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誰家孩子要受華德福教育??

momoisacow wrote:

學校可不可以把課程改成 自助餐點餐方式 自己搭配 學校只負責出餐(聘老師 提供場所 等管理)

課程自主權 交給家長 自己的小孩自己負責 減少牽拖教改失敗之類(每種改法都馬會被幹譙)

只要你能通過 畢業評鑑 或是 升學學校之考試

不可能每間學校 都有條件像台大一樣 什麼科都看重

但是 每個人都得把 青春卡在一些 無興趣科目上面 (另外問題 小孩如何知道 有無興趣?)




這位大大說的很好

您說的方式瑞典就是如此辦學

我們稱為(教育選擇權) 雲林縣副縣長正在推動這個理念

雲林縣政府並不只是單單要推動華德福教育 ~而是要推動(教育選擇權)這個理念

家長與學生有了(教育選擇權) 多元教育才可能落地生根



請參考這篇文章

原文出處
瑞典教育券 落實因材施教(上)

瑞典教育券 落實因材施教(下)


以此種方式辦學 最為公平

每個學生人頭政府給一樣的教育預算 我們稱為教育卷 很公平吧

家長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 學校收下教育卷跟政府領取預算

沒有家長與學生會去選擇(辦學差的學校 教師素質差的學校 不用心教學的學校)

這些(辦學差的學校 教師素質差的學校 不用心教學的學校)自己收不到教育卷而被迫倒閉

政府不用多花一毛錢 納稅人也不用多花一毛錢 就可以獲得教育選擇權 也可以淘汰不適任的學校或教師~

apachi64d wrote:
記得上次新聞節目有做...(恕刪)


的確

所以不應該全面性的改變教育方式

應該落實把(教育選擇權)還給家長與孩子

讓家長與孩子自己選擇

swiftboy wrote:
的確所以不應該全面性...(恕刪)


工研院有人辦 華德福教育

朋友說

小朋友上過 華德福教育後
出來跟本無法適應現在外面的社會 ..

沒錯 .
台灣就是如此

有多少人會承認自學 ???
以前 念書時有人去念基督書院

當年台灣也不承認基督書院 ,
要出國
國外有承認就好拉 ..

如同軍中 的 專科班
外面承認嗎 ???


華德福教育 和人本以前推教改會不會成功 ?
時間會證明一切 ..

當年人本也一堆 自以為對的

教改看到現在有成功嗎 ?

taiwan2008 wrote:
工研院有人辦 華德福...(恕刪)


我沒聽過什麼工研院有人辦 華德福??

是華德福幼稚園 華德福小學 華德福國中 還是華德福高中呢?

你聽說的人他小朋友真的有去讀嗎??



換個角度

就算讀到建中(能考上建中應該是所謂適應體制內教育的佼佼者)

還不是遇到事情就自殺(自殺算是適應社會的表現嗎?)

華德福學校招生爆滿是事實

體制內學校學生年年減少也是事實

面對事實才是上策


這個社會有人喜歡青菜 有人喜歡蘿蔔


最好的方式就是應該把(教育選擇權)還給家長與孩子

讓家長與孩子自己選擇要那一種教育


雲林縣政府在多元教育與(教育選擇權)等教育政策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華德福教育只是雲林縣多元教育中的一個選項而已

今年起會陸續有更多不同類型的學校出現在雲林縣

澳克拉河馬 wrote:
宜蘭華德福的孩子並沒有被教育怎麼應付國中基測

甚至於是基測前一周才稍微對學生說明報名國中基測相關事宜

結果 考出來的國中基測PR值仍然能夠達到全國平均值
...(恕刪)


平均值?是每個學生都是全國平均值嗎?如果是這樣,就令人擔憂了!

GDC1 wrote:
平均值?是每個學生都...(恕刪)


你放心

真正去讀體制外學校的小朋友家長都不擔心了

你要擔心什麼呢?

擔心後年起已經不存在的基測?
taiwan2008 wrote:
工研院有人辦 華德福教育
朋友說
小朋友上過 華德福教育後
出來跟本無法適應現在外面的社會 ..


我想您說的學校, 是在工研院旁邊的柯子湖華德福吧?

所謂的 "朋友說" "跟本無法適應現在外面的社會"
這樣的說詞與口吻, 很明顯都是根本不曾深入了解華德福,
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既有的判斷
(為了證實自己的孩子在傳統教育體制是安全與正當的)
所進行的攻擊性詞彙.

您所謂 "外面的社會", 指的又是什麼呢?

