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賽德克。巴萊 有要去看嗎?

冷茶 wrote:
那鐵定剪錯地方了,他...(恕刪)


我也覺得前面的鋪陳好薄弱,讓人看了很悶,到起義後才真正感覺緊湊起來
前面有人說的鋪陳,都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我也覺得很鬆散
就好像是說故事的人跟你說故事時,這個講完後,再跟你說"還有喔~那個什麼怎麼樣的..."
鋪陳不連貫是上集最大的問題

而且各番社及形勢也交代不清楚,所以到最後要起義時,你根本無法融入賽德克人是如何行動的
整個感覺就是亂殺一通,記得以前讀過近代史,莫那魯道起義是有計劃性的去個個擊破
而不是胡亂無目標,這部分的敘述在此片也比較沒有

如果我是編劇
我一定會編一段,一群日本警察開會對長官作簡報,順便把所有霧社部落的形勢頭目人數
及日本警察的配置作描述,每講到一個部落就把鏡頭帶過去描述

這樣就不會有看到後面田中千繪的老公所在區域為什麼還一幅和平無事的疑惑感

以上是小弟淺見
savard wrote:
我也覺得前面的鋪陳好薄弱,讓人看了很悶,到起義後才真正感覺緊湊起來
前面有人說的鋪陳,都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我也覺得很鬆散
就好像是說故事的人跟你說故事時,這個講完後,再跟你說"還有喔~那個什麼怎麼樣的..."
鋪陳不連貫是上集最大的問題...(恕刪)




你講得好具體,該怎麼說,我看完後覺得很疏離,不太進入劇情,總覺得電影不流暢,但不知要怎麼表達,你說的很好理解


savard wrote:
這樣就不會有看到後面田中千繪的老公所在區域為什麼還一幅和平無事的疑惑感...(恕刪)


這邊其實算有點交待,前面原民們有提到如果在他們這區的是小島就好了,算是有說明了小島是在另一區。所以後來我有會意過來。
可能導演是想用一邊在殺戳,而另一邊卻平和的看著風景,來製造衝突和戲劇性,但轉折處理得有點草率,乍看會不太了解。
xieb wrote:
地球人依樣提供那美人醫療.學校?有這段嗎?...(恕刪)


學校和醫療在阿凡達只有台詞敘述(沒記錯的話)

薛歌妮·韋弗(中文配音:妮蒂莉)飾格蕾絲·奧古斯汀博士(Dr. Grace Augustine)。格蕾絲是一位外星生物學家,負責領導阿凡達計劃。她是積·薩利的導師,支持和納美人建立和平的關係,並在當地設立了一所學校來教授英語。(取自維基百科)
.................................

你說的賽德克族如何遭受日本人欺壓和不平等對待..等等..我都能理解..
我跟冷茶感受比較一樣.賽片讓我可以感受到共鳴處比較少!
也只能說之前宣傳和廣告過大..
相對的落差也大!

如果要拍忠於史實,那要去拍紀錄片而不是商業片!
但不可否認,賽片可以說是近幾年難得一見的國片.
如果給分數的話..5顆星.我會給3.5顆星!


savard wrote:
我也覺得前面的鋪陳好...(恕刪)


嗯~
感覺就是甚麼都不想漏~反而漏掉更重要的東西!
xieb wrote:
這很難,其實我上面也寫過了..

如果不是站在賽德克族的立場,去想他們被剝奪的這些對他們有多麼大的影響,就算演出來了
大多數人也沒什麼感覺?對我們來說..不能打獵,沒有獵場很重要嗎?不能出草對我們很重要嗎?
不能紋面很重要嗎?於是這些對於絕大多數人不重要的理由,變成了反抗的理由薄弱的依據....(恕刪)

這就是很多人在看歷史事件時會犯的毛病---以今論古,
拿現代的法律、道德、知識、常識去看歷史事件本來就是件邏輯不通,莫名其妙的事,
因為古代根本沒那些條件,隨便亂套的結果當然無法理解、無法感受。

反過來另外一個很多人會犯的毛病---貴古賤今,
這時常發生在藝術文學創作上,
同樣也是無視或亂套許多條件得到的荒繆言論。

其實以今論古跟貴古賤今都是因為評論的人無法先客制自己的立場跟偏見,
造成自己在有意無意間把自己的經驗套用在本來不該套用的人事物上,
或是選擇性忽略對自己的立場和偏見互斥的既定條件,
這種情形其實也很常見於日常生活上,
尤其是近代的台灣人,在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心態下,更把這種扭曲的行為發揮地淋漓盡致,
光是看M01就知道了,
在很多事件發生當時,有多少人劈頭不明究理就以自己的立場開始批評,
後來事情澄清後這些人連道歉都沒有,開始在下篇文章又做同樣的事。
是還滿好奇這部片的 廣受好評的感覺 但 ˋ 沒有想到電影院去看呢
運鏡是不是有問題

