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

600人次搜山51天找不到人,山友兩天卻找到遺體(登山經驗談)

我不愛登山

連走出家們都懶

賺錢除外

我小學老師說過

如果在山裡迷路

首先就是找到溪流

因為水必出山

水必出山

這四個字我記到現在

找到溪流不是要你下水

是要沿著水流走

讓你能夠走出山活命

discovery那個一對夫妻的節目

也總是在有水源的地方找食物找飲用水

綁約像被綁架 wrote:
更好奇會獨登的人是什麼心態?
是都準備好了?還是打算出來還的?...(恕刪)

我不能論斷別人的心態。
而我自己一個人獨登的時候一定會有可以掌握的行前規劃,也不會去走沒人走過的路;
所以規劃路線及預計時間就一定會先告知家人。

有任何情況的變化時,當然是以最大安全原則,隨時可以縮減行程或馬上回程。
~這就是知所進退,不要勉強。

即使是一日的登山健行,我背包中都會多一件羽絨服、厚雨衣和燈具、藥物、多準備的乾糧及多一大瓶運動飲料.....
這些+兩支登山杖也都是我的伙伴

osamu wrote:

即使是一日的登山健行,我背包中都會多一件羽絨服、厚雨衣和燈具、藥物、多準備的乾糧及多一大瓶運動飲料........(恕刪)


如果是我 我會多帶 2隻小型噴火槍 USB電池充電器 哨子




skulker wrote:
2008年嘉明湖江女士失蹤,當天山上有700個登山客,沒人發現,後續救難團體
出動至少上千人次,幾乎將整座山都翻過來,有個救難隊員曾講,只差沒把向陽山
黑水塘的水抽乾來看...到現在人還是沒找到,後來還有個醫生為了搜尋她而山難過世。...(恕刪)


救難隊在山上 有遇到台灣黑熊

尋找嘉明湖失蹤女子 搜救員撞見台灣黑熊
中央通訊社更新日期:2008/10/21 20:01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十一日電)三十九歲女子江秋萍攀登嘉明湖失蹤,今天進入第十一天,對嘉明湖步道相當熟悉的資深背工「阿浪」認為嘉明湖步道路徑清楚,就算失蹤或是意外,也不會搜尋這麼久依然無所獲。搜救人員今天在失蹤附近撞見台灣黑熊「逛大街」,更增加搜救人員的憂心。
台北市山羚登山協會三十名會員,十日夜宿向陽避難小屋,十一日凌晨二時進入嘉明湖步道,前往嘉明湖;未料三十九歲江秋萍因身體不適落隊,隊友發現時江秋萍已失聯。
台東縣消防局動用陸空搜尋,今天進入第十一天,動員二百多人次的地毯式搜索,依然無所獲。
今年五十八歲的海端鄉背工協會會員「阿浪」感覺納悶,他說,嘉明湖步道路線清楚,第一個好漢坡過後,都是山脊線,視線和路線均相當清楚,要迷路不容易,更何況當天有六、七百人在嘉明湖步道,就算發生意外也會被發現,怎麼會「人間蒸發般」讓人不解?
阿浪說,他從小就在嘉明湖一帶山區長大,對於附近地形相當熟悉,江秋萍是在嘉明湖步道失蹤最久的登山客,過去失蹤登山客,都在一兩天內被找到。
另外,背工協會負責人達亥建議,相關單位應該對嘉明湖登山客總量管制,十月十日湧入了六、七百登山客,連紮營的空地都找不到,當然會影響睡眠,睡眠不足易生高山症。
台東縣消防局關山大隊副大隊長陳文俊表示,搜救人員今天中午在好漢坡上方撞見兩隻台灣黑熊「逛大街」,讓搜救人員更加憂心,因為冬天快到了,黑熊可能急著找食物渡冬。為了搜救人員的安全,明天將會送一些鞭炮上山,遇到黑熊時可以放鞭炮嚇退黑熊。971021
257287 wrote:
2隻小型噴火槍 USB電池充電器 哨子 ...(恕刪)




哨子一直是常規掛在背包的胸帶上...

火源本是必備的...我的只是更小型而已...(鎂塊在急救包裡,就不亮相了)

USB電池充電器,目前還不是我在山區的相對必需品。。。
倒是有帶過太陽能充電器在長途飛機上用.....

我前面列舉的那些是常用裝備以外,我一個人在野外發生意外時可短暫維生的裝備,也可助人~
例如運動飲料常是在路上分給無力走出去的山友消耗掉
~而很多人是認為短短的一日行程不需要準備這些東西………………

