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輕時因為某些際遇,守過精神病院那裡面是真正住著一群嚴重的精神病患值班人員外面都是隔著鐵窗,因為怕這些病患會忽然發作.攻擊我認為嚴重的精神病患,可是比社會新聞的歹徒更危險,因為精神病患的思考邏輯可不是普世價值那套框架常人覺得不敢.不可能,精神病患可能下一秒就做出來了,如果是壞事那就完了,所以值班櫃檯才會用鐵窗圍著
疫情那幾年的時空背景......大概不少人是:有~嚴重,無~有....接著而來的通膨,日子又更不好過.....壓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來......就看精神疾病的定義標準了.....只會多,不會少......
路跑一哥 wrote:我認為嚴重的精神病患,可是比社會新聞的歹徒更危險,因為精神病患的思考邏輯可不是普世價值那套框架常人覺得不敢.不可能,精神病患可能下一秒就做出來了,如果是壞事那就完了,所以值班櫃檯才會用鐵窗圍著我年輕 依據副作用:死亡這本書的說法,很多也是吃藥吃出來的,因為藥吃久了神經就損壞有個案例是老人退休,從呼風喚雨的主管變成退休無用老人,心裡難免不適應因而感到憂鬱,原本是正常心理反應,被媒體行銷所騙去看精神科醫師吃百憂解。這藥只有很短暫的緩解效果,之後老人就開始變得性情古怪情緒極端,回診時跟醫師抱怨,醫師很典型反應,根本沒理會病人現況,繼續依原本處方開藥。有天兒子回家探親,發現家中血跡斑斑一片狼藉,原來父親把母親殺了。因此兒子把藥廠告上法院,說父親原非如此,吃了藥才變得如此恐怖。作者身為禮來前總經理,知道百憂解在測試階段就曾讓年輕女學生上吊自殺,因此提供證據幫忙打官司,最後庭外和解藥廠給錢消災,庭外和解好處是證據不會流入法律系統紀錄,藥廠可以繼續賣藥。但作者覺得這些證據因此消失,實在太可惜,才寫成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