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趙構殺了岳飛和岳雲後心裡有愧,儘管謀反本來應該全家抄斬,可是趙構才饒了岳飛的老婆和其它四個兒子,僅僅是流放。
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秦檜才覺得罪名難下,糊里糊塗地說了個「莫須有」,怕萬一定了什麼罪名,下面拍馬屁的順桿子爬,把岳飛的祖宗都罵了,那可就罵得是皇帝的祖宗了。
正因為那塊盡忠報國的玉珮就是皇家之物,何鑄見了烙字才大驚,估計他以前見過這玉珮,或者在皇家內庫的帳本子上見過畫樣子。岳飛既然是皇子,要造反就絕不會交出兵權。既然交了兵權就說明無意造反。
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而且那塊盡忠報國的玉珮就是皇家之物,趙構聽了何鑄的報告才會大驚,罷了何鑄的官兒。看來徽宗可能有一批專門泡妞用的玉珮,刻的分別是什麼盡忠報國,精忠報國……一類的話。岳飛老媽得到的是「盡忠報國」那塊,而趙構老媽拿的那塊寫得是「精忠報國」,後來又給了趙構。趙構文化底子不厚,把「精忠」這兩個字又提給岳飛的大旗上去了。
正因為岳飛是趙構的哥哥,岳母姚氏才要千方百計隱瞞他的來歷。當岳飛部下有人得知這個秘密以後,岳飛的老婆才會不經審訊,馬上將該人殺掉滅口。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宋徽宗的時候,皇宮裡有個姓姚的宮女,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懷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頭兒,為了保證皇家血統的純潔,皇帝和那個女人睡過覺都會被太監登記在皇帝的起居錄上。懷孕的宮女也會被在皇家家譜「玉碟」上記載一筆。那宋徽宗是個風流人兒,一夜情之後給姚氏留下了一塊寫著「盡忠報國」的玉珮。
宋朝時期,朝廷濫殺大臣的事情很少發生,但是宮廷之內后妃爭寵卻是時時有之。有名的「狸貓換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說宋真宗無子,李劉二妃同時懷孕,真宗下詔:先生皇子者受封為後。劉妃本是假懷孕,於是收買了太監,在李妃產後以剝 了皮狸貓換下孩子,把孩子說是自己生的,然後誣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將李妃打入冷宮,直到二十年後為包公發現,把她帶回京城,並設計使她母子相認。 姚氏懷了皇子以後,就有個沒有孩子的妃子來找她談判,說你生下孩子以後過繼給我吧,我保你以後過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倆兒都吃不了兜著走。姚氏又怕又氣,搞不好那女人也會搶了我的兒子再把我幹掉。儘管嘴上不得不連連答應,她心裡卻在想別的主意
「崇寧元年十二月……出宮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宮女出宮。姚氏聽說了要放宮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幾乎全部的積蓄,買通了太監,混在那些宮女裡面,出了皇城。姚氏那時已經有七個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別人也不容易看出來。逃出開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來追,也不敢和娘家聯絡,偷偷住在個小店裡。崇寧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岳飛。岳飛將近滿月的時候,姚氏發現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沒,急忙帶了岳飛向北面逃跑。跑到黃河邊上的湯陰縣,正碰上發大水,過不去了。有好心人過來問,於是姚氏才編了個坐在水缸裡逃難的神話。問她的孩子姓什麼,她隨口就答:「姓姚」,又覺得不對勁兒,才又改說「姓岳(藥)」。
姚氏把岳飛帶大,給他取名叫「飛」。飛者非也,就是說他本來不姓岳。到了宣和年間,岳飛要去投軍,對姚氏說: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報名。報名要填家庭成員,我爹叫什麼名字?姚氏剛要說:宣和皇帝,才說了宣和兩個字,忽然覺得不對,才改口說:岳和,你爹叫岳和。
想到兒子投軍以後就有可能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熱血沸騰,要岳飛解開衣服,自己把那塊玉珮燒紅了,往岳飛背上一拍,印下「盡忠報國」四個字,還囑咐岳飛,以後見了皇帝,一定要讓皇帝看看你的這四個字。岳飛嘴上答應著,心裡也是一頭子霧水:我在皇帝面脫前光膀子幹嘛?
後來宋徽宗被金人抓走了,姚氏心急如焚,每次見了岳飛都提醒他一定要「迎回二聖」。那時宋朝經常派人去金國問候宋徽宗和宋欽宗。估計姚氏也給宋徽宗帶過信,告訴他那個逃出宮的宮女生了個兒子,現在是宋朝大將,一定要救他會來等等。那是紹興五年,宋徽宗接到信又驚又喜,一激動死了。消息傳來,姚氏悲痛欲絕,過了一年她也去世了。在臨死之前,姚氏把岳飛的身世和他講了,岳飛大驚,自己的父親竟然是皇帝,而且死在了金人手裡。自己居然是當今皇帝的哥哥,和他有同等的皇位繼承權!
