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lativ, 還有其他品牌繼續堅持MITlativ鬧出喧然大波, 是因為其「請大家給台灣產業一個機會」訴求, 但現在不只是有非MIT, 還怪罪產業怪罪消費者「若您非『台灣製造』不買,我們誠懇地建議,請您確認後再下單,因為台灣已經沒有這樣的生產環境。」當然, 為了公司長遠發展, lativ可以引進非MIT, 但手法可以細膩一點, 如建立副牌, 增加非MIT系列等等, 產地明白標示, 而不是賺了大錢發了獎金後就把MIT一腳踢開
甚至x強原本的產線(別家的訂單)都暫停,全力配合lativ......據我所知!x強也看lativ眼紅,在生產lativ商品的同時,也自創了coXXX網路品牌,做同一類商品,我想以客戶端來說誰都無法接受x強這樣的配合模式吧.不斷的惡性競爭,唯利是圖是商人的本性,我想雙方都有原因才會造成如此的結果!!個人認為我們消費者也迫使她們去選擇那樣的經營模式,要便宜=別國製造別國製造=台灣勞工沒工作做台灣勞工沒工作做= 一再選擇更便宜的東西一再選擇更便宜的東西=台灣消費環境無法提升一切都是如此的惡性循環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