在科學園區取得一個安穩的工作嗎?
做個農夫?
做個門庭若市的餐廳的老闆?
做個理財專員?
做個立法委員?
還是賣FM2的藥頭?

這種沒有根據而且無聊的批判, 顯得無知.
PPC小幫手 wrote:
小弟現在33歲,初為人父,家裡小子現在才一歲九個月,但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已經在思考台灣教育的問題。
台灣教育的好壞,小弟無法做評論,因為當初參與聯考制度時抱怨不斷,埋怨為何不取消聯考,但現在又覺得聯考制度比較好。

小弟不聰明,但父母總會覺得自己的小孩很聰明,想盡辦法把我搞進升學班,我還不能有異議
記得當初進國中時,英文只會寫A~Z,國一第一節英文課,英文老師劈頭就問,第一冊唸完的請舉手,全班竟然有八成的同學舉手,英文老師接著問,第二冊也唸完的請舉手,沒想到竟然還有一半的人舉手,更令我驚訝的是,國二英文竟然還有差不多十個同學已經在唸了。

接著,英文老師還沒上課就開始了第一次測驗,沒意外,小弟以0分收場。此後,小弟的英文一敗塗地,該補的也補了,但高中聯考英文也只考了24分。父母一直認為我交了壞朋友,不認真讀書才會如此下場,但是其實是我的信心早在最初就被擊碎。不過慶幸的是,年紀大了一點後,小弟還是用破英文交了幾個外國朋友。

小弟最後還好考上了公立的高職,也順利畢業,先工作、當兵、再無恥的用加分考上私立二專夜間部,白天做相關的工作,畢業後繼續相關行業,但薪水也一直無法超過三萬,直到八年前,一個轉換工作跑道的機會(公司應該有在五百大),小弟冒險嘗試,加上一路堅持到現在,雖不是主管級,但薪水也領得不錯,超過當初的兩倍多。

所以,「別讓你的小孩輸在起跑點」這句很沒有根據的話真是害死不少人,我就是那個輸在起跑點的小孩!

講了這麼多廢話,小弟想表達的是,很多父母會有幾個觀念,雖不能說不對,但小弟無法認同
1‧想用小孩來彌補自己當年的缺憾
2‧希望小孩可以跟自己一樣好
3‧別人做得到,自己的小孩也要做得到

小弟不想成為這種父母,與其讓小孩從小就活在「比較」「分數」「名次」的環境中,還不如我們父母多用點心,讓小孩了解做人處事的道理,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

「教」+「育」才會=教育,再怎麼會讀書,如果沒家教的話,那也只是一個會唸書的王八蛋而已。
小弟希望,以後也要讓小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學習,有沒有競爭力沒有那麼重要,這輩子要活得有意義才是重點。



引用我們在華德福學校讀書會讀到的一首詩給您參考



紀伯倫

一個懷中抱著孩子的婦人說:對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先知)說: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他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們經你而生,卻非由你所造。
他們與你相伴,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非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你只能囿限他們的身體,卻無法禁錮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在明日的住所中,你即使身在夢中,也無法造訪。
你可以盡力去模仿他們,但是不要指望他們會和你相像。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會在昨日停留。
你是弓,而你的孩子是從弦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手看到了蒼茫路上的標靶,於是他用神力將你扯滿,讓他的箭急馳遠射。
你應在射手的掌中感到歡欣;
因為他愛那飛去的箭矢,也愛靜存於掌中的彎弓。




紀伯倫『先知』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s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taiwan2008 wrote:
小朋友上過 華德福教育後
出來跟本無法適應現在外面的社會 ..


我們家孩子一直都是念體制外學校, 老大在小五以前是在北埔的大坪國小(雅歌實驗學校).
這麼多年以來, 這種論調我真的聽到耳朵都快爛掉了.

講適應力, 你要放山雞去適應牢籠, 當然是很困難.
問題是, 對雞來講, 整片山野是"社會", 還是哪窄窄的牢籠才是"社會"?

其實, 說什麼無法適應外面的社會, 意思是指昇國高中的時候,
沒辦法適應都為考試而存在的求學環境吧?
隨便舉幾個例子, 都可打翻這種無聊的論調.

最近有一個新竹高中的學生, 自己主動去申請到美國交換學生的新竹區唯一名額.
這個孩子就是大坪的畢業生. 而大坪一屆畢業生是不到20人的.
當然, 並不是每個體制外學生都是這麼優秀, 也許這個孩子還真是個特例,
但當初那些大坪畢業的孩子, 在國中時在各方面(不是只有功課)顯得比同儕優秀的比例, 的確不低.

