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季節的台語要怎麼發音

靠邊滾 wrote:啥度(恕刪)

修度

相遇
偶遇
...

所以用相遇這個詞,很容易就知道台語怎麼講,硬要用邂逅,可能就要想破頭。
台語應該是"節氣"的台語發音!
靠邊滾 wrote:
我意思是指這個詞彙用台語要怎麼表示,或發音?
印象中,台語沒有季節這個詞彙
難道閩南人當年沒發明季節這個字彙?

我聽說劉備講的話,他的發音方式就是閩南方式,是那種沒捲舌的

曹操蕯垢來啊…
曹操蕯垢來啊…

醬。
台語有春夏秋冬...
但, 在說夏天時會說"熱人"...
冬天會說"寒人"...
並不會特地說夏天冬天吧...
季可以唸成鬼
喬大叔 wrote:
台語有春夏秋冬...但, 在說夏天時會說"熱人"...冬天會說"寒人"...並不會特地說夏天冬天吧.


這是下港人的發音

不然我問你

秋天跟春天你們北部人怎麼講?

秋郎?春郎?

北部人的台語被國語融合太多了

所以會直接國翻台
靠邊滾 wrote:難道閩南人當年沒發明季節這個字彙?

年有四時。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論語陽貨篇:『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中元普渡祭文:『四時無災』

硬要文謅謅的『在春天這個多雨的季節』,閩南語『在春天的這個雨水卡多的時節』

再來『清明時節雨紛紛』

所以『時節』、『四時』比較貼近傳統閩南語的詞彙。
靠邊滾 wrote:
這是下港人的發音

不然我問你

秋天跟春天你們北部人怎麼講?

秋郎?春郎?

北部人的台語被國語融合太多了

所以會直接國翻台
熱與寒是感受...
不能拿來對比春和秋啊...
我聽過台語 四su季kgui/季節,無定著是官話/讀音,印象好親像是細漢時陣聽radio放送e台語新聞

以前住廈門旅社看廈門話電視新聞節目,語音用詞幾乎與細漢時陣聽radio放送e台語新聞仝一款
甚至是潮汕話新聞節目,語調與細漢時radio台語新聞也頗相似
現在的台語電視新聞語調已不同於古早radio所聽著
喬大叔 wrote:在說夏天時會說"熱人"...冬天會說"寒人"...


您講得這個對應的『寒、暑』這個簡易的劃分方式。

以寒暑來簡單區分季節,是一種非常直觀、以人類體感為核心的季節劃分方式。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寒暑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穫。
暑:適合種植、灌溉、繁忙的耕作季節。
寒:適合休耕、保養土地,或準備來年的農事。
這樣的簡單劃分,對農民而言非常實用,不需要精細計算就能依據氣候調整生產活動。

寒暑的區分也對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體現天地的陰陽平衡。
暑:屬陽,萬物生長、陽氣旺盛。
寒:屬陰,萬物收斂、陰氣漸重。

所以我們聽過避暑,沒聽過避夏吧。
Ricado wrote:
您講得這個對應的『寒、暑』這個簡易的劃分方式。

以寒暑來簡單區分季節,是一種非常直觀、以人類體感為核心的季節劃分方式。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寒暑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收穫。
暑:適合種植、灌溉、繁忙的耕作季節。
寒:適合休耕、保養土地,或準備來年的農事。
這樣的簡單劃分,對農民而言非常實用,不需要精細計算就能依據氣候調整生產活動。

寒暑的區分也對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體現天地的陰陽平衡。
暑:屬陽,萬物生長、陽氣旺盛。
寒:屬陰,萬物收斂、陰氣漸重。

所以我們聽過避暑,沒聽過避夏吧。
或許吧...
這是色夫所知道用台語在講夏天與冬天的用法...
另外...有趣的是...如您所說...有避暑無避夏...
但, 卻是有避冬而無避寒的用法...
其實...有些事也不是那麼絕對...
就只是隨心隨喜與隨便罷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