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ant224 wrote:
因為台灣超級電腦做...(恕刪)
實在不懂你一直在這打轉做啥?
就已經說了台灣適合發展的是某些利基性產業或產品,這種你聽不懂?
發展全系列或成為國際性的適合企業或產品不是很多有機會
YAMAHA在F1那是多少年前了,80年代至90初吧,那種技術和現在F1推的主流技術就不同的東西,今年日本HONDA才剛剛回F1引擎供應商,離開幾年一回來是怎樣你也可以去看看
超跑引擎的確還在大CC數,但F1很多年前就不是了,以YAHAMA現在的引擎能力能回F1?
你說的空調反正就是不論在大陸還是在世界從目前看就是只有非常小的空間,現實就是這樣,那也不是你如何大聲就可以改變現狀的,有某種技術就能發展?哪有這麼簡單的事
還有我前面都說了格力和海爾是不同的,我一直強調格力在包含管理、研發能量、……等等上面是大陸極少數有相當不錯能耐的公司,也是極少數可以有能力走出國門的公司,海爾雖說也營收很大,但兩者是不同的,我前面就說過格力還蠻適合當管理學的案例,海爾就差遠了
你老覺得有個某技術就能不斷往上發展,但現實是真的能做的沒那樣多,台灣也不是沒有你說的那種有機會在國際上很有一席之地的技術,但不在空調這行業上
我不覺得台灣企業沒有企圖心或能力很差,我前面就說過台灣企業會自己尋找適合生存的路,但這不代表明知前面有幾個超級強大的競爭對手還自以為能追過去
經營策略得客觀的分析狀況,盡可能合理的預估不同決策的未來性和風險,真的有適當機會,除非管理決策很差,不然不會不拼的,你老覺得這有機會、那有可能,要知道拼輸了很大的可能是不存在了,更何況想拼也得有其他很多的條件
gallant224 wrote:
只是提醒你一些公司...(恕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