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

如果二戰沒有美軍介入,日本是不是肯定擊敗跟佔領中國了?!

明彥 wrote:
我只是單純的出生於台...(恕刪)

供你參考一下
 1931     4,800     3,000
    1932     1,800     1,500
    1933     2,400     2,100
    1934     1,000     800
    1935     2,700     1,900
    1936     2,500     2,700
    1937     170,000    160,000
    1938     240,000    250,000
    1939     88,000     57,000
    1940     103,000    83000
    1941     113,000    68,000
    1942     76,000    27,000
    1943     123,000    77,000
    1944     158,000    147,000
    1945     86,000    74,000
   總計     1,172,200   1,055,000
抗日戰爭在中國大陸日軍傷亡人數
這裡的數字是最小的一個(最保守的數據),不包括偽軍,全部是大和族
另外中共的貢獻很小啦,大部份是國軍

不知道200萬傷亡能證明重慶政府的地位呢?
-----------------------------------
八年全面抗戰,國軍總共傷亡三百二十一萬人,兩百多位國軍將軍陣亡,國軍抗擊著日軍的所有甲級作戰師團。同時,在中國戰場被擊斃的日軍共一百余萬人,在中國斃命的日軍將領近一百三十人.  以下是部份在中國戰場斃命的日軍將領名單極其陣亡的時間、地點、原因:

  空軍將領

  小笠原數夫,陸航中將,航空兵技術部部附,1938.9.4,孝感,事故
  寶藏寺久雄,陸航中將(追),陸軍飛行學校校長,1940.2.26,吉林,事故
  河源利明,陸航中將(追),第四飛行團長,1942.10.14,南海,事故
  中園盛孝,陸航中將,第三飛行師團長,1943.9.9,黃浦,戰死
  森玉德,陸航中將(追),白城子教導飛行團長,1944.7.25,東北,戰死
  安部克巳,陸航少將(追),第15戰隊長,1939.8.2,東北,戰死
  小川一郎,陸航少將(追),第61戰隊長,1942.6.28,牡丹江,事故
  大西洋,陸航少將(追),第8飛行團團長,1944.8.20,湖北,戰死

  海軍將領

  大角岑生,海軍上將,南太平洋艦隊司令,1941.2.5,中山,事故
  山縣正鄉,海軍上將(追),第四艦隊司令長官,1945.3.7,浙江,戰死
  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追),南太平洋艦隊高參,1941.2.5,中山,事故
  鈴木義尾,海軍中將,第三戰隊司令,1944.10.21,中國臺灣,戰死
  加藤仁太郎,海軍少將(追),朝光丸監督官,1938.7.31,長江,戰死
  和田純久,海軍少將(追),海南警備府政務局長,1944.2.6,海南,戰死
  野田六郎,海軍少將(追),第1機動艦隊機關長,1944.10.15,中國臺灣,戰死
  秋永守一,海軍少將(追),造船監督官,1945.1.27,南海,戰死

