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鐵的工程速度是台北捷運內湖線的21倍?

sss5780tw wrote:
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恕刪)


你誤會了,吵要不要建,吵要中運量還是大運量...這些都在動工之前,我計算的是從開始動工日算起

1990年4月7日:內湖線11座車站位置及路線確定。
...
...
1993年6月30日:捷運局評估松山機場大眾運輸使用率後,否決松山機場站設置計畫。
1993年8月20日:捷運局宣佈內湖線1994年中發包,1998年完工通車。
...
...
1994年8月23日:捷運局宣佈內湖線仍將採用中運量系統;內湖居民發動連署,反對中運量系統。
1995年1月23日:捷運局長鄧乃光認為馬特拉VAL系統仍為中運量系統考慮選項。
...
...
2001年8月1日:行政院審議通過於內湖線增設松山機場站。[3]。
2001年9月26日:內湖線12座車站命名確定。
2002年5月23日:內湖線地下段土建工程開工,由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日商鐵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聯合承攬得標。
讓我想起一句話

沒有馬特拉 我們自己拉
我第一句有寫到是"人"的問題!


細節當然不能寫太多,當做純聊天,嗑虎爛就好!


genius_andy78 wrote:
讓我想起一句話沒有馬...(恕刪)


應該是 "馬特拉不拉, 我們自己拉"

不過最後拉成了, 出了口怨氣.
更有趣的是既然拉成了,後任居然很爽快的賠了天價給馬特拉
而且一毛不減,不用上訴﹝話說東星的就.......﹞
大概因為都是「同姓」的關係吧
shinakirai wrote:
2002年5月23日:內湖線地下段土建工程開工,由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日商鐵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聯合承攬得標。...(恕刪)


可是看實際施工, 似乎不在這個時間點開始。

以地上物施工進度來看, 似乎很快。

在下是沒有很注意其工程進度, 只是每次經過時會看, 但感覺是來的比木柵線來的快多了。

純粹為個人觀感, 勿筆戰。

而且前面大大說的也有道理, 野外施工跟市區施工, 是有其差距的。
shinakirai wrote:
每天經過台北市捷運施...(恕刪)


==================
這個勒.....算進度不能用公里數來算......這樣會失真耶!!

一般來說都是用預算執行率來推算進度。不過說真的,內湖線遇到的狀況真的比較多。

光是吵採用高架還是地下化就不知道延宕了多久。又因為增加了穿越松山機場的規劃,使工程增加了更多困難。更增加跨單位協調的困擾。

遭遇未預期管線或是地下箱涵更是進度殺手,光是辦理管遷會勘,這個界面就非常複雜,不是你要遷移就遷移,還要其他單位配合(如中華電信、自來水公司、大台北瓦斯等等)。

還有木柵線與內湖線機電整合問題,因為系統不同,所以機電整合更是麻煩。

當然BOT案確實有它的好處,政府單位的介入力比較少,使得施工與設計規劃比較容易整合,但是缺點就是它的弊案就比較容易衍生!

其實臺灣的公共工程真的做的很辛苦,大家都拼命的趕工,現在政府好像又公告假設進度落後多少趴,就要辦人!立意是好的,但有沒有想過如果全部都是只管進度,那它的使用壽命能夠剩多少??老是用最低標得價,政府給錢又摳的要死,工程能夠做的有多好??這下好了,以後工程大概就只管衝進度,品質誰管你啊!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