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在醫界的前輩以及眾多的版友 到底是如何看待在國外習醫的學子呢?

commo9 wrote:
從人生命中尋找救人濟世的熱誠


即便是美國,醫療工作所需要的同理心與慈悲心仍然是通識裡面非常需要被教育的
這些在校園裡是學不到的,必須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來得到

所以要說先在校園裡過了四年就會更成熟,我個人卻覺得在醫學院裡多兩年的養成教育,可以更有時間讓醫學生體會醫者的心。

目前本國的醫學教育會有實際病人 demonstration 的課程,授課的老師帶著自己的病人在學生面前用很長的時間去分享他們的病程,這個課我帶過兩三次,我覺得那些病人展現出來的生命力,每每還是讓我動容。

在大學校園裡過了四年,之後也許在實驗室再過了三年五年,這段時間除開課業,真的有看到人群嗎?然後再拿 MD,這樣你的醫學生生涯都在繁忙的課業中度過,我們知道四年制後醫的學業又比六年更重,我無法想這樣繁重的課業會對一個人的救人熱誠助益多少。

人並非多活幾年眼界就會開,有計畫的養成教育才是訓練醫師醫人醫德的關鍵。
坦白說,我的感覺是。

有沒有醫德,同理心,這些是教不來的。
個人天性居多,稟性純良的人就是稟性純良,
生來就是愛走偏鋒的人,給他在多東西還是打混摸魚(我就是)

我帶過的clerk, intern, R, 我覺得能教的想學的他就會學。
不能教自己為在天頂上的怎麼說都沒用。

主治醫師也是,都一把年紀了,你希望他們哪天突然變的敦厚?
怎麼可能。

人的發展和心胸在自己的修為和造化。
別人是幫不來的。
三年的旅行結束,一切都該歸於平淡 關於這三年,http://blog.chiels.org and http://www.msf.org.hk
長遠來看 我怎么覺得
因為小波醫師的出現 造成現在的競爭
將來台灣的醫療品質應該會更向上提昇才對
就像當初老美歧視小日本的做的車
結果現在歐巴馬居然告訴這些車廠 準備"安心上路"
考駕照上的小冊寫著 "轉彎前30公尺" 就要打燈囉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