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節60分鐘的新聞為例
1. 20% - 國際要事/ 國家施政/ 法令宣導/ 外交事務/ 群眾利益
2. 20% - 藝文/ 科技/ 醫療/ 新知/ 教育
3. 10% - 娛樂/ 體育/ 各地活動
4. 10% - 時事專題評論
5. 10% - 社會角落感人故事/ 好人好事/ 提昇國民素質的報導
6. 10% - 旅遊/ 美食/ 科學探索
7. 10% - 財經
8. 5% - 氣象
9. 5% - 社會新聞(盡量避免腥羶色, 造成社會不安的不實內容)
三不:
1. 不要未經求證順手由PTT、01、Youtube來的新聞 (浪費新聞資源)
2. 不要未經當事人或受害人同意即播出的採訪內容 (同理心)
3. 不要打打殺殺、血腥、暴力的報導直接上新聞 (避免腥羶色)
(以上純屬鄉民個人我的誠心誠意建言)
"你看到家人這樣,有什麼感想?"
"現在我們就看看等於有幾座101高"
"不吝惜露出XXDEF傲人的好身材"
"XXXXX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難道XXX沒責任嗎?"
其他諸如看到老外,就像看到HOLLYWOOD明星在那拼命拍,沒出過國嗎?
拿YOUTUBE當新聞製造機
發生地震或水災,居然採訪的是"命理師"
採訪名人達官的時候,在那"董座,副座"的拼命的巴。一個陪笑的比一個還殷勤
連公務員都被你們叫成"檢座",難怪每個公務員都以為自己是個官了
座來座去,在拍古裝片?
"本座"實在看不下去了
該種田的去種田,該嫁人的去嫁人生小孩,不然回老家幫家裡工廠的忙
不要幹你們不適合的記者和攝影師這種職業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