知道。市場是炒作我不反對,沒需求可以炒作?你還是搞懂經濟學吧!
HKC4225 wrote:
臺灣又不缺電,蓋什麼核四!
太陽能截取效率實驗室裡已經超過15%了,數年內就能商品化!
核能電場士某政黨收取回扣的藉口!


15%是民國幾年的數字了
現在太陽能商用產品早就已經有15%, 高階產品可以20%, 特殊產品可以25%
至於實驗室, 都已經宣稱破40%了XD


問題是, 太陽能晶片本身就是耗能產業
在理想日照下, 要3.14年才能回收製造該太陽能產品時所耗的能源
如果日照狀況不佳, 可能要十幾年才能回收所耗能源
http://blog.roodo.com/energytech/archives/8589643.html
這還沒有考慮系統老化造成的能源轉換率下降問題
事實上, 許多太陽能設備連回收生產時所耗的能源都辦不到, 遑論要製造出新生能源

這還只是能源回收的部份, 如果以經濟價值回收來看
在補助60%費用的情況下
日照較不足的台北要62年才能回收裝設太陽能板的費用
南部也要37年才能回收裝設太陽能板的費用
http://energy.ie.ntnu.edu.tw/discuss_4_detail.asp?KeyID=9080

除了回收效率差之外, 太陽能還是個重度污染產業

基本上現階段太陽能是既不環保又不省錢的產業
賣的是未來的夢
企業靠各國政府補助賣產品賺錢也就算了
宣稱現階段太陽能是能源解決方案, 只能說你對於能源產業的了解嚴重不足
不過你連實驗室轉換率15%都講出來了, 不了解太陽能我也不意外啦
IBIZA0408 wrote:
15%是民國幾年的數...(恕刪)

突破25%了?很久沒看了25%是2006年的報告。那晶體製作過程真是有夠麻煩。不知道現在有比較新技術的嗎?40%耶我想看那篇哪個作者。可是就算100%也是不夠用。講難聽的15%根本不夠回收消耗的能源,因為精細算,太陽能板還是會衰老跟電子產品一樣。目前的商品化產品根本沒辦法回收所消耗的。只是賣夢讓更多人投資錢下去開發。以求未來有一天可以到100%跟低耗能製程。這是產業界大家都懂得,就是因此沒有單純靠製照太陽能板去賺錢的公司。因為絕對虧本做不下去。
最強之狼 wrote:
突破25%了?很久沒看了25%是2006年的報告。那晶體製作過程真是有夠麻煩。不知道現在有比較新技術的嗎?40%耶我想看那篇哪個作者。可是就算100%也是不夠用。講難聽的15%根本不夠回收消耗的能源,因為精細算,太陽能板還是會衰老跟電子產品一樣。目前的商品化產品根本沒辦法回收所消耗的。只是賣夢讓更多人投資錢下去開發。以求未來有一天可以到100%跟低耗能製程。這是產業界大家都懂得,就是因此沒有單純靠製照太陽能板去賺錢的公司。因為絕對虧本做不下去。


25%是太空級的特製產品, 在沒有大氣阻擋的太空接收太陽能, 所以能達到這麼高的轉換率

至於宣稱超過40%的實驗室很多, 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
一般用矽結晶作的太陽能電池, 轉換效率理論值在28-29%之間
超過這個數字的, 應該都是用別的技術做出來的

IBIZA0408 wrote:
15%是民國幾年的數...(恕刪)

IBIZA0408 wrote:


15%是民國幾年...(恕刪)

IBIZA0408 wrote:


25%是太空級的...(恕刪)


完蛋被三位專家一說


被政論節目洗腦的說不出話來了


要不要再回去看看名嘴說啥咪充實一下再來



chiang :不用耍嘴皮子,有沒有違規你心理很清楚,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andy9999 wrote:
有增加附近工作機會 ...(恕刪)


現在都用外勞,根本沒有增加附近工作機會,反而把汙染留下來,
不要被那些政客騙了,我以前在鄰近麥寮的彰化芳苑大城工作,
一整個看來就是辛酸,可憐的當地居民還有生態環境!!!!
當汙染造成了,不是花大錢可以再回愎的。
台灣的環境真的快沒有淨土了!!!天佑台灣啊!!!
水晶骷顱 wrote:
完蛋被三位專家一說被...(恕刪)


三位專家??

這3位都是同一人
力不到,不為財
IBIZA0408 wrote:
看來我前面那篇是白講...(恕刪)


先不論中油或台塑的產品的內外銷比例

石化產能過剩是目前全球石化業普遍困境
以聚丙烯(PP)為例,台灣1年生產130萬噸,銷往中國為65萬噸
台濟聚合所生產之PE/EVA,內銷約占52%,外銷則占48%
亞洲聚合所生產之DPE及EVA,內銷約佔59%,外銷銷售則佔41%

以上數據告訴我們一件事,台灣的石化業目前已經面臨跟國際間相同生產過剩的問題

八輕的興建也根本不是為了 三輕或五輕的停用
新三輕早就已經規劃原址改建,預定102年要開始運作

不再繼續擴大國內的石化產業跟台灣要不要有石化業 根本就是兩碼子事

在台灣石化產品皆以生產過剩的情況下
再建八輕
如果不是為了財團利益,那是為了什麼?
老百姓的健康嗎?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