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賺2元。總收入 - 總支出 = 獲利:20-18=2元。資本必須>=18元時成立,因為成本為18元。B. 不賺不賠。以賣出的9元為下次的成本。實際交易結果。E. 賺1元。按題目思考,找出主要獲利和錯誤的原因。但不符合交易結果。C. 賺3元。確定購入最低價為8元,中間的交易為經驗,探索市場最高價格。D. 賺了38元又4隻雞。以GDP(國內生產毛額)為計算基礎。其實以上都對,只是題目有瑕疵。
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隻雞,9塊錢賣掉了;然後他覺得不划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11塊錢賣給另外一個人了。請問他最後的收益是多少?即你覺得他賺了多少錢?◆這是IBM面試時的題目,面試者的答案大致有底下6種:A. 賺2元。 不論你的資本多少,買進賣出之間賺的價差就是獲利! 底下4種算式的結果都相同,都是賺2元: ‧9-8=1,11-10=1,兩次都各賺1元,所以1+1=2元。 ‧-8+9=1,1-10=-9,-9+11=2。 ‧不論你的資本多少(假設是N),N-8+9-10+11=N+2元,2元就是獲利。 ‧總支出:8+10=18,總收入:9+11=20 總收入 - 總支出 = 獲利:20-18=2元。 (這個答案在數學算式、邏輯思考與投資買賣上的算法都沒問題)B. 不賺不賠。 花8元買、以9元賣 = 賺了1元;現在手上有9元, 花10元買回來,賠了1元(-1元); 又以11元出去,賺了1元(+1元); -1+1=0,所以不賺不賠。 (認定雞的行情為9元,卻忽略第1次交易賺的1元;若照這樣算應該是賺1元)C. 賺3元。 回答這個答案的人是假設「資本」為8元。 資本8元,賣出9元,賺1元;再以10元買入時,賠1元, 賺1元、賠1元,所以相互抵銷; 資本仍是最初的8元,最後賣11元,所以是賺3元。 (直接認定雞的行情一開始就有11元,忽略了中間的交易成本)D. 賺了38元又4隻雞。 第一次買賣他損失8元獲得一隻雞;第二次買賣他獲得9元損失一隻雞;第三次買賣他損失10元獲得一隻雞;第四買賣他獲得11元損失一隻雞。所以整個產生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是8+9+10+11=38元+4隻雞。 (回答這個答案的人可能是經濟學者,哈!)E. 賺1元。 回答這個答案的人認為,整個交易其實有底下這3次: 第1次交易:8元買進,9元賣出,利潤 1元。 第2次交易:9元賣出,10元買進,利潤 -1元。 第3次交易:10元買進,11元賣出,利潤 1元。 合計3次交易過程:1-1+1=1元。 因此分析得知:後面2次交易等於是白忙一場。◆IBM企業分析結論:‧回答賺2元的人,邏輯與數學都對,適合當消費者與投資大眾,不錄取。‧回答不賺不賠,與回答賺3元的人,主觀且易忽略細節與犯錯,不錄取。‧回答賺38元又4隻雞的人,適合當學者或官員,不適合在企業,不錄取。‧回答賺1元者,很有成本與經營概念,恭喜你,列為備取/後補名單。‧8元買進,本可11元賣出,賺3元的,經過幾次交易卻只賺1元,等於少賺了2元!因此, F. 回答少賺2元 或 賠2元者,恭喜你!優先錄取~面試成功!◎本文摘自網路(部份內容稍作修改與補充),無法證實以上內容是否真為IBM公司的面試問題與錄取標準,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