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暖氣是不是可以完全取代暖器

喬大叔 wrote:
反過來說...是夏天...(恕刪)

熱泵有2熱交換器(冷媒管+葉片),一高溫一低溫,高溫側放熱到室內就是暖氣,低溫側從室內高溫吸熱便是冷氣
如果冰雪天戶外溫度低於熱交換器的溫度,葉片便無法吸收熱能,空調也就無法釋放熱能於室內
冷暖氣機確實是更優的選擇, 冷暖氣機比傳統暖器更節能,有助於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冷暖氣機可以提供更舒適的室內溫度環境,無論是夏天或冬天。雖然冷暖氣機的初期購置成本可能比冷專冷氣略高,但長期使用下來,可以透過節省電費來回收成本。
chenyifu546 wrote:
我上一個租屋租了快一...(恕刪)
房東搥心肝 電價韭菜沒割到
jedijack

冷暖氣的製暖效率高,開暖氣比冷氣還省電!

2025-01-08 16:28
我在北美冷氣是單顆很大的熱泵,
冷氣管佈在每個房間天花板,
缺點是中央空調一開屋內全部區域都會送冷氣,
無法獨立控制冷氣想送到哪一區。
熱泵是可以提供暖氣但因為無法控制區域所以沒在當暖氣機使用。

真正在用的暖氣是走地熱,
實際上是熱水走地板下的銅管,
冬天的時候地板特別是磁磚踩起來溫溫的很舒服,
而且個別房間區域可以獨立控制溫度調節。
暖氣系統是吃天然氣燒熱水,
實務上比電暖系統有效率且比較省錢。
一般插電型的電暖器耗功大且溫暖空間有限,
通常只能用在想單一溫暖小房間用。
其實室內有時候不太冷,出去受風吹才受不了
mark0826

以前在宿舍,開三台電腦打遊戲,即使寒流來房間內都有30幾度

2025-01-09 15:21
其實物質的絕對熱含量無法直接由溫度推算,即使室外氣溫低,但氣體分子中還是有內能,只要比冷媒的沸點高,熱能就會被冷媒吸收,然後在壓縮過程再放熱,所以冷暖空調在大部分地區還是有用,也就是熱泵原理,但可能考量能源利用效率,對某些地區而言直接燃燒取暖或許更快

空調、還有引擎,都算是熱力學應用集大成的超重要代表作,一般國高中普物可能很熟悉牛頓力學,對熱力學比較陌生,但熱力學卻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學,也是推動工業革命的重要推手
前面有網友堅持他在北海道的旅店裡、外面下雪也吹暖氣空調,

我找了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他吹到的大概率不是熱泵搬進來的熱,

請不要砲我找對岸文章,因為台灣少有人會遇到這種事並寫文分享。

================================
https://www.sohu.com/a/627941537_121123872

为什么下雪天气空调制热效果差?

空调是所有人最喜欢的电器,它可以带来温暖;
但也有很多用户很头疼,因为空调有时开了没有反应,有时开了热量也不够,到底是怎么了?

1、为什么天气越冷,制热效果越差?

答:主要是因为天气越冷,室外温度低,空调制热从室外空气环境中吸收空气的热量的难度加大,导致制热效果相对较差。

2、为什么在-5度以下,建议改用其他设备制热?

答:冬天空调制热时,空调通过室外机换热器(即冷凝器)吸收室外空气的热量,再通过室内机的换热器(即蒸发器)把热量输送给室内。同时在制热时,室外机换热器是作为蒸发器使用, 当室外温度低于-5度时,冷凝器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温差就会接近于0。故而没有了换热效果,因此造成空调整体的制热效果差,甚至是不能制热。因此需要启动空调的辅助电加热功能,或者采用其它的供暖设备。

3、空调器为什么要化霜?

答:在冬天制热时,由于室外机换热器(即冷凝器)的蒸发温度低于零度,会使流经冷凝器的 室外空气凝结在翅片上并结霜,结霜会影响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以及空气的流通量,从而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空调的制热效果必需要进行除霜工作。
台灣平地氣溫雖沒有到0下,但北部會下雨,人家國外下雪還能賞雪堆雪人,但台灣就是又冷又濕,這種時候開啟暖氣空調順便除溼真的超好用,而且也沒冷到說室外熱能不足無法有效運用熱泵,不至於到需要靠燃燒取暖的地步,所以買冷暖空調真的很適合台灣

早期大多數人會想說台灣溫度沒到0下所以買冷專就好,冬天再買個電暖器,但其實冷暖跟冷專的硬體原理都是壓縮機,成本沒差多少,隨著傳統冷氣逐漸汰換成變頻,未來冷暖應該也會更加普及
樂觀樂觀 wrote:
台灣就是又冷又濕,這種時候開啟暖氣空調順便除溼真的超好用,而且也沒冷到說室外熱能不足無法有效運用熱泵,不至於到需要靠燃燒取暖的地步,所以買冷暖空調真的很適合台灣


台灣的多數環境裡使用冷暖空調的確是最佳解,

但自身住過山區,記得在寒流來、室外約5、6度時,

暖房效能會下降到有感,但還是有暖氣、只是不夠暖,

所以山區的朋友除了冷暖空調,可以再考慮加個備援設備。
如果只是說在台灣的話應該是可行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