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stosais wrote:時憲曆之前,中囯只有「太陽公公出來了」、「太陽公公下山了」, 沒有太陽視運動形成一個圓軌跡的概念,更沒有地球繞太陽有一個圓軌跡的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太陽視運動軌跡形成的平面---黃道」的概念。 這不是事實吧? 郭守敬的授時曆已經精確算出一年的周期是365.2425天,這是google來的授時曆推算法: 《授時曆》應用弧矢割圓術來處理黃經和赤經、赤緯之間的換算,並用招差術推算太陽、月球和行星的運行度數。或許中國古人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但是運行週期一定是知道的,誰繞著誰轉是相對概念,並不會因為搞反了造成週期估算錯誤,所以即使沒有地球繞太陽有一個圓軌跡的概念並不會造成中國古代無法算出陽曆,古埃及人應該也沒有地球繞太陽轉的概念,但是古埃及人仍可以精確到一年365天
skistosais wrote:時憲曆之前,中囯只有(恕刪) 時憲曆是定氣的方法更為精確,不代表時憲曆之前節氣是用陰曆推算,它一樣都是依據太陽運行的軌道推算節氣的日期在陰曆上的位置,並不是時憲曆才開始這麼做的。
不管平氣、定氣,都是謊言「夏曆最初採用平氣」,這句話當然是謊言。「平氣」是將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跡平均等分成24份。問題就在這裡:在時憲曆之前,中囯只有「太陽公公出來了」、「太陽公公下山了」,「太陽公公下山就休息、睡了」的概念,沒有太陽視運動形成一個圓軌跡的概念,當然也沒有地球繞太陽有一個圓軌跡的概念,更不可能有「太陽視運動軌跡形成的平面---黃道」的概念。什麼平氣、定氣,都是鬼話。就只有外國人湯若望編的時憲曆才開始把舊有24節氣重新精確對應入在時憲曆後面看不到的西洋曆上,再從看不到的西洋曆把24節氣對映到顯現在外的時憲曆。為什麼精確對應入地球繞太陽的圓軌跡的「新24節氣」一樣有加減一天的誤差?(看每年的「清明」、「冬至」的日期就可發現)那是因為以24小時為一等份,沒辦法剛好平分地球繞太陽的圓軌跡。每年會有一點誤差,配合每4年閏一日,於是產生「新24節氣頂多有加減一天的誤差」。所謂的「陰陽曆」正是從外國人湯若望編的時憲曆開始的。中囯人很擅長把後來才有的天文概念無限上綱推回他們的古代,然後騙大家「中囯古代就有」(然後呢?然後就「失傳」了。^__^)台灣很多「老師」也只能「囫圇吞」,然後在課堂上「囫圇吐」。台灣的舊教育成就了把老師的「囫圇吐」重複一遍就能得高分的學生。
skistosais wrote:不管平氣、定氣,都是(恕刪) 所以咧,你扯那麼多只是要跟大家說以後吃湯圓時要記得外國人湯若望嗎? 你還真要臉耶,人家對岸都已經上太空了,你卻只能糾結在這種小問題來滿足你那渺小可憐的自尊心,黑中共就算了,現在連古代中國也想黑,也不想想你的祖先說不定是古代的中國人交配而來的耶。 不過話再說回來,如果沒有中國老祖宗所發明的文字,你也不可能在這邊東扯西扯吧,要不然你把你在這棟樓說過的話用英文寫一遍給大家看一下?問題是你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