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廢棄物大量進口,本土廠商成本大增、無利可圖下,紛紛倒閉。謝和霖舉基隆為例,中小盤回收商家數從2014年起一路溜滑梯,2011年有40家,至2021年時只剩19家,逾半數腰斬。廢棄物無處可去,危機愈見嚴峻。長期關注相關議題的台南社區大學環境行動小組晁瑞光研究員指出,政府常誇稱資源回收率與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有多高;但實際上,最近在台南農地上又發現大量來自國外的廢塑料堆置,明顯不具回收價值。「別人不要的塑膠,台灣卻拼命讓它們進來,本島廢塑膠,卻沒有辦法好好回收!」晁瑞光痛陳,甚至還發現閒置廠房,慘遭堆置煉鋁集塵灰與鋁渣,地主發現要求清除後,這些有毒廢棄物又被輾轉棄置在枋寮漁塭。台灣大賺GDP,卻把污染留給下一代?☆☆☆☆☆瘋狂限制人民不准使用塑膠,但是卻瘋狂放任歐美國家把他們不要的塑膠垃圾輸入台灣!?這是愛台灣的執政黨嗎?
看來可以戒飲料了。現在飲料已經賣的很貴了。再改用紙杯勢必又給了業者每杯多漲5-10元的理由憑甚麼物價上漲都是消費者買單?店家業者賺錢都不用承擔風險跟虧損?說到底消費者不買最大。看你們沒人買還有沒本事說漲就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