  陸軍將領
  塚田攻,陸軍上將(追),第11軍司令官,1942.12.18,太湖,事故
  田代皖一郎,陸軍中將,中國駐屯軍司令官,1937.7.15,天津,病死
  渡久雄,陸軍中將,第11師團長,1939.1.2,密山,戰死
  田路朝一,陸軍中將(追),第15師團第15步兵團長,1939.6.17,安徽,戰死
  沼田德重,陸軍中將,第114師團長,1939.8.12,山東,重傷死
  阿部規秀,陸軍中將(追),第2混成旅團長,1939.11.7,淶源,戰死
  內藤正一,陸軍中將,第11師團長,1939.11.28,安東,事故
  木谷資俊,陸軍中將(追),野戰重炮第2旅團長,1940.3.20,山西,戰死
  前田治,陸軍中將,第35師團長,1940.5.23,北平,重傷死
  藤堂高英,陸軍中將(追),獨立第14旅團長,1940.6.3,瑞昌,戰死
  大塚雄彪,陸軍中將(追),第一軍經理部長,1940.8.5,北平,重傷死
  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追),第35師團步兵團長,1940.11.28,山東,重傷死
  大津和郎,陸軍中將(追),鎮海灣要塞司令,1941.8.10,鎮海,戰死
  山縣業一,陸軍中將(追),第116師團119旅團長,1941.12.25,安徽,戰死
  酒井直次,陸軍中將,第15師團長,1942.5.28,蘭溪,戰死
  下田宣力,陸軍中將(追),華北方面軍第二鐵道部監,1943.1.26,華北,斃命
  小倉尚,陸軍中將,築城本部長,1943.9.10,中國臺灣,事故
  大橋熊雄,陸軍中將(追),華北方面軍特務部部長,1944.4.14,北平,斃命
  下川義忠,陸軍中將(追),第11軍第10野戰補充隊長,1944.4.19,應城,戰死
  橫山武彥,陸軍中將(追),第62旅團長,1944.6.11,龍遊,戰死
  木村千代太,陸軍中將(追),第59旅團長,1944.6.11,河南,戰死
  志摩源吉,陸軍中將(追),第68師團第57旅團長,1944.8.6,湖南,戰死
  服部曉太郎,陸軍中將,教育總監部部附,1944.8.12,黑龍江,斃命
  佐野忠義,陸軍中將,中國派遣軍軍附,1945.7.3,湖北,病死 。
  倉永辰治,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6聯隊長,1937.8.29,上海,戰死
  加納治雄,陸軍少將(追),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1937.10.11,上海,戰死
  淺野嘉一,陸軍少將,華北方面軍澱泊場監,1937.11.14,天津,戰死
  儀峨誠也,陸軍少將,天津特務機關長,1938.1.24,天津,病死
  杵村久藏,陸軍少將(追),第20師團參謀長,1938.8.2,山西,戰死
  飯塚國五郎,陸軍少將(追),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1938.9.3,德安,戰死
  飯野賢十,陸軍少將(追),第106師團第103聯隊長,1939.3.22,南昌,戰死
  山田喜藏,陸軍少將(追),第16師團第33聯隊長,1939.5.12,隨縣,戰死
  吉丸清武,陸軍少將(追),戰車第3聯隊長,1939.7.4,東北,戰死
  大內孜,陸軍少將(追),第23師團參謀長,1939.7.4,東北,戰死
  森田徹,陸軍少將(追),第23師團第71聯隊長,1939.8.26,東北,戰死
  山縣武光,陸軍少將(追),第23師團第64聯隊長,1939.8.29,東北,自殺
  酒井美喜雄,陸軍少將(追),第23師團第72聯隊長,1939.9.15,齊齊哈爾,自殺
  小林一男,陸軍少將(追),騎兵第14聯隊長,1939.12.21,綏遠,戰死
  中村正雄,陸軍少將,第5師團第12旅團長,1939.12.25,廣西,戰死
  秋山靜太郎,陸軍少將,某旅團長,1940.1.23,山東,重傷死
  佐藤謙,陸軍少將(追),第33師團第214聯隊長,1940.3.2,江西,戰死
  岡本德三,陸軍少將,第23師團參謀長,1940.5.13,齊齊哈爾,被殺
  吉川貞佐,陸軍少將,華北五省特務機關長,1940.5.17,開封,遇刺
  井上官一,陸軍少將(追),參謀本部部附,1940.11.28,宜昌,戰死
  上田勝,陸軍少將(追),第37師團227聯隊長,1941.5.13,山西,戰死
  楠山秀吉,陸軍少將,獨立17旅團長,1941.12.3,徐州,事故
  森本秀應,陸軍少將(追),興亞院聯絡部調查官,1942.3.24,江蘇,事故
  副島太郎,陸軍少將(追),第24師團90聯隊長,1942.5.21,錦州,斃命
  藤原武,陸軍少將(追),第11軍高級參謀,1942.12.18,太湖,事故
  淺野克己,陸軍少將(追),第23軍高級參謀,1943.5.14,廣東,戰死
  仁科馨,陸軍少將(追),第40師團第235聯隊長,1943.6.1,湖南,戰死
  黑川邦輔,陸軍少將(追),第56師團參謀長,1943.6.28,_定 戰死
  清野亨作,陸軍少將(追),築城本部陸地測量部課長,1943.9.10,中國臺灣,事故
  布上照一,陸軍少將(追),第116師團第109聯隊長,1943.11.23,常德,戰死
  中_護一,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6聯隊長,1943.11.25,常德,戰死
  細谷直三郎,陸軍少將(追),第1師團工兵第1聯隊長,1943.12.19,東北,戰死
  門間健太郎,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18聯隊長,1944.2.29,長江,戰死
  小金澤福次郎,陸軍少將(追),工兵第7聯隊長,1944.6.19,黑龍江,戰死
  半田伊之柱,陸軍少將(追),鐵道兵第2聯隊補充隊長,1944.6.29,東北,斃命
  和爾基隆,陸軍少將(追),第116師團第120聯隊長,1944.7.13,衡陽,戰死
  大橋彥四郎,陸軍少將(追),第3師團第18聯隊聯隊長,1944.7.25,湖南,戰死
  佐治直影,陸軍少將(追),第39師團參謀長,1944.7.27,湖北,戰死
  藏重康美,陸軍少將(追),第56師團第148聯隊長,1944.8.16,雲南,戰死
  楠野豐重,陸軍少將(追),第58師團第148聯隊長,1944.9.8,雲南,戰死
  鈴木真雄,陸軍少將(追),關東軍高級參謀,1944.12.24,東北,戰死
  島村矩康,陸軍少將(追),大本營參謀,1945.1.15,廣東,戰死
  與野山壽,陸軍少將(追),第34軍兵器部部長,1945.2.9,湖北,戰死
  吉川資,陸軍少將,第59師團第35旅團長,1945.5.7,山東,戰死

  在眾多的被擊斃的日軍將領中,除了阿部規秀 之外,便幾乎再也看不到哪個是被共軍擊斃的了
Soong wrote:
不算宣戰,算是偷襲。...(恕刪)


所以偷襲完之後,美國向日本宣戰了...日本也有向美國宣戰嗎?如果日本都一直不宣戰,就不算打仗了?

