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的體育可以振興.那娛樂圈呢?

烏都禾黑 wrote:
台灣有山有海卻極度缺乏舟車運動

在台灣,舟車後面加的兩個字是 ...
勞頓。舟車勞頓。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這隻還可選擇划獎模組,勿會禾黑!


西方產品必然價高,如果有興緻,自己DIY會比買進口貨花費低許多
arlo1011 wrote:
這次東奧台灣的獎牌數...(恕刪)

政府不必管娛樂業…
台灣影視音樂產業不知從何時開始,變成過於強調所謂文創,認為創作者才是最主要重點,卻逐漸走向小資與單打獨鬥,
通俗流行影視音樂其實是大量資金投入,供應源源不絕的生產製造業,
創作者只是產業鏈一環而且並不是最重要環節,才是最大盲點誤區,

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新題材可以創作,主要題材內容就那幾種,透過大同小異標新立異方式包裝呈現,表演者則是最終端銷售販賣者,
過去台灣流行音樂優秀創作百家爭鳴,不是靠詞曲創作者歌手就能做到,而是整個產業鏈在背後支撐,建立良性循環賺錢模式,少了當紅詞曲創作者歌手根本沒差,因為還有很多,

有說法嫌台灣市場小,問題在於連讓這2千萬人感動支持都做不到,憑什麼走出去爭奪全世界市場,就算在台灣,競爭對手是來自全世界實體網路各類娛樂方式,被強壓難以突破重圍,
最基本思維走錯方向,沒有市場導向的文創,空虛慘淡乏人問津,真要搞所謂振興娛樂圈,大概又會淪為特定立場人士團體利益分贓,
哈哈,
台灣娛樂圈,以創作歌曲來說,
這十幾年的創作歌曲,作的曲常與舊歌多處雷同,創作能力不足,抄襲之風很盛;
歌曲的詞就好像一首詩,這些自以為是的創作歌手,作的詞只有一般小學生作文程度,甚至還不如;
更不要說編曲了,幾乎沒有幾位令人耳目一新,嫻熟各項樂器樂理多樣化,神來一想的編曲。
歌手更是聊得出來的知名歌手,都是已經出道至少十幾年了,這十幾年是完全空白。

談到電影,取材太侷限於台灣人本土的票房,沒有思考到華人,亞太或世界各地人的共同題材,
這也跟台灣一向就不重視編劇有關,
同樣的喜劇,韓國可以拍到在台灣都可以共鳴,台灣只有低級笑話電影或電視劇。
台灣的連續劇早期可以在青春愛情劇輾壓華人市場,甚至紅到亞太,但是多年來題材只會一直重複抄襲複製,
綜藝節目從最早抄襲日本,到自成一格,至今也在創新上面不再耳目一新,逐漸喪失在華人市場的領導地位。
arlo1011 wrote:
台灣有辦法回到二三十年前的演藝王國嗎?

不大可能,時空環境完全不同.......
胡不扯 wrote:
這也跟台灣一向就不重視編劇有關

編劇能力和文化底子有關,
人生經驗不豐富或者接觸資料不夠廣泛,
最後也只能東抄西抄交差.

談到電影,取材太侷限於台灣人本土的票房,沒有思考到華人,亞太或世界各地人的共同題材,

這是政治正確下干預的結果,
取材不只限於台灣,還限於某些部份的台灣,
越縮越緊的題材方向,只會加速這行業的衰敗.........
arjigo wrote:
台灣影視音樂產業不知從何時開始,變成過於強調所謂文創,認為創作者才是最主要重點,卻逐漸走向小資與單打獨鬥,

文創沒問題,
真正問題是在空洞的文創,
當文創變成走捷徑和蘊底不足的護身符時,
這個文創就失去了意義.
arlowrote:
台灣的體育可以振興.那娛樂圈呢?


台灣沒有開放AV產業
一切都是空談
arjigo wrote:
台灣影視音樂產業不知(恕刪)


要復興整個產業絕對不是養一堆網紅就可以,有個指標的超人氣明星出現,
對於周邊的產值帶動能力,以及旗下其他藝人的母雞帶小雞效應,
那種才真的叫大

養出一個周董,五月天這種等級的藝人,勝過去養千千萬萬個永遠成不了s咖a咖的網紅啊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