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台灣的電動摩托車為什麼無法普及?

gam wrote:
除此之外還要爬坡有力...(恕刪)


其實說來說去都還是電池的問題

要大馬力, 馬達裝大一點, 相對耗電量也會增加~~問題在於"電池"

過彎甩尾, 年輕人要的是刺激還是那種引擎拉轉聲音?~~非適用於一般民眾

至於外型, 那根本不是問題吧

把一般機車的外殼套上去不就好了@@

假如電池受制於先天上的物理性質

是否以替代能源的方向思考會更符合現況

當然~~很多研究一直在執行中

比方說加水就能跑的車, 諸如此類
gam wrote:
而且爬坡力看起來真的很兩光, 還有付腳踏功能, 沒電可以用腳踩~~~~無言~~~這個功能看起來很可怕耶~~~萬一在上坡路段用到這個功能, 可能會踩到脫腸吧~~~~


腳踏的,是電動 "腳踏車" 啦,不是電動機車…

雖說電動機車爬坡力真不怎樣…

國情不同,別國容易推的東西,台灣不容易推動…

例:電動車之類的在國外會比台灣易推… 因為國外大家多住 house,有自已的車庫… 所以就自已回家後,車子接車庫裡的插頭,過一晚就充飽電,沒什麼充電的問題…

但,在台灣,有自已車庫的人不多… 住市區裡的人,有地下停車位就算很好了… 而地下停車場公共空間,要設立個人的充電設備,在電動車普及性不高前,也難推行… (應該沒人想花了幾十萬在自已社區的地下停車場自已作自已的電動車充電設備,後來因為要搬家,又要再花個幾十萬來設立同一個東西吧…)
1.台灣風味,造型很矬
2.電池續航力不好.
3.充電維修都不容易.
4,電池會壞更換很貴.
5,騎不快.
6,車很重,沒電會牽車累死.


50%以上問題在電池.



YOUTUBE頻道:阿欽愛旅遊 www.youtube.com/c/chintravel
我家中本來有一台電動機車
樣子很像以前的"兜風"
剛買時
每天騎完後
晚上只要插插頭充電就好
可是不知為何
越騎越沒力
想要去給當時買的店檢查
但騎不到那裡就快走不動了
而且騎道地下到時
下坡一切正常
上坡卻快被騎腳踏車的國中生八過
全油門不到30公里
後來就漸漸沒騎
直到最後把他報廢了
因为台湾兄弟太有钱了,都是牛逼的摩托车和汽车,不需要电动自行车。

黃色乳牛 wrote:
小弟這幾天待在上海,...(恕刪)
黃色乳牛 wrote:
小弟這幾天待在上海,...(恕刪)


1. 續航力

2. 跑不快

3. 政策(這是最失敗的....其實台灣客觀環境也不好)
3.1. 補貼
3.2. 充電站
3.3. 電池標準化 (便宜 快充 快拆 大小電池相容 且可疊疊樂 ....最好跟手機 or NB 一樣)

3.3. 補充
歐洲已規定手機充電需 USB +5V 相容
NB AC Power adaptor 相容性高
古代手機 現代NB 大部份可選 厚電薄電(池)

JJ8009 wrote:
腳踏的,是電動 "腳...(恕刪)


我是到電動機車行問的, 確定是電動機車, 那個踏板真的是沒電腳踩用的.....

不過他們說什爬坡幾度, 真的很難判斷我們平常的坡是幾度耶, 像興隆路轉萬芳社區那一段路好像就超過那個規格了, 豈不是爬不上去, 台南這邊應該是還好大多是平路, 但是我上班來回約50公里, 規格上一次充電是40~60公里. 如果電池蓄電量變差, 豈不是連一天都不夠用.....要不然我覺得3萬上下可以買來代步是很不錯的選擇.

但是, 用鉛酸電池會比較環保嗎? 如果用鋰電好像要加好幾千元.
在這裡抱怨電動車動力不夠的純粹在扯淡,在大陸買的電動車有動力和速度限制,所以如果原樣賣到臺灣來可能不夠用,但是如果臺灣沒有速度限制,電動車廠把速度做到100km都沒有問題。 我覺得電動車臺灣發展不起來的原因在於已經有汽油車廠的龐大利益階層存在。
wupaa wrote:
在這裡抱怨電動車動力不夠的純粹在扯淡,在大陸買的電動車有動力和速度限制,所以如果原樣賣到臺灣來可能不夠用,但是如果臺灣沒有速度限制,電動車廠把速度做到100km都沒有問題。

大陸正常銷售的電動機車一般是價位折合台幣1萬2-1萬8的車子,最高極速確實是35-45之間。因為大陸很多地方有規定車速高於20的就不能銷售,所以車子內部有根接線,接上就<20,拔掉就35-45。
大陸的趨勢是原來騎機車的基本會換汽車,原來騎腳踏車的現在會換電動機車。市區內通勤,電動機車速度比機車稍慢,但遠比腳踏車快,而且養車的費用基本等於0。每隔1年半換次電池就可以了(費用大概台幣1500-3000,根據原來電池大小不同).
我覺得重點是台灣的道路充滿了越野賽車的刺激~~
你騎著電動車上下2座橋看看,我想應該單趟就沒電了吧....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