此外,我還特別推薦下圖這裝備~·~



================== 以下·轉載~補充 ===================

【如何生狼煙】

引用自繽紛旅遊網巡山行者于2008-12-21 10:45:11

這兩天平復心情後,針對此單一事件作以下評論,期望繽紛旅遊網的山林遊子或看到本篇評論的山友能引以為戒,並且要懂得善用裝備。
曾經參與山難搜救的搜救員或是朋友,可能曾經聽過消防局或義消等救難人員說過:在遭逢山難時,一定要生狼煙,這樣才能讓搜救人員看到你的位置......如是云。
狼煙---的確是方便空中救援或是讓搜救人員知道遭難位置的方法之一,但如何生狼煙和使用狼煙,這就必須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項:
如何生狼煙---
1 .先選擇空曠的泥土地面或岩石地面,用石塊或較粗的濕木頭圍起約35公分方圓或矩形的範圍,並向下挖掘約10`~15公分的小坑洞。如果是下雪或是下雨,可在坑洞內舖上較粗的樹枝或鍋子,以隔絕水氣。
2 .清除並淨空距離火源(下風處)五公尺以內的雜草和或易燃的物品。
3 .開始準備引燃物,如:樹枝‘衣物等易燃物,裁切成適當的大小;滅火器材,如:水’砂石或土石‘沾濕的衣物或睡袋等,置於生火範圍圈外備用。
4 .在火源區生小火,以不熄滅為原則,維持基本火源。
5 .等待救援人員訊號或空中直昇機開始搜尋時,加入較濕的材薪或衣物引火,以製造濃煙。
6 .風較大時,放上引燃物後立即蓋上如:濕帆布’濕睡袋等物,待火勢開始燃燒,產生大量濃煙時再立即掀開。此時濃煙大又穩定,較易吸引人員和飛行器注意。此步驟必要時可重複使用。夜間或晨昏視線較差時,可增強火光強度。
生狼煙時的注意事項---
1 .注意風向與風力大小。風向不穩定或是風力達到2級以上時(風力可搖動樹枝或是煙霧立即散開的程度),生火就必須很小心,必要時要築起擋風牆或是增加燃燒坑的高度或深度。
2 .注意背景物,如是透空稜線或山頂‘開闊地‘晴天或雪地時,以黑色濃煙最為有效,此時材薪中加入大量的枯樹枝或樹葉’布料或化纖物品,即可產生。若是陰天’雨天‘森林或是較低漥之處,以白煙較能看的清楚,在材薪中加入大量的青草葉’濕的樹枝‘材薪或是水‘雪都能製造出大量的白煙。
3 .當救難人員示意已確認或直昇機在上空來回盤旋兩圈時,此時就要開始滅火。先將未燃燒的材薪移開,將已燃燒部分的的材薪取出,以水澆淋或用土‘濕帆布或濕睡袋覆蓋其上,以覆蓋方式滅火;碳化或已燃燒完全的灰燼,連同燃燒坑要先覆土後再澆水,最後用雙腳踏實,已完全滅跡方式進行滅火。
4 .注意直昇機下降時的下沉氣流,以免將未滅火完全的灰燼或物品吹散,進而引起山林火災。
5 .人員離開前,再次檢視是否滅火完全。

當然,對空標示或吸引搜救人員注意不光是生狼煙,還有以下的方法:
1 .利用睡墊(鋁箔睡墊最佳)睡袋‘背包和較鮮豔的物品,排列成十字型,中央留約一公尺見方的空間。
2 .利用石塊‘樹枝等自然物排字或排成箭頭形狀標示。
3 .在較高處懸掛衣物或帳棚外帳‘背包套等物。
4 .利用鏡片‘燈光’金屬反光物折射吸引注意。
5 .最慘的方式是爬到空曠處或岩石頂端等待發現。

寄望山友們除了登山和愛山之外,還期盼能吸收登山常識,登山教育對於大部分的山友也許是陌生的,有些山友可以接受,相對的有些山友一直很排斥,認為就是爬山健健身而已,甚至認為跟對人就不會那麼倒楣啦!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俗語:行船跑馬三分險。要有些危機意識,這樣才能時時提醒你安全的重要性。


DiabloIII wrote:
因為他沒看荒野求生密...(恕刪)


軒轅浩 wrote:
只能說...

大學生打副本都知道要揪團了...

這種危險事也要揪團啊!!!


我笑了...
爬山的阿光 wrote:
獨登,並不一定危險!端看你有無準備好(器材、心態)
結伴同行,就一定比較安全?未必!以台灣現行的商業包裝的行程來說

這兩種,就算是全副武裝,它還是危險的!
只是結伴同行,有伴,可以互相照料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第一滴血主角那樣...
到每個場景都單打獨鬥...都不會死(還這樣搞了四集!!!)
其實
家屬這樣說
真的打了那些搜救人員的耳光
這樣以後誰還會用心出來幫忙
幫的到是運
幫不到是命
這種責怪的說法會讓更多人獨身自好...
漫步在火坑
一路狂飆之Kevin wrote:
家屬這樣說
真的打了那些搜救人員的耳光
這樣以後誰還會用心出來幫忙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看太多,
好像要跟電影:海防最前線(The Guardian)一樣,
就算大風大浪都要派出直升機救援,
搜救人員都不會受傷,都跟神一樣~

有被救到是應該,
沒救到,被罵得一文不值...

fighter2000d wrote: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電影...(恕刪)



說到這

想到幾年前加拿大北部有群釣客在冰原上垂釣

海巡發現冰層過薄到場勸離了幾次還是有一堆堅持不走的
後來冰層真的破了
一堆人就這麼卡在海上回不來

海巡出動直升機一個個吊掛回來
然後就是一個個發帳單要他們付直升機的油料等支出



聽說那帳單挺嚇人的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 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