如果當初這個孩子讀體制內學校,
每天只被壓著去上才藝班, 課輔班.
我相信他依舊是新竹高中的學生, 但埋沒在升學導向的呆板知識中,
台灣的未來就只是又多了一個(資質)優秀卻(工作)平凡的工程師.
這種優秀卻平凡的工程師, 大陸每年的產量已經是台灣的幾十倍了,
繼續這樣走, 對台灣來說, 已經是條死胡同了.

當這些父母當初都是在考試競爭下成長,
他們成功的定義就是 "考上好學校, 拿到博碩士, 找到好工作"
這個方程式, 很明顯的已經開始失效潰敗了.
因為, 現在一個前幾大的國立大學資訊科班畢業的孩子,
進園區某大公司只能當技術員(不是工程師. 而且昇工程師就像士官昇軍官一樣的困難).
而台清交畢業的博碩士, 竟然連要進該大公司當一個最基層的工程師,
做很普通的 operation job(非RD), 卻因為僧多粥少, 都還很難進得去.

學歷不高但腦筋靈活, 懂得管理與交涉, 在飲食業工作的同等IQ的一個人,
顯然投資報酬率,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都要大太多了.

如果父母們仍然一昧用過去的成功方程式硬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那將是對孩子的殘害, 甚至葬送國家的未來.

國家要搞十二年國教, 不是沒有理由的.
只是人民的腦筋已經被過去的填鴨教育都填呆了, 又被鎖國鎖到自以為是,
教育改革真的很難. 因為父母的腦筋不改, 教改是不可能成功的.

大概是16年前, 有一次我到美西出差時, 接機的是一個很年輕的司機.
在車上與我閒聊, 他說他晚上在大學商學院進修, 鑽研連鎖商店體系, 立志要開創事業.
那時候我滿腦子都是工程師思維, 覺得對方大概是書沒讀好, 只好這樣想.
過了多年後, 我自己才慢慢覺悟, 原來我只是書獃子, 那個年輕人才是聰明的.
瑞典學校採用「紅牌」規範學生紀律
【2012年3月21日大紀元記者李妮娜瑞典報道】瑞典的校園暴力問題正受到全國各地廣泛關注。由於學生恃強凌弱、不尊重教育工作者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都集中在學校紀律問題上,各地學校紛紛採取各種方式,甚至嘗試一些極端的方法來管理調皮的學生。

目前,瑞典學校在對待紀律方面沒有全國性的規章制度,但可由校長解釋一般的行為準則。 瑞典西南部Falkenberg鎮的Hjortberg小學正使用足球場通常採用的「紅牌」罰下制度管理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採取這一措施靈感來自於足球比賽,這種被公眾認定的判罰方式,應用到學生管理上效果非常明顯,教育工作者也推廣到了其它課程中。

據介紹,學生不聽課,擾亂課堂秩序將會收到一張黃牌作為警告。如學生犯錯嚴重,則會收到一張紅牌而被「罰下」課堂一段時間,校方會聯繫孩子父母。如收到三張紅牌,校方則會通知孩子家長到學校開會。Hjortberg學校校長Hultska謹慎指出「黃牌紅牌」制度不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懲罰,而是一種保障上課時間安全有效的方法。他告訴瑞典英語新聞網:「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性並改善教室氛圍。」

類似的方法在其它學校也在試行,瑞典學校的行政人員和教師均努力採取措施阻止潛在問題的發生。瑞典居民也開始支持,並幫助學校實行措施,使之更為有效。

瑞典國家教師聯盟主席Metta Fjelkner說:「廣大市民對教師在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時有必要採取行動給予大力支持。老師經常說,很難做到學生和教師都滿意,他們感到孤立無助。學生有問題的時候,教師會認真對待,但也有些教師害怕遭受私人報復。」

去年由Sifo投票公司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十個瑞典人中有六個認為政治家應該優先考慮教育存在最重要的社會問題。調查還表明,許多人認為教師在教學命令上應該擁有更大的權利,例如沒收手機、拘留不守規矩的學生等。

Nacka Strand的國際英語學校校長Donald Christian告訴瑞典英語新聞網:「擁有一個安全有創意的環境對老師和孩子都是非常關鍵的,將紀律納入拓展教學方案的考慮範疇也至為重要。」◇
-------------------------

其實瑞典也有它嚴重的問題
不要只想到那美好的一面,家長的觀念真的要改

看看12年國教,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進明校的心態就知道
不然還需要訂出這麼複雜的比序規則!!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