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明朝被誰滅亡的?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到孫文起義. 推出口號仍然是驅逐韃虜

孫文嘴巴這麼說,自己也是拿外國人的錢來製造動亂,先是日本人英國人贊助,後面又投靠了蘇聯。為了拿蘇聯的資金,推出聯俄容共政策,為後面寧漢分裂埋下種子
Lisa_Hsu wrote:
孫文嘴巴這麼說,自己(恕刪)

是沒錯. 毛澤東當年在湖南也拿過骷髏會的錢. 孔宋跟摩根就更過份了...

那個時期扶清滅洋只剩林則徐. 文祥. 左宗棠. 慈禧跟義和團這些人. 這些人下場....看大刀王五就知道了....

所以退而求其次. 那些拿了洋人錢但是沒忘記初衷的人已經不錯了

生在那年代. 搞革命也沒多少選擇. 更多像陸皓東林覺民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生在現在. 中國人終於要站起來擺脫洋人幾百年來的奴役制度.

結果一堆台灣人罵習是維尼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所以才會說明被清亡一說源自江南集團與華北官僚集團惡鬥內戰.

現有萬里長城大多明代修建. 山海關外留有薩爾滸時代大量明代修建長城. 巨型工程意味巨大財政拖累. 經濟是明亡主因. 才會提到江南集團.

如果版主把條件說不是戰爭打敗的不算. 那明朝亡於李自成攻入北京...

反清復明口號時間起源不清楚.

但主要邏輯應是. 唐末安西都護府斷線後. 貿易線中斷後的中原反復在北方阿爾泰族鐵蹄下. 蒙古女真皆是阿爾泰. 遠因皆源自經濟.

因此. 即使到孫文起義. 推出口號仍然是驅逐韃虜. 跟唐末時間跨度有一千年. 但是邏輯一樣

本質上驅逐韃虜跟反清復明. 是同一件事. 我是這麼看的...

抱歉. 我想再多說一句. 各位看官可知. 驅逐韃虜有多難?

都已經2022年了. 台灣還在美帝影響下過日子.選總統還要先去美帝面試.

各位說驅逐韃虜有多難?


嗯嗯,易龍飛天有歸納推背圖胡人統治,大多會用水來代表,水代表胡人在北方的方位。從30後半至59的象都沒有水圖,易龍飛天的解釋是北方的遊牧民族的氣運已結束,人類正式進入金器、火器時代。

靖康之恥


蒙古滅南宋


清朝入關



ps.後來的漢人政權太平天國有用到水,可能是其頌約有"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所以再加上水來隱喻洪秀全。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清朝
就跟現在中國一樣...天災人禍~乾旱水災,糧食大缺,再加上官員貪污,不以人民為本,長期下來官逼民反,境外勢力順勢而為!
ltelung

鬼扯蛋不累嗎? [0分]

2022-10-05 15:46
費姆特 wrote:
嗯嗯,易龍飛天有歸納(恕刪)
我看過一篇智庫文章. 就是在講水

裡面有說到豫這個字. 因為大象一天需要喝很多水. 代表以前河南不缺水. 這篇智庫引用一些殷商先秦大墓出土的考古證據推測. 差不多在唐末~五胡亂華前的華北氣候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輔佐證據唐玄宗時期一些文章考證. 當年唐朝國家財政有左右兩個. 左邊是青海甘肅到安西都護府. 右邊是江南

可見1千年前的青海甘肅到新疆. 跟現在比可能是無法想像的氣候變遷.

重點是1千年過去了. 很多跡象顯示氣候正在變遷成唐末~五胡亂華前的華北氣候那個模式. 水正在往北移動. 於是中國社科院給了北京中央建議. 跟巴黎氣候協定賭國運. 於是中國簽下了巴黎氣候協議. 之後雲南野生大象很給力. 一路往北找水找了千公里. 似乎動物知道答案.

因為氣候變遷證據顯示. 天時. 回到1千年前那個模式. 於是北京敢簽下那個世紀合約...

簽下去沒幾年. 今年德國跟法國都開始回去燒煤
小時候唸書,總是說某某皇帝施政不好,所以這樣那樣,然後就滅亡了。

長大後覺得,就是他們運氣不好吧,小冰期要來,全國 (全世界?) 糧食短缺,以當時的科技能力無法解決問題,只能看著世間動盪國家滅亡。

真心推薦氣象史,如果地球上相隔數千公里的帝國會同時滅亡,而且不只一次,很難不相信大自然比人類更有威力去毀滅帝國。
Lisa_Hsu

貨幣說有嚴重矛盾點,就是後面的朝代也不重視貨幣,為何會興起強盛?這顯然是崇洋媚外派,失去民族自信心,就啥都洋人做得對,而未仔細研讀深思

2022-10-05 18:01
sroach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因素。一個國家會滅亡一定是很多很多的原因交錯構成,但我覺得以幾百年前的人類科技能力,對全球性的天災沒有任何抵禦能力,應該是最大的因素。

2022-10-05 21:53
被清朝滅的
清朝取代明朝,但明朝皇帝又不是清朝打死的。為何會有印象是明朝是因清朝而滅亡
>>>
誰規定末代皇帝被誰"打死"就是朝代被誰滅亡的?
隨便想就有
元順帝/南宋少帝趙昺/清末帝 溥儀 都不是被敵國"打死"
問題已經錯誤, 結論就沒啥好說的....
那天西奈山頂是Enki wrote:
我看過一篇智庫文章. 就是在講水

裡面有說到豫這個字. 因為大象一天需要喝很多水. 代表以前河南不缺水. 這篇智庫引用一些殷商先秦大墓出土的考古證據推測. 差不多在唐末~五胡亂華前的華北氣候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輔佐證據唐玄宗時期一些文章考證. 當年唐朝國家財政有左右兩個. 左邊是青海甘肅到安西都護府. 右邊是江南

可見1千年前的青海甘肅到新疆. 跟現在比可能是無法想像的氣候變遷.

重點是1千年過去了. 很多跡象顯示氣候正在變遷成唐末~五胡亂華前的華北氣候那個模式. 水正在往北移動. 於是中國社科院給了北京中央建議. 跟巴黎氣候協定賭國運. 於是中國簽下了巴黎氣候協議. 之後雲南野生大象很給力. 一路往北找水找了千公里. 似乎動物知道答案.

因為氣候變遷證據顯示. 天時. 回到1千年前那個模式. 於是北京敢簽下那個世紀合約...

簽下去沒幾年. 今年德國跟法國都開始回去燒煤



嗯嗯,長安洛陽之所以被宋代之前的王朝立為首都,有個主因是在於關中平原的水源豐沛,即使以古代的農耕技術其糧食產量可以養活千萬人,再加上其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這兩個城市自然被列為首都。

從唐代中葉以後,因氣候變遷的緣故導致關中平原水量大幅下降,自然而然糧食產量也跟著下滑,所以從宋代開始就將京城移到別的區域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先撇除石油利益,美國共和黨始終認為氣候變遷與CO2無關,小烏視頻有引用一篇論文,內容是地球4億年來CO2濃度與氣溫之間的關係,研究的結果發現兩者其實無關,後來這篇研究成果變成共和黨打臉環保人士的鐵證。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