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請你告訴我為何台灣醫學院畢業的臺生程度那麼差?天天上電視新聞?看超音波看快10次卻總是看不到胎兒殘障?

哇..

有人一桿子打翻一船人

全部在mobile01有發文章的都被列入了

swiftboy wrote:
我太太去產檢(一般產檢 除掛號費外無另外支付費用)
為什麼歐洲回來的醫師就是有耐心花30~40分鐘慢慢等胎兒轉換姿勢 列印了10多張照片 到我太太滿意再停止

一個人看30~40分鐘,
一天大約可以看個10來個吧,
這在台灣可行嗎?
我上次去某大醫院掛骨科,
隨便一個醫師當日門診量都是破百的,
門診量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一個門診光上30~40分鐘,
是不是就意謂者當地病患要掛到號相當困難?
還是在台灣上醫院太方便了?
相信再差也比波蘭回來的好吧
swiftboy wrote:
你告訴我為何台灣醫學院畢業的臺生程度那麼差??
天天上電視新聞??????
看超音波看快10次卻總是看不到胎兒殘障????

歐.....台灣醫界標準答案又是少數害群之馬是吧..

台灣醫師不是一年才1200個.......怎麼每年都有那麼多害群之馬出現在電視新聞阿......
如果害群之馬那麼多(那麼多應該稱為常態了吧)......應該代表台灣整體醫學院教育出了大問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實上是我對歐洲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印象是:
我太太去產檢(一般產檢 除掛號費外無另外支付費用)
為什麼歐洲回來的醫師就是有耐心花30~40分鐘慢慢等胎兒轉換姿勢




你這人很奇怪耶.....

護航波蘭學生有必要貶低台灣學生嗎?

那你發誓永遠不要去看台灣醫生吧!

就在這兒發誓讓大家看看你的真誠吧!

還有,最好公布一下你的真實姓名,好讓台灣醫生記得不要幫你看診啦!

不要在這罵人,又偷偷去看台灣醫生啦!


趕緊公布你的名字啦,趕緊發誓不看台灣醫生啦!你不敢的話,還罵什麼罵呀?
ncvt wrote:

一個人看30~40分鐘,
一天大約可以看個10來個吧,
這在台灣可行嗎?
我上次去某大醫院掛骨科,
隨便一個醫師當日門診量都是破百的,
門診量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一個門診光上30~40分鐘,
是不是就意謂者當地病患要掛到號相當困難?
還是在台灣上醫院太方便了?





有何困難
產檢又不是臨時決定的 從懷孕初期第一次產檢以後就可以排時間約診了
而且該醫師有看夜診 我曾經陪老婆去看夜診到晚上11點半
我還問醫師他那麼晚怎麼回家 他說沒關係他住醫院宿舍........
看看人家的服務態度.......再看看台灣醫學院教出來的呢??

蘋果妹2008 wrote:

你這人很奇怪耶.....

護航波蘭學生有必要貶低台灣學生嗎?

那你發誓永遠不要去看台灣醫生吧!

就在這兒發誓讓大家看看你的真誠吧!




抱歉歐
我說的都是親身經驗與新聞公開報導事件
那一件不是事實呢????????

還有我現在都去天主教 基督教締醫院看診
他們很多連院長都是歐洲醫學院畢業的歐
阿玩 wrote:
相信再差也比波蘭回來...(恕刪)


天阿~~~~~~~
那下次你要拔牙可以去找那個台灣醫學院畢業然後拔錯牙還塞回去的醫師看診
來表示您有多信任台灣醫學院畢業的醫師
小弟在28歲時 , 一個人在台北工作...
因為脊椎軟骨突出 , 壓迫神經 ...
那時痛不欲生...

去王先生的長X醫院看醫生 , 照 X 光 , 驗血 , 驗尿 ...
都很正常...
後來醫生竟然問我 : "你當完兵了沒"
小弟只好自己上網查詢...
有看到脊椎的問題 , 可以照核磁共振...
就跟醫生提說 , 該做的檢查都做了 , 都看不出問題 , 是不是可以照核磁共振...
結果醫生回答我說 :
"核磁共振是有健保給付 , 但是如果照了沒發現有問題 , 醫院是需要寫報告的 , 也可選擇自費 , 費用兩萬多元"


由於在長X耗了一個多月 , 都沒能找到問題...
最後只好求助家人的幫忙...
由於親戚在地方上跟醫院的院長熟識...
在看醫生的過程備受禮遇...
從看醫生 , 照核磁共振 , 看片解說 , 安排住院開刀 , 差不多也才一個多小時...

我想大家在相信專業的同時...
還是花點時間 , 多去找其他的專業詢問...
這樣才能更確實的保護自己...






swiftboy wrote:
為什麼歐洲回來的醫師就是有耐心花30~40分鐘慢慢等胎兒轉換姿勢 列印了10多張照片 到我太太滿意再停止...(恕刪)


請問是哪家婦產科??可以介紹一下嗎??健保掛號150可以嗎???
依照台灣健保制度
一次產檢耗費40分鐘醫生根本不用賺錢了

很多人很喜歡用崇高的道德觀來放大醫生作為
但事實上不管任何行業其本質就是要賺錢
在投資報酬率不平衡的狀態下來要求所有醫生擁有高水準高品質高道德根本就不切實際

在台灣想要擁有好的醫療?
不通過健保
自行付費的醫療水準都是高品質的
老話一句
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