岳飛覺得心裡亂得很。趙構那麼懦弱,不求收復失地,北方的老百姓們在金兵統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當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滅,建立一個富強的中華大帝國。可是趙構對自己不錯,又是自己的親弟弟,怎麼下得了手呢?岳飛越想越痛苦, 哎呀,乾脆,老子不幹了!於是才有岳飛接連兩次撂挑子,什麼官也不想當了的故事。
大陸前陣子挖到秦檜的墳.裡面有他的遺書.
上面主要是說.一堆人都說要打仗.(應該是說岳飛那夥人)
但是打仗.兵凶戰危的.最後都是百姓在苦.
所以秦檜主張要與民生息.
另外.皇帝怕岳飛功高震主.因為岳飛要迎回被擄的皇帝.
要是真給迎回來了~~那現任的怎麼辦阿~回家吃自己不成?
所以岳飛還在前線打得火熱就給叫回來了.
秦檜建議要饒一命.但是黃帝不饒.那秦檜能怎辦
他也知道岳飛是無辜的.但是老闆說要殺..能怎麼辦
老闆為了手不沾血.也為了名聲..(古代就是很注重那個名啦)
叫秦檜自己想辦法.反正人得死就對了
之後一堆人跑來問秦檜.秦檜又不能說是老闆叫我殺的
只好一肩扛下來 (能不扛嬤?要滅九族的耶)
秦檜之後只好對著滿朝文武說:
莫須有..莫須有...(因為本來就沒有~~)
遺書上還告誡他的子孫說要立刻棄官.遠離京城.或許可保一命(避風頭.跑路)
(因為搞不好老闆會殺人滅口)
也勸誡他的後代子孫永遠不要從政.
巴拉巴拉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啦~
我是覺得很合情合理啦.歷史永遠是贏家寫的.真相也永遠只有歷史知道.
可是,日子長了,秘密總有走露的時候。岳飛有個部下聽到了點兒什麼風聲,馬上被岳飛的老婆抓起來,殺了滅口。漸漸的,趙構也聽到點兒什麼風聲了。
紹興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趙榮來歸。二月,命修《徽宗實錄》」估計趙榮應該帶來了宋徽宗的遺物,裡面可能也有姚氏給宋徽宗的信。趙構一見大驚,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檜以修徽宗實錄為名,好好檢查一下所有的宮廷文件。這已經是三十多年的舊文件了,而且在戰亂中又丟失了不少。不過秦檜也是個能人,終於把徽宗的起居錄找到了,其中有:崇寧元年x月x日,帝幸宮女姚氏之類的話。玉碟上應該也 有類似的,崇寧元年x月x日,宮女姚氏有孕,後不知所終什麼的。
趙構把日子一對,正是岳飛的年齡!
秦檜又呈上岳飛的一首詩:「寶刀歌.贈吳將軍南行 :我有一寶刀,深藏未出韜。今朝持贈南征使,紫萬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試此刀, 能令四海烽塵消, 萬姓鼓舞歌唐堯。」趙構看了更是疑點重重:你岳飛已經是元帥了,怎麼還有一把亮未出來的寶刀?莫非這寶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份?「萬姓鼓舞歌唐堯,」這堯雖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了。你岳飛寫這個是什麼意思,莫非想讓我把皇 帝禪讓給你不成?這還得了,趕快殺了他吧!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估計這句又把趙構嚇得夠嗆,你岳飛收拾金國,那只是從中國版圖的一半來收拾就夠了麼,你要從頭收拾,這是什麼意思?連我趙構一起收拾了?
下半闋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也很有意思。嚴格說來,此句對仗不工。靖康是年號,應該對個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對得有點兒牽強了。岳飛在這裡是不是也別有所指,指的是國恨家仇的雙重仇恨,為臣之恨,君主被虜,為子之恨,生父被囚。當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許是:「君父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對仗雖然工整,但因痕跡太明顯,才該成了靖康恥。此滿江紅有人說是後人偽做,理由是賀蘭山在當時西夏國,離金國遠了去了。岳飛和金兵大戰,怎麼會犯這等錯誤?應該說興安嶺才對。其實,如果真是後人假托岳飛之名所做,肯定不會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岳飛此處用了賀蘭山絕非筆誤,而是這正說明了他的志向遠遠不止收復宋朝的失地,打敗金兵而已,而且要繼承漢唐的疆土,連西夏國也要滅掉。更有意思的是,岳飛在此詞中還提到了匈奴。宋朝時,匈奴早已遷移到歐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 大帥也有心建立一個橫垮亞歐兩洲的大帝國?既然一百多年以後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為什麼岳大帥做不到呢?岳飛的軍事能力不弱於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財力遠勝於蒙古。當然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但是如果岳飛的大帝國能成功的話,就不會有持續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亂。沒有亂世的可乘之機,可能也就不會有以後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