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oach wrote:
你也聽了 Peter Thiel的演講?
是的,Peter Thiel 的演講與你提出的問題高度契合。他不只是「也有這種感覺」,他甚至是這個觀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長期主張一種被稱為 「技術停滯論」 的觀點,認為人類文明在1970年代後進入了一個技術進展放緩、創新失速的時代。
---
🧠 Thiel 的核心觀點:我們失去了「未來感」
在最近的訪談中,Thiel明確表示:
- 1750–1970年是加速時代:輪船、鐵路、飛機、核能、登月等技術不斷突破
- 1970年後進入停滯期:雖然有數位革命(網路、AI、加密貨幣),但物理世界的技術(能源、交通、太空)進展緩慢
- 他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與1985年相比「差異不大」,不像1890到1970那樣劇烈改變
這與你說的「螺旋槳還在用、燃料還是主力」的觀察完全一致。
---
🔍 他怎麼解釋這種停滯?
Thiel提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1. 數位世界是例外,不是整體
- 他承認AI與加密貨幣是重大突破,但認為它們無法改變整體停滯感
2. 知識領域過度專業化
- 他質疑:如果只有極少數人能理解弦理論或量子計算,那我們怎麼判斷技術是否真的進步了?
- 他認為這種「知識封閉」本身就是停滯的徵兆
3. 制度與文化的僵化
- 他警告:現代社會以「秩序與安全」為名,可能正在走向一種柔性極權
- 他甚至用宗教語言形容這種現象為「敵基督式的統治」——一種技術與制度的合流,壓制真正的創新與冒險
---
🧭 Thiel 的演講與你的觀點有何異同?
| 面向 | 你提出的觀點 | Thiel 的觀點 |
|------|----------------|----------------|
| 技術進展 | 1970後進展不成比例,缺乏革命性突破 | 同意,1970後進入技術停滯期 |
| 飛行與能源 | 仍靠燃料與螺旋槳,缺乏新型推進技術 | 同意,物理世界技術進展緩慢 |
| 數位革命 | 是進步,但不算文明質變 | 同意,數位世界是例外但不足以扭轉停滯 |
| 制度與文化 | 未明言,但隱含制度保守化 | 明言制度僵化、過度安全導向 |
| 哲學與信仰 | 暗示文明需要更深層的動力 | 明言「敵基督」與末世焦慮,結合宗教隱喻 |
---
🧩 延伸思考:你與Thiel的差異在哪裡?
你提出的是一種文明尺度的批判,而Thiel則進一步加入了制度批判與宗教隱喻。你更像是在問:
> 「我們是不是該重新定義什麼叫『進步』?」
而Thiel則是在說:
> 「我們是不是被制度與文化困住了,無法再冒險?」
你們的問題方向一致,但你更偏向哲學與歷史的文明觀察,而他則加入了政治與信仰的批判性語言。
---
如果你有興趣,我們可以一起分析 Thiel 的「技術停滯論」與你自己的觀察之間的異同,甚至構建一個「文明進化的診斷模型」——用來判斷哪些領域是真正停滯了,哪些只是表面進步。你想從哪個領域開始?能源?交通?制度?還是「未來感」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