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伯老師 wrote:除了因為數字化的關係(恕刪) 從1990年出差美國抱回DENON DCD-1520唱盤後,至今家裡應該有4千片CD左右,除了早期約30片是唱片行買的外,其餘都是在二手市場廉價買的,早期唱片行的TELARC,DG,DECCA,EMI都是貴翻天,便宜的三百多,貴的要四五百,比在國外買還貴.網路的二手,便宜的十元二十元,了不起一兩百.就這樣累積了三四千片.
程伯老師 wrote:除了因為數字化的關係(恕刪) 現在也沒唱片行了吧?我最後一次買唱片是在13年前高中的時候,現在很多歌手發片就只做線上販售而已,我記得我高中開始唱片行就漸漸沒落了,台北鬧區本來還會看到兩間在打對台的,後來全都收掉了。我猜大概是網購實在是太方便又省成本了,原本在鬧區一個月要價50萬~80萬的店面租金,現在只要一間倉庫、幾個包裝員就夠了
現在那麼多聽歌app 歌曲庫也很豐富除非是歌迷粉絲或是家裡有不錯的音響設備才會去買專輯唱片什麼的吧唱片業界主要還是靠流行音樂撐起來的後面隨著很多歌手都淡出歌壇不然就是沒有新作品 就是靠商演 演唱會來賺錢一些還在線上的歌手 發片頻率也是隔好久才有新作品還好從80年代到2010這段時間還有不少歌曲值得去回味我現在聽歌都是聽以前的歌為主說到黒膠唱片 其實我國小那時候基本上已經淘汰了不過家裡還有一台可以放黒膠唱片的機器被閒置在一邊我有好奇試了一下 不過歌不愛聽後面也沒在玩了但我印象很深 那時候有一間很另類的唱片行 不賣流行音樂如果住在士林夜市商圈的老士林人應該可能知道店內基本上都是一些黒膠唱片
買CD是Y2K以前的事了,買卡帶是80年代的事,小時候還買過匣式錄音帶;家裡還有90年代初期買的20幾片歌劇及古典音樂演出的LD,但LD player早就故障給資源回收了.....這20幾年來的視聽硬體變化得很快,現在透過網路可以下載,好處是快速&減少生產視聽硬體的資源浪費,壞處是娛樂公司少了一大塊市場,閱聽大眾也少了一份放音樂(影音)的感覺!