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姆特 wrote:
以前在某間電源大廠呆過,跟了幾位師傅,會計算的只有一位,其他都是try error。害我一度以為計算設計無用,全靠經驗即可...
後來去另一間公司做精密儀器的電源,風氣文化截然不同,我才重新學會設計。
同樣都是工程師,好壞差很多。
其實醫師也是這樣,所以很討厭網路那堆要求盲信醫師的傢伙。
buzzbee wrote:
說得很好,與現況相符。近年大量砍必修課,把學分轉給通識,讓專業基礎時數不足。這兩年甚至把每學期18周,減為16周,更讓狀況雪上加霜。台灣學生的競爭力,非常堪慮
其實看對岸網紅張捷所言,這有種陰謀論的說法,就是貴族子弟智商不足競爭力差,為了避免與窮人子女競爭,就不停強調輕鬆教育,課程簡化,把困難度高的課程都剃除。因為難度降低,就很難區分學生智力優劣。如果學生不是聯考進去,而是靠推薦,甄試關係進去,學生貴族笨子女多,就更需要如此。
另一方面就拼命強調英文重要性,因為貴族子弟可以隨便到國外唸野雞大學,英文比較好,窮人子弟就很難。其實以AI時代而言,各種英文翻譯、口語的工具愈來愈多、愈來愈強,反而英文應該變得愈來愈不重要才對。
例如,Baseband基頻,RF射頻等等先吃掉基本所需的面積後, 再交給機構把剩餘的軟硬排,電池,I/O,Connectors,Acoustics, Thermal,Camera等等擺好定位,數位的跑一跑Matlab,PSpice,HFSS....等等,覺得 Efficiency dB 夠了就交給layout team 去拉線了. HW與EMC的人就那幾個資深的一直做,也不太會升. 反倒是其他EE team與韌體部門一直招新人,升遷成小組長也快.
沒有自己的產品(ODM也好)可以開發,年輕的就直接去做IC設計了. 半導體業也是埋沒人才的地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