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seng wrote:
今天外科醫生來會診,推測應該是缺血性大腸炎,但由於有中風的狀況,不宜開大刀來切除後接合,建議先做人工肛門繞過去!但有相當風險要我們評估![謎之音:若之前直接開刀是不是完全忽略血管鈣化的問題!]也有可能會好轉[謎之音:要好早就好了~已經49天了~不要自欺欺人了!]
目前我們家裡討論的作法:
1.要開刀應該要在一個星期內開完,不然體力會更衰弱!
2.進行營養補充~盡量提高家父體力!
3.讓家父能好好休息!由於他的大腸阻塞,胃部經常性脹氣會不停打嗝讓他無法入睡~透過鼻胃管抽氣加施打止嗝針只有兩個小時不到的效用!請醫生提供可行性減少脹氣或用安眠藥!
盼我受苦49天的父親能早點度過劫難!
看完您的文章,實在很沉重。您以家屬的立場焦急溢於言表,但其中有許多事情,以小弟這旁觀者看來,實在是誤解。
一方面先祝福您父親順利渡過這個難關,用難關形容一點都不過份,因為實在很像是缺血性腸炎(只是大腸、小腸有分別),原因其實是和中風一樣地,如果是血管鈣化造成中風,其實也代表全身的血管都不健康了,有些人是四肢的動脈先塞住了、黑掉…就得截肢的,但腸子實在是體內重要器官,切掉再接還得擔心長的好不好,會不會漏,漏了也會死人的,可是再有經驗的醫師做完手術後能做的,和家屬一樣,也只能靜觀其變。
另一方面,也為T大的醫師感到委曲,雖然平時對T大的醫師不太認同,但是從您的描述看來,其實是該做的都做了,說到開刀的時機,如果沒有出現腹膜炎的現象,晚一點開都不會有人說錯,何況您父親有中風的病史,單是麻醉的風險就高出許多。至於對您的說法前後不一實在很難免,臨床醫師的治療決定經常要參考了好處和代價,而隨著病情的變化或是會診得到新的訊息,原先預想的好處和代價就會變動,建議的治療方式當然就會變。至於風險的評估,風險對醫生來說其實只是一些數字,多少的百分比 之類的數字,對病人而言這些數字就沒有太大的意思,因為病人的命只有一條,所以醫師只能盡到告知可能性的義務以及小心謹傎。T大的醫療資源幾乎是全國最豐富的醫院了,現階段很多醫學中心都會有住院醫師人力短缺的問題,T大幾乎不可能出現這種問題,以小弟的看法,即使您想散盡家財帶父親出國醫治,過程應該和在T大是差不多的,即使在美國,醫師也是分工很細,常常要經過很多會診的。
ydtseng wrote:
雖然家父不像邱小妹妹被踢到台中,但我們似乎在貴院各部門中像人球踢來踢去[我這樣對一群醫生說]
你們難道沒有綜合科嗎[有醫師告訴我~~有!急診室!!]
我也知道你們也不會也不會承認,你們擔心東擔心西為何忽略了我父親的血管鈣化
在幾年前心臟開刀就已經發現了[之前還有醫生來問說心臟何時開刀,我直接問說你們應該有紀錄可查吧!]
現在才告訴我們是他體質問題
問題發生了~請不要在消極檢查,請多積極評估治療,除了不讓他惡化(若影響到呼吸隨時都可能進ICU),請不要忘了監控他腸子的狀況
由於他長期無法進食~~這些口服藥都停了!或許是這個原因導致,我無法斷定~只是T大顧東顧西還顧出毛病~只說是體質問題早晚會發生~~叫我們家屬跟他的朋友該說些什麼!
這些其實都是醫師做不到的事。
動脈鈣化大多是經年累月出來的,長久以來就沒有辦法有效改善(找出方法的人大概可以得諾貝爾獎)。
急診室的醫師做的事是幫病人儘快診斷出問題,儘早交給專科進一步處理,所以像您父親的病情急診室的醫師做的一定沒有病房醫師好。
除了手術和抗生素,很多內科治療其實都是支持性的。夠失望吧,我也是。
對於您父親的病情,您家裡討論的作法其實蠻有建設性的,另外請您考慮的一點是,進食(或是管餵)得到的營養都要比靜脈營養來的好,過久的靜脈注射營養容易有細菌感染的問題,所以開刀解除阻塞可能是眼光比較遠的做法。
"要好早就好了~已經49天了~"-----不用那麼悲觀,您父親其實有一定的機會可以完全復原,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