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首爾 vs 漢城

dearjohn wrote:
奧地利, 英文是 Austria, 德文是 Österreich,

然後很多人看了會誤認為澳大利亞
dearjohn wrote:
同樣的例子還有荷蘭跟希臘, 英文的發音根本不是荷蘭跟希臘.

字面上看起來好像是
尼德蘭、葛莉絲
比強 wrote:
比如說台灣在英語系國家叫Taiwan
但外交部強迫6/1起外國稱呼我們要叫Formosa
以後中文台灣的英文名字就叫Formosa,不叫Taiwan

(@_@)....
這是真的嗎
村長啊,這個不叫丁啦, 這個叫噹啦!
那是因為中國人喜歡望文生意

Suoel--色窩儿--餿味儿--還是叫首爾好聽點

首爾-第一的意思。
漢城-會以為是漢人的城市。


中國的地名,武漢--會武術的漢子。

同理-漢城--男人的城市。。太大男人咯。
人非人不濟,馬非馬不走。
雷克斯 wrote:
是朝鮮時代....

在韓國沒有人說李氏朝鮮........


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弱小國家..任何事都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要左右兩個鄰國說的才算!

左右兩國說他是李氏朝鮮就是李氏朝鮮..何來朝鮮時代的說法!?...
題外話 今天新聞說了
韓國研究結果說 釋迦模尼 是韓國人
不過 大家對這說法 已經不會太意外了
不要去追究名字的意義及歷史

漢城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優美阿

首爾用在東亞國家顯得有點怪
1980 年代韓國保守派人士吹起去漢化運動;
80年底 90年初時(忘了哪一年),一位南美洲總統進行訪亞洲之行;當時有記者問此總統,台灣和韓國有什麼不同時(該總統先到台灣),他回答說:「沒甚麼大差異,連招牌上的字都一樣!」當場讓所有人訝異,因此韓國政府便開始進行去漢化行動,包括將正式的佈公告、招牌等漢字去除!改列韓文。

將漢城改成首爾就有去漢,避免讓人誤會是和中國有關!

亞洲金融風暴前,台灣所得高於韓國,一堆留學生還以台灣為留學目標國,當時的留學生從台灣帶回韓國送親朋好友的香蕉,還間接促成海關將一根香蕉的攜帶進口也列為課稅標準;雖然韓國這幾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不過歷史就是歷史,它和中國的淵源是沒辦法以硬凹或強盜的方式掩蓋或取得;但想想台灣,除了所得已經落後韓國外,對文化資產的保護,終究還是差這些強盜國家一截!
石越 wrote:
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弱...(恕刪)



當你家左右隔壁惡鄰居...
說你的名子是王八蛋...
那你的名子是王八蛋嗎????

真有趣.....

數位科技是一個無底洞.......永遠沒有停的一天....
蕭逝之牆 wrote:
1980 年代韓國保...(恕刪)

1960年代的朴正熙總統...
靠軍變起家的那位...

他政變成功後...

大力的排華僑去中化.....
雖然去中化了...
但是韓國還是保留了1千多個漢字....

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太深了...

完畢

數位科技是一個無底洞.......永遠沒有停的一天....
雷克斯 wrote:
當你家左右隔壁惡鄰居...(恕刪)


如果你的鄰居說你是王八蛋..我相信他是正確的!
我想, 在兩三年內我還是會去稱呼漢城.

沒有必要韓國人說什麼, 華人就有義務去更改稱呼的習慣.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