邏輯好像不通吧...除非有單方面宣戰就算...那怎麼還有人一直說日本一直沒宣戰的呢???

本樓真的是日本皇民加大陸憤青和台灣志士的大混戰..




轉貼這應該不會侵權吧..
hudayaniu wrote:
在中國戰場被擊斃的日軍共一百余萬人...(恕刪)

不知道您的資料出處為何?那份資料有些問題:
1.台灣戰死的日本將領,為何歸入戰死中國戰場?
當時台灣是日本領土,算是美日太平洋戰爭的戰場,美國人攻擊的戰果,也算國軍?
2.裡面有些病故或事故身亡的日本將領,也歸於【中國戰場被擊斃】?
3.除了戰爭初期上海之役外,國民軍和日本幾乎沒有海戰,
那些死亡的日本海軍將領(死於南海或海南),是被英軍幹掉,還是被國軍的艦隊(有這東西嗎?)擊殺呢?

國民軍向來很喜歡誇大戰功。這裡有另外一份參考資料: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遊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鬥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http://www.funf.tw/Article_Content_theme_68_id_15189.htm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liu1120_3 wrote:
本樓真的是日本皇民加...(恕刪)


哈哈哈~我看那行字一直由左到右唸~怎麼唸怎麼不順~後來才想到那年代都是右到左...
liu1120_3 wrote:
本樓真的是日本皇民加...(恕刪)


哈哈~ 非也 非也~
只是大家心中有不能說的秘密
所以談論中日有關的問題難免立場差異太大
大陸仔的發言至少不符合小弟心中對憤青的定義啦


mmnnoo wrote:
日本和中國只是兩個小孩在東邊吵架…
看門諾罕事件就知道了,慘不忍睹呀~ 當時蘇聯還在西邊頑抗德國咧~

海軍對上美國就比較有看頭。
不過程度差異還是太大,後期就開始表演射火雞了… ...(恕刪)


大大的看法小弟同意
想想也是,當時歷史老師有講
兩個日本兵佔領一個縣城
在現在看來是不可想像的
中國當時真的缺乏最基本的動員能力
一盤散沙!!!
-----------

回歸主題的假設...
日本能統治中國估計充其量也就十幾年吧

不過說來也奇怪
二戰結束還不到10年
北韓戰爭主角是中國vs美國
感覺美軍也沒有那麼屌啦---陸軍沒有擁有絕對優勢!
不知道當時再讓日本PK中國(小弟承認有蘇聯裝備)會怎麼樣
不可否認共產國家給人的印象是比較“硬”

平時沒有戰爭大家都怕死
真正殺紅眼了---看著身邊的戰友倒下
估計也就不戀生了
漢人也有武士道的
經過外族統治閹割了??
可否認為北韓戰爭中國也算舉了一次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aero1tw wrote:
所以偷襲完之後,美國向日本宣戰了...日本也有向美國宣戰嗎?如果日本都一直不宣戰,就不算打仗了?
邏輯好像不通吧...除非有單方面宣戰就算...那怎麼還有人一直說日本一直沒宣戰的呢???...(恕刪)


宣不宣戰,跟有沒有打仗是兩回事。
一個是法理宣示,外交手法,一個是實際行為。
將宣戰和打仗綁在一起,才會有邏輯問題。

(好比逆子打父親,傷害行為有發生,但如果父親不提告,法律上就沒有傷害起訴。)

美國現在也常常到處打仗佔領,可是卻沒有宣戰行為。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hudayaniu wrote:
不知道200萬傷亡能證明重慶政府的地位呢?
-----------------------------------
八年全面抗戰,國軍總共傷亡三百二十一萬人,兩百多位國軍將軍陣亡,國軍抗擊著日軍的所有甲級作戰師團。同時,在中國戰場被擊斃的日軍共一百余萬人...(恕刪)


感謝資訊, 能否告知資料引用處.
(老實說, 這個傷亡統計數只能證明日本人傷亡慘重, 並無法表示重慶政府被日本人重視的地位. )

另外,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不保證資料準確度.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03.html
根據日本統計的數位:二戰中 日軍總計戰死185萬人,
在八年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其中國共各擊斃20多萬)。
有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1萬多日軍這一戰果),
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軍擊斃(主要是諾門檻和蘇聯出兵東北兩場戰役)。
最主要的,約有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占戰爭中日軍死亡總數的64%.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與言論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使用該資料與言論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Soong wrote:
宣不宣戰,跟有沒有打...(恕刪)


完全同意您的說法。
所以...小弟質疑的是第22樓的說法:

"不好意思, 戰爭本來就是以宣戰定義.

就好像希特勒向小波波, 號稱歐陸第二強的陸軍發動戰爭,
蔣緯國也在場的戰爭,
希特勒也是先宣傳小波波有多可惡之類的.

沒有宣戰的一律不算數."

這種顛三倒四的邏輯,果然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aero1tw wrote:
不好意思, 戰爭本來就是以宣戰定義...(恕刪)


這句話是套用在政治人物和法理談判上使用,
對歷史學家和一般人類認知來說,並不成立。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 5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