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教育...
如果只是讀三字經,弟子規,,我認為是成不了氣候的!讀經教育也不是讀個二,三年就能出頭天的。
看到很多人把讀經說得很神奇,做出來的實務卻一般般,
在此只能夠為這些孩子感到惋惜。
所以,如果有誰的孩子在讀唐詩,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
請不說你在讀經,,,
第一,因為那些文章不是[經]。
第二,因為那不是[王財貴]的讀經教育。
王財貴教授的讀經教育,基本上是要在13歲以讀完[大學],[中庸],[論語],[老子],[莊子],[孟子],[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選],[古文選],[佛經選]等書,每本書至少要熟讀100遍以上。也是讀完100遍就好,以後還要不斷的[溫故知新]。
沒有辦法做到這般地步的讀經,請不要再說:[你在讀經了。]
凡是讀經班裡很會[背]的小朋友,把經文熟讀自然是不在話下,就好像上面有網友說他已經把資治通鑑,諸子百家看過三百遍以上,相信這位網友也不是[背],他只是熟讀而已,任何人已經經不起他的考驗了。因為他的任何話,都出自於他讀[古文]的熟悉,分判和結論。除非,有人也和他一樣能夠把這些古文看上三百遍,否則想要和他辯論,我看是自討沒趣吧!我很響往,也很敬佩那位網友能夠把這些書看上那麼多遍~
不過,讓孩子[熟讀]一輩子有用的書是必需的。所謂[有用的書],我是指[經書],而不是[國語課本]。因為國語課本沒有辦法用一輩子。
現在的九年一貫(將來的12年一貫)教育是循序漸進,七大領域裡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循漸進。這是把孩子的頭腦看成科學了,完全物化了。其實,教育不能完全用[科學]進行,教育要用[人性]來看待。該人性的時候就要人性,該科學時就要科學。國家的教育不是國家怎麼安排都對,這裡頭還是有要反省的地方。
七大領域裡的[語文],是不能用科學來教育的。小學的語文課本叫[國語],到國中才叫[國文]。一個孩子上小學前就很會講話了,為什麼還要教他[語]。而要提昇[語]的能力,是要用[文]來提昇的。
用[語]來提昇[語],是事倍功半,用[文]來提昇[語],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成效。這個道理必需要知道。
再來,[語]本身就是[白話],所以,用[白話文]要來提昇[白話文]也是事倍功半;用[文言文]來提昇[白話文],才能真正收到教育的成效。義意就跟上面一樣。
所以要教孩子語文,就要從[文言文]開始。教了文言文,白話文自然提昇;一直教白話文,就算白話文能有進步,最終也是看不懂[文言文]。看不懂[文言文]就無法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要說你有中華文化五千年,中華文化在哪裡你都不知道。
所以教育不是用[科學]來教的。
知識的,數理的,我們可以用[科學]來教,也當然要循序漸進。
但是,有關於生命的,認知的,道德的,就必需以[人性]來對待。他不一定要循序漸進,也不一定要能懂才可以教,而是不懂也要教,教多了他自然能懂。一個人接受了經典的薰陶而能夠培養出恢宏的氣度,就算他有所不知,也會積極去追求他要有的學問。如此,[道德必包涵知識,知識未必包含道德]。乃是可期待的一件事。
后謙讀經幼兒園
Intellingent Children Studying Center
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arvin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