有好幾幕 我看了 頭超暈 閉上眼睛平息想吐得不舒服感覺

其實我比較想了解 他錢怎麼花的

今天他花7億 我看完也只給 60~65分

如果是花1億 分數會拉到 75

最後

我看不懂 太陽旗 魏導想傳遞什麼 (還是 彩虹橋 才會交代他想說的?)


聲寶電漿的好 akirawen都知道 請見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47&t=3078737
上週六也去看了,看後感想:
如果電影內容都是事實,那就幫我解開一個很久的疑問;在一些教課書有
提到日本人攻打時,有請一些原住民及漢人協助攻打,當時我一直想;漢人當
走狗是可以意會的,但怎麼有原住民願意當走狗???

看了電影前半小時,我就看到答案了;當時的原住民根本是互相攻伐,難怪
日本人看到不同部落不合的狀況,就找的到人幫忙攻打,這樣下場不敗才怪
!

我一直在想;日本人控制的二十年內,規定不可以出草;不可以獵人頭,怎麼
沒有一些頭目想到把不同部落的仇恨大和好?至少出事時,不是靠數百人的
武力對抗日本人!

另外,我有去看了;我有愛國了!下個月也有人請我去看下集,所以今年
我有愛國二次!(那些"愛國網友",我這樣可以了吧?)
在賽德克巴萊要上映之前
就已經有一堆關於這部片的評論

本人基於愛看電影的心情

也去了電影院欣賞了這部台灣史詩大片

這部片真的是未演先轟動

上映後還是爭議不斷

不過好片就是在看完後還會被人討論

其實今年國片當道加上媒體又拼命報導

導致有些人對影片還沒上映就開始反感

也導致有人喜歡某些片而討厭某些片不願看到他成功

今年我看得覺得最好看的 國片就是 那些年

後來我也跟我女朋友去看了賽德克

發現真的是很好看

可能有人看得更細 連他的拍攝手法 還是分鏡都能一一拿出來討論

在下不才 只憑藉著對於看電影的喜好 進電影院

評語就是好看 對於歷史 對於原住名 更了解

雖然中間某些地方的鋪成 我覺得有點拖戲(例如唱歌部分)

不過可能是他想表達更深一層的畫面吧 這邊對我來講還不會讓我對此電影扣分

那些年跟賽德克 讓我進電影院看完的感想就是

我們真的可以只挺好片 不需要抱著愛國的心情民族的壓力去挺國片了

因為都很好看 很棒
單單只講出草割頭的部分...
中國從商鞅變法後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實行首功制..也就是打仗時是用你割到的人頭多寡來報軍功..
而台灣原住民出草則是將頭顱當作客人請回部落..屬於一種宗教信仰...
比較可惜的是魏導沒有拍出出草祭的細節...這樣就能解釋血祭祖靈和戰爭有何差別了...
出草的對象沒有分男女老幼也能明白解釋了...

momoisacow wrote:
運鏡是不是有問題有好...(恕刪)


錢花在你看到的那個"假霧社城鎮"場景
裡面的所有的房子都是仿日據時代建築去打造的
也就是真的可以住人
位置不在原來的霧社,而是在林口的製片場
現在已經開發成觀光景點了(被改名成為霧社街)


魏導想表達的就是不代任何立場的陳述一段歷史
你看不到影片的立場,也就是日本人並不都是壞,原住民拿日本人民血祭祖靈
卻感覺不到要表達的東西,魏導就已經成功了

對於原住民文化沒有認知的人看了
可能只會對原住民慘忍的殺戮畫面感到反感
(已經好多人跟我說了ˊˋ)

對有認知的人而言,明知做了肯定會被滅族
但是寧可失去肉體,也不願失去信仰與祖靈的聯繫的精神(也就是本質)
的莫那與族人,讓我跟老婆都感動的哭了....

只能說帶著現在人的眼光去看這電影肯定沒有辦法吸收
不能出草多嚴重、文化被壓迫多嚴重、小孩子失去紋面多嚴重
失去獵場有多嚴重

能知道這些東西對於原住民精神的重要....你就會懂得魏導想表達的東西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