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幸運,當初是結婚前家中長輩就買了房子,全額付清。那時是民國81年。就我所聽所聞,這幾年購屋者的頭期款......或多或少都是家中父母有贊助......但真正重點還是在之後30年的貸款。以現在年輕人買房子而言:好買的房子以後難賣難買的房子以後好賣縱然以後好賣也不代表不會賠錢!難賣就更不用說了......
三餐儘可能自己煮,上班族就自己帶便當。我已經是非常節儉的人,我將中華電信 網路速度砍到 16 M,我還打算想將 MOD 砍了。 // 因為我根本不看電視 XDDDDDD電視是買來給我媽媽看,現在媽媽老了也不想看電視了 XDDDDDD我每個月 所有帳單 都會記錄 花了多少錢 列表,一年用一張 A3 紙就全部搞定。然後,將一部份的錢 (扣除每月開支) 拿去銀行存定存。當然,如果,你有本事就去賣菜或賣知識。P.S. 我不懂股票,我不會去冒險 XDDDDD
作为靠自己买房子的一族,我觉得头期款很难存,但是后面的贷款真的没什么,就当作付房租,住进去过几年就发现还了不少了。头期款的话,只能强制储蓄呀。每个月一发薪水就设定自动扣款把一部分钱放进一个特别的账户,或是投进低风险的资金。需要多少钱是大概算得出来的,需要存多久也是大概算得出来的,这样你早期一点存的钱就可以做定存或是长期一点的资产搭配,后面一点的就短期一点,重点是让自己不能轻易动用这笔钱。
出社會的早(民國82年),那時台灣經濟好加班機會多,我是有班就加,幾乎是以廠為家,薪資扣除自用跟給家母的孝親費,剩下存定存、跟會、買基金,等到有天我突然開竅,把存款全去買50幾元的台積電,在120左右賣出,頭期款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