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高工跟高中比較

JasonStock wrote:
不對吧! 在廢除之前...(恕刪)
那個年代的國立五專不見得會輸給大學,所以在某些企業應徵時國立五專會比照大學任用!

到後來如果不是被教育部看不起的話為何現在會變成五專幾乎要消失了?而且當時國立專科並不多,所以讀高職的不見得是比較差,而是如果報不到國立專科的話就去讀市立高職,畢業後再拼國立二專或是四技!

在我聯考的那一年教育部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造成高中還沒分發完就開始五專的分發,導致有些原本要讀高中的都跑來搶國立專校,導致五專的分發成績全部亂了套!

而且當初我就是不想念才去讀五專,這樣至少少考一次聯考!
以前可能就想說學點技能趕快出社會賺錢,後來那代的人成了父母,辛苦賺錢累積存款積蓄,於是現在就能讓小孩經濟無虞的讀高中並繼續升學讀到大學、研究所,不用擔心學費、生活費的問題了
近幾年來,普通大學電機系的主流也逐漸偏向軟體,如程式語言、演算法、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等那些的,高中生讀了三年的國英數等共同學科,考上電機系後,可能就選些Python、ai、機器學習相關的學分,所以電機系本科生可能也漸漸的對電學感到陌生,可能只記得國高中的v=ir,而不熟悉RLC電路的電感、電容、交流電功率等等那些的(雖然現在電機系還是有硬體組,但跟選軟體相關的學生相比似乎人數比較少),反而高工基本電學對電路分析還蠻生活化的介紹的

例如交流電學分析中會用到複數和虛數(根號-1)的使用,一般人可能會很納悶-1開根號是什麼東西,不過高工電學課本有辦法口語化的解釋,不知道讀那個的8+9有沒有看懂
看看抽菸的比率怎樣?

都soc奈米製程囉

除非去做先進製程或ic設計

否則主要都軟體

不管物理或電路學有沒有通通過時?
學校的物理學跟電路學大部分都所謂類比的
但現代社會需要的很多都數位的
為什麼統計學會變顯學
就在於它有一大部分都在處理數位的問題
學校什麼時候才能跟上?
高中的英文就背的比高工多,單這項高中就贏了。
的確,出社會有出社會的要求,學歷就是門票,高中即使讀一堆國英數共同科目,看似跟工作無關,但就是個必經過程,因此現在的社會風氣都是會鼓勵國中生只要還想升學,就一律讀高中,而不用擔心一技之長的問題,漸漸的把高職變成給不讀書的8+9的地方,這現象也很難武斷的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但其實也挺單純的,反正就是如果想繼續讀大學那國中畢業就選高中,升大學再分科系這樣而已,就算對電學很有熱忱,最多也不過忍耐個三年,把高中的各個科目當自己業餘的知識,然後等大學再選電機系去深入研究自己喜歡的領域
很多理論派的
就只會學歷學歷
然後把專業技術都認為是底層工人、8+9

這些都是那些理論派教改的學者亂搞出來的
只會純理論,實務卻相差很大


一堆人還在唸到大學就有好工作
卻不知道現在技職出來,幾乎沒有找不到工作的
比大學好應徵多了

我看過太多大學研究所畢業的
空有嘴砲能力
理論很會說
實際上卻啥都不會做

電機研究所畢業的
到職半年多,連電表都不會用
板手、螺絲起子聽不懂
到職一年多,更換一個插座換了2-3個小時還換不好

電子研究所畢業的
連基本電路板零件焊接也不會


台灣這些年來的失敗教改
提升的只有學歷
競爭力不等於學力

這就是台灣的教育
畢竟業界跟學校,多少還是有落差,業界基於保密原則,不會公開所有技術給學校,因而變成學校學歷只是一張進入業界的門票,而不是把學校當成學習業界工作技能的職訓所,有些人進入業界後,就是照著公司的SOP工作,反而普物、電子學電磁學等等那些都不熟

加上現在的科技業,已逐漸電腦化導向,很多東西都是軟體程式在做,因此一些基本的動手實作、焊接、甚至三用電錶的用法等等,反而是一些所謂的高學歷生不熟悉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