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需要投入很多很多的金錢的
而且有時候投入的金錢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樣
一下子就沒了
在台灣因為很多企業主不願意投入那麼多的資金來做開發
所以台灣很多生技公司淪為直銷或單純就販賣產品的公司
有些打著有研發的生技公司
其實大部分充其量只是"生物利用"而已....>.<
常常都是購買國外的原料回來再自己加東加西調整配方
就包裝成商品出去了.......
就像前面很多大大所說的
生物技術相關科技畢業生絕大多數能夠選的除了業務還是業務..
不然好一點就是產品專員(這也跟業務脫不了關係..)
唉.......
其他的像是純研發,企劃在目前台灣本土企業真的很少機會
外商則根本不會把研究開發部門設立在台灣......
每年國科會給了生技的研究單位很多研究津貼
但是真正跟產業有關的工業局的計畫案又給了生技產商有多少津貼呢??....
學界做分生的老師各個領域都有
生技技術或許很進步或許可以在很多名列前矛的SCI期刊發表
但是真正用到產業的少之又少.........
但是也不能說國內所有生技公司都是想著小投資大回饋的想法啦
像是上學期我們去參觀1家科學園區內台灣目前在做菌種的生技公司
他們就是從數以百支細菌的挑選到大量培養到製成商品都是自己來..自己研發...
據他們主管說投入了很多很多錢,目前也看到了一點成果....
但是目前還是再苦撐....
台灣做生物晶片的廠商其實目前也是遇到這樣的情形.....
從1950年生技發展開始...
到現在還不到100年....
生物技術絕對是未來將來看好的趨勢....
相信人類目前有許多尚待克服的問題將來利用生物科技或許都有辦法解決
但是這些的成果是在台灣嗎???.......
weinong.chang wrote:
另一個是例子是基因轉殖木瓜
當年基因轉殖木瓜(抗輪狀病毒)明明就可以強得先機...
後來是為甚麼讓這麼好的機會讓給美國?
這個部分 我想 weinong 大大你應該了解 後續的處理方式吧
而整個處理過程中 我想 被耽誤的最主要因素 我想您應該也清楚吧
種苗法的修訂 我想是裡面最關鍵的因素 修正草案 很早就提出來了
但是真正三讀通過 公告實施 中間經歷了多久?
GMO這個議題 很多人不贊成 而歐洲 更是大本營
然而事實上歐洲 真的反GMO嗎?
大家都知道GMO 背後潛藏的商業利益有多大
而早期GMO 美國最多 當一個國家的貿易上遇到巨大的競爭者 大都會採取保護主義來保護自己
而當技術層次發展到足以抗衡的時候 保護主義自然就會撤銷
而台灣卻很多人依然天真的相信 歐洲是反對GMO的 相關的法規 就這樣被拖延了
現在的歐洲 技術趕上了 相關法規也完備了 反對GMO的聲音 開始越來越小了
weinong.chang wrote:
養殖業的專業有多少訣竅是閉而不宣的?
然後學界只是為了生論文...產界就土法煉鋼....
而農試所 動科所分到的經費不過是生醫的一小小部份....
前一陣子上電視的學甲吳郭魚大王
當年抗鏈球病吳郭魚的選殖 國家是提供多少研究經費?
更不用提經費的寡占跟不公....(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稅金可以這樣燒....)
您說到了非生醫領域的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痛處啊
農業產值占全國GDP 不到2% 這個話題您應該聽過
老實說 我聽到時 很難過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天才說的 蠻諷刺的
weinong.chang wrote:
台糖當年的蝴蝶蘭勇冠全球
為甚麼兩年不到就被荷蘭幹掉?
這個問題更複雜
首先 你應該也知道當年台灣弄出無子西瓜那幾位農試所的研究人員
後來 他們離開農試所 創了農友種苗公司
當年他們離開時 多少人罵他們罵得要死 說花國家的錢 成果自己出來開公司
而現在呢? 全世界最好的西瓜品種是他們做出來的 甚至還有店是台幫他們做記錄片
而農糧署裡面的某些官員現在也承認 當年他們出去開公司的決定是對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他們有交稅
當年工研院扶持電子業在台灣生根的方式 在農業界也發生了 只是 他們並不是被扶持 而是自己出去闖
在他們公司種苗庫裡面 他們老董蒐集了多少種西瓜品種? 花了多少時間?
蝴蝶蘭 台灣擁有的品種現在有多少呢? 而荷蘭 又握有多少呢?
第二 智慧財產權也是問題 台灣的專利權 在國際上是有被其他國家承認的 是享有優先權的
而新品種的智財權呢? 台灣是仿效日本的方式 以品種權來保護 但品種權是否等於專利權? 在國際上是否有被承認?
這個牽涉的範圍更大 問題也更多
第三 早期的農業研究人員 研發出來的新品種 是必須無償提供給農民使用 無償喔 就是你有做出來 很好 掌聲鼓勵
趕快發給農民種吧 然後? 沒了 因為你用的研發經費是稅金 所以你的成果必須公開且無償供大眾使用 這是早期的農業研發制度
這樣的制度 產生的後果是什麼?
1.任何國家 任何人想要這個品種 來台灣觀光一趟 種子就帶回去了 三年後 他的國家 就種出一片這種品種的植株了
2.在台灣種 太貴了啦 走 來去東南亞種 台灣當年的香蕉就是這樣被做菲律賓做掉的
3.某農民心中的os:弄了好多年年 終於弄出新品系了 但是我要顧好 偷偷種 不然種子被偷走 我就沒了
如果以上面幾點來看蝴蝶蘭這件事情 我想應該可以部分解釋 為啥會被荷蘭做掉吧
我弄農業相關的領域 其實最常做的事情跟農夫一樣 因為我要試種啊
很多人弄不清處我到底在做啥 因為我看起來 根本就是農夫
甚至 我阿公還說 要種田 念到國中就可以去種了 還念研究所做啥?
這種觀念的落差 或許也是讓大眾覺得 只有在試驗室裡面 才算是生物科技的原因之一吧
我呆在生物科技領域這麼久 我走的是業界 不是學研界
公司由一開始野心勃勃 到最後宣布結束營業 我只是裡面的小RD
當經歷過這種過程後 我一度反思 是否該繼續走這條路 或是找其他的工作
後來 是因為很多的因素 我繼續待在這個領域
台灣的大環境 真的不是很友善 但是我卻相信 去嘗試 才有機會可以改變
planter wrote:
台灣的大環境 真的不是很友善
+1 這樣的環境要如何跟其他企業競爭
更別說背後有國家支持的國營相關企業
planter wrote:
公司由一開始野心勃勃 到最後宣布結束營業 我只是裡面的小RD
我懂...
當整個環境面不夠成熟
我們能期待有多少金主願意把錢拿去燒
不用燒錢就可以有東西大發利市...
這麼厲害台灣不用五年就超英趕美佔領外太空了...
公司幾個月沒有賺到錢
第一件事 都是先省員工的薪水.....
有多少人願意為這樣的企業主賣命嗎?
發文的樓主要三思阿.....
在研發經費資源(不論國家或是企業)比國外短少許多的情況下
這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往往就是.........做出一堆一點遠見都沒有的東西。
就算只有zaku 也可以